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淳
大學生“中國夢”教育路徑探究
王 淳
青年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通過在大學有效開展“中國夢”教育,可以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與信念,激發大學生勇于追夢的熱情與自信,在不斷追夢的過程中使自身的內涵與本領得到進一步提升,最終使“中國夢”在廣大青年的奮斗拼搏中變為現實。
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奮斗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為了實現“中國夢”,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國家變得富強。第一,綜合國力的增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要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努力提升國家發展水平的同時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與改善。第二,全方位整合,協調發展。努力實現社會全方位的進步與發展的同時協調整合好各個領域,使其都能夠得到更好地發展。
中國夢的核心就是民族振興。無論祖國曾面臨多大的挑戰與危機,都不曾放棄偉大的“中國夢”。民族的振興,主要是民族精神的振興,實現中國夢一定要弘揚中國精神,也就是在民族不斷發展的歷程中逐漸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和自強不息為基本特征的民族精神。
實現“中國夢”就是讓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得到改善,也就是說讓人民能夠受到更優質的教育、工作更加穩定、收入更為理想、社會保障更可靠、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醫療衛生服務。
為實現中國夢,在大學生中開展“中國夢”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歷史賦予的責任與使命。
在大學中開展“中國夢”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更為深刻地認識我國的歷史與現實,還可以有效幫助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理想信念,即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我國目前發展所處的時期與環境來說,在大學中科學合理地開展“中國夢”教育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幫助大學生與全體社會成員樹立共同的理想,進而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最終使“中國夢”更深入到學生的心中。
“中國夢”,這個偉大夢想的改變對個人命運的“小夢”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也就是說“中國夢”與“個人夢”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中國夢”是由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想匯集而成的,它與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息息相關,而我們的“個人夢”正是“中國夢”的真切展開,國人需要付出艱苦不懈的努力先實現自己小的夢想,而整個民族大的夢想才會更早的實現。在大學中開展“中國夢”教育,有益于大學生更好地處理“大夢”與“小夢”的關系,使廣大大學生主動肩負起歷史賦予的責任與使命并堅定不移地付諸于實踐。
在大學開展“中國夢”教育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而為了在大學中更順利地展開“中國夢”教育,最終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有必要對實現“中國夢”教育的路徑進行探索與總結。
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夢就是希望可以受到好的教育、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可觀的收入、可靠的社會保障以及更美好向往的生活環境,只有當“個人夢”得以更好實現時“中國夢”的實現才會具有更堅實的基礎。因此,各個高校一定要重視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學生能夠將實現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作為努力奮斗的目標,使國家利益最大化。當代大學生不僅肩負著歷史使命與民族發展的希望,而且還承載著家庭與社會的囑托,這就更加有必要對大學生開展“中國夢”教育。
任何學校都有其特有的文化,除了課堂文化之外,還有社團文化、宿舍文化等等,這些文化都會對學生的思想以及行為等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各個高校可以采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在大學生課堂教學中開展“中國夢”教育,進一步完善校園文化,使“中國夢”教育更進一步滲透到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良好的校園文化會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合理利用大學的獨有精神,將“中國夢”的深刻內涵融入到大學精神當中。
一個國家的進步與發展需要充滿激情與活力的青年的建設與奮斗,而青年的知識能力與本領會對“中國夢”實現的進程產生重要的影響。正因如此,各個高校有必要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學風,其一,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培養大學生治學嚴謹的態度,使教學課堂不再出現遲到、早退以及曠課等現象。其二,重視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使大學生的才干與社會實際發展需要相適應。
白城師范學院 學生就業工作處 1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