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皓
【摘 要】文化自信根植于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保存與傳承中,非遺作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優秀遺產,必須要通過各種手段加以保存和傳承。在信息化社會場域下,混合現實技術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利用提供廣闊空間。本文正是基于此,以太極拳為例,探討混合現實技術在太極拳保存與傳承中的價值,探索混合現實技術在太極拳保存與傳承中深度開發的技術實現,并對混合現實技術在太極拳保存與傳承開發中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為太極拳的保存與開發保駕護航。
【關鍵詞】混合現實技術;太極拳;保存;傳承;技術開發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1-0219-02
非遺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太極拳無論是在道德層面還是在技術理論層面,都充溢著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代表著東方文化。也緣于此,太極拳于2006年在我國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然太極拳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播和推廣。過于依賴學習媒介與師傅的個人修為和教學經驗,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傳承的準確性與質量上無法得到保證。近些年來,出現了輔助傳統教學方式的電子化教學產品,如視頻、電子書籍、虛擬現實(以下簡稱VR)、增強現實(以下簡稱AR)等等。但都只能從特定角度去播放,并不能全方位、立體化地進行觀察,同時也不能更好地完成太極拳的示范和研習。因此,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技術,來改變當下太極拳保存和傳承問題,改變太極拳現狀。混合現實(以下簡稱MR)技術是VR和AR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該技術通過在虛擬環境中引入現實場景信息,在虛擬世界、現實世界和用戶之間搭起一個交互反饋的信息回路,以增強用戶體驗的真實感。通過建立起這個平臺,就可以讓太極拳學習者和研究者進行觀摩、學習和交流,此中蘊含著巨大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可以推廣到其他動作類非遺項目上,一項研究多項收益,潛力巨大。
一、混合現實技術對太極拳保存與傳承的價值審視
(一)MR平臺對非遺保護和傳承意義重大。在動作類非遺內容的保護上,有了一個通用的統一MR平臺。通過平臺可以長期、精確、有效地保存非遺的內容。MR平臺豐富了傳承機制。目前是采取統一的人體進行制作,由于平臺的通用性,以后可以更換成非遺傳承人的形象,對傳承人達到永久保存和傳播。豐富了非遺傳播的形式。
(二)解決太極拳教學規范問題。太極拳運動雖然是人民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但是學習太極拳卻充滿了諸多困難。因為就目前我國國情而言,大部分人學習太極拳基本依靠自學書籍、視頻、光盤與傳統的師徒教授為主。由于教學教練通常由非職業人員擔任,教學場地經常為公園、河邊等公共場所。因此,對時間和空間上有極高的要求,造成了太極拳教學與學習過程中的巨大障礙。而且,教學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教錯學錯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是本課題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三)豐富了太極拳傳承方式。通過混合現實技術、動作捕捉技術、網絡技術的綜合運用,建立一個MR平臺,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利用移動平臺的靈活特點,做到隨時隨地研習太極拳習成為可能。通過對太極拳專業教師的數據收集,解決了太極拳教學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核心問題。然后配合增強現實系統,任何人在家里就可以實現太極拳的學習與姿勢的對比,這對太極拳的教學來說是一個有效的補充和伸延。
二、混合現實技術在太極拳保存與傳承中的深度開發
(一)建構MR技術基礎上太極拳的持久化保存模式。在信息化時代,保存和傳承太極拳,需要一個網絡平臺來實現。混合現實=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真實世界+虛擬世界+數字化信息。可見,基于混合現實平臺技術對太極拳進行保存,可以實現保存效果的最大化。MR建立一套數字化的數據采集方法,如運用動作捕捉技術獲取運動對象三維數據,通過使用慣性動作捕捉儀或光學動作捕捉儀對太極拳整套動作的時間和空間坐標記錄,并對其進行整理后持久化,供今后提取使用。而MR技術的嵌入,可以有效加強動作捕捉上的性能、實現單個動作在整體中切分、有助于動作保存持久化的效率和通用性。
(二)打造MR技術基礎上的太極拳的動作要領再現。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太極拳動作有多種方式呈現。按形式分為骨骼動畫方式呈現、卡通動畫方式呈現、真人動畫方式呈現。按技術分為VR方式呈現、AR方式呈現和MR方式呈現。VR技術要體驗沉浸感,就需要體驗者脫離現實。AR技術允許體驗者在現實中觀看虛擬場景中太極拳,但缺乏交互。比如,體驗者在現實中比劃太極拳,但一位虛擬的太極拳師可以不厭其煩地糾正他的動作,這是VR和AR技術所無法達到的。MR技術則能夠有效規避AR和VR(下接第221頁)的不足,利用MR技術搭建一個平臺,綜合利用真實感角色生成技術、動作綁定技術,太極拳的各種動作分解都可以實現保存,通過網絡向世界傳播推廣,在這個平臺上人人都可以向大師進行學習,以利于太極拳的傳播和承襲。
(三)建設MR技術基礎上極具體驗性的太極拳教學方式。太極拳在計算機平臺上進行教學的方法有很多,主流的有圖片展示法、視頻播放法、動畫播放法。目前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興起,VR展示法和AR展示法開始被大家重視。目前太極拳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斷進行改革探索。MR技術的興起,將轉變太極拳的教學方式,通過MR技術與現實世界進行交互和信息的及時獲取,將形成現實和虛擬世界而產生新的可視化環境,為學員帶來極具體驗性的教學內容呈現,大大方便其進行學習。此外,通用MR平臺的可擴充性、動作源的獲取渠道、網絡的安全防護。
三、混合現實技術在太極拳保存與傳承開發中的問題思考
(一)MR技術與文化生態平衡。MR技術對太極拳的保存和傳承發揮著極其重要的價值,然混合現實僅是一種技術手段,如何把太極拳的文化內涵和精神進行傳承是其必須深入考量的現實問題。假使在太極拳保存和傳承中過度依賴混合現實技術,難免會損害文化多樣性和文化生態的平衡。這就要求混合現實技術在與太極拳保存和傳承的融合中,堅持“人文因素”與“物質因素”結合的方向,對太極拳進行“活態化”、“動態化”的保存和傳承。
(二)MR技術與多學科交叉融合。通過MR技術來保存和傳承太極拳,與傳統的人傳人保存和傳承模式不同,這樣的保存和傳承模式等于是建立了一個跨地區、跨國家的信息空間和信息系統,同時匯集了多種學科,僅僅依靠信息技術工作者是無法完成的,這就需要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影視學、傳播學以及人文藝術等領域專家集中起來,集眾家所長,匯各學科智慧,實現跨界融合、協同創新,才能呈現確保太極拳的保存和傳承大放異彩。
(三)MR技術與復合型人才培養。信息化社會場域下,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單面性人才,而是具有多學科知識的技術型、應用型、文化型人才,才能做好MR技術基礎上的太極拳保護與開發工作。無疑,這是一項系統性、持續性和技術性的工作,要最終呈現太極拳保存與傳承的社會效益,必須要有跨學科研究背景、數字化技術過硬、較高專業科學素質等方面嵌合在一起的人才。對此,高校和科研院所必須將人才培養作為太極拳保存和傳承的重要工作來抓,探索建立多渠道培養、多元化評價、多層次使用、多方式激勵、多方位服務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逐步建立一支懂文化、通管理、精技術的復合型文化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楊皓櫻.基于增強現實技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6(12).
[2]黃永林,談國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開發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
[3]張婷,陳光喜,黃帆.基于AR技術的廣西壯族銅鼓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途徑研究[J].設計,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