陳建榮
(浙江省紹興魯迅中學,浙江 紹興 312030)
基于化學科核心素養的維度剖析高考題
——由浙江省高考選考31題所想到的
陳建榮
(浙江省紹興魯迅中學,浙江 紹興 312030)
從浙江省高考選考試題的解答和分析過程中,感悟到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生核心素養的開發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貫徹落實,因而化學教學工作者應在傳授知識和技能時,把化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常態化,使課堂成為學生素養提高的發源地和發展地.
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化學
問題提出:2017年4月浙江省高考選考化學卷實驗題31題,其考查的物質是蘇教版必修Ⅰ教材拓展視野中介紹的新型滅菌消毒劑——二氧化氯,以實驗的形式考查學生核心素養,讓教師感悟到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應強化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感悟化學課堂中教學應重視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
下面以2017年浙江省高考化學選考第31題為例來剖析學科核心素養在高考試題中的體現.
ClO2是一種優良的消毒劑,濃度過高時易發生分解,常將其制成NaClO2固體,以便運輸和貯存.過氧化氫法制備NaClO2固體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ClO2熔點-59℃、沸點11℃;H2O2沸點150℃.



(5) 抽濾法分離NaClO2過程中,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 )
A.為防止濾紙被腐蝕,用玻璃纖維代替濾紙進行抽濾
B.先轉移溶液至漏斗,待溶液快流盡時再轉移沉淀
C.洗滌沉淀時,應使洗滌劑快速通過沉淀
D.抽濾完畢,斷開水泵與吸濾瓶間的橡皮管后,關閉水龍頭
模型的構建是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素之一,學生只有具備了通過模型認知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才能快速而正確地解決高考試題,教學中培養學生如何構建不同的模型,解決不同層次的問題,顯得尤其重要.
該題的第(1)小題的中,很好地體現了對模型認知的考查,即儀器A的作用?這是平時最基礎的防倒吸裝置的模型:由于尾氣極易溶解在處理液中,內氣壓瞬間減小,而外界氣壓作用在尾氣處理液的表面,沿著導氣管進入到反應裝置中,倒吸的液體進入左側貯液瓶,進氣的短口在液面上方,這樣倒吸回來的液體就不會進入到三頸裝置中,若學生在頭腦中存在這樣的一個防倒吸的模型,無論其裝置形狀如何改,都可以妥然解決,而后一問“冰水浴冷卻的目的”,依然是以“水浴冷卻裝置”模型的認知為基礎,結合本裝置中的物質的特點,即可得:降低NaClO2的溶解度、減少H2O2的分解、增加ClO2的溶解度、減少ClO2的分解.由此可見,一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借助模型構建與基礎知識,只有兩者合理地結合,才能在解題中得心應手.
由該題的第(2)小題“空氣流速過快或過慢,均降低NaClO2產率”.對該問題的解決,首先學生應具備尋找證據的能力:首先應尋找空氣在此實驗中作用的證據:推動ClO2氣體的流動進入反應器與NaOH和H2O2一起反應生成目標產物,因此空氣流速過快或過慢會影響ClO2的濃度大小,而題給證據之一是“ClO2是一種優良的消毒劑,濃度過高時易發生分解.”這是過慢的證據,而氣體流動過快的證據是:沒有與液體反應物充分接觸反應而被空氣帶走,根據此證推理得:“空氣流速過慢時,ClO2不能及時被移走,濃度過高導致分解;空氣流速過快時,ClO2不能被充分吸收.”因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會尋找證據并能根據證據進行合理的推理是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體現,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由該題的第(3)小題的解決,從題中可知:既然


通過分類研究,就能分類解決.因此教學中能及時地正確貫徹物質變化思想,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
該題的第(4)小題承載著科學探究素養的考查,探究的目的是:“將少量30% H2O2溶液濃縮至40%”,結合裝置至少有兩種方案:將水分蒸發出來或將雙氧水蒸發出來再配制成40%的濃度,這需要根據H2O2和H2O的沸點來確定,由于裝置中是水浴加熱且信息中已知H2O2的沸點是150℃和H2O的沸點是100℃,因而方案是將水分蒸發濃縮;故餾出物是H2O;那么許多學生認為水蒸氣會自己出來,后面加的一個裝置是尾氣處理或吸水裝置,但其忽視了處理尾氣的原則,更忽視的該加熱裝置能否加熱到100℃的問題,若能加熱到100℃,則會造成過氧化氫的分解(實驗化學P49),因而,此裝置為何水浴加熱原因是需要加熱溫度不高,以防H2O2分解,又要保證H2O蒸發,只能采用降低壓強,以降低水的沸點,因而連接的是減壓裝置.
高考試題涉及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還有很多,窺一題可見一斑,高考試題對化學學科核心素的考查起了很好的導向作用,作為教師只有把核心素養的培養立足于日常課堂教學,使化學學科的獨特教育價值充分體現在教與學的互動中,落實在日常的問題提出和問題解決中,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素質,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 王云生. 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核心素養及其確定——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2):7-9.
[2] 王澄.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過程 [J].考試與評價,2012(2):107.
[責任編輯:楊惠民]
2017-07-01
陳建榮,男,浙江紹興,紹興魯迅中學,中學正高級教師,大學本科,中學教育教學.
G632
A
1008-0333(2017)28-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