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凱強
高校校園電視臺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規劃
辛凱強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新時期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而作為高校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校園電視臺,同樣也擔負著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的使命。
校園電視臺 創新創業 高校 教育
海南作為中國最南端的熱帶濱海地域,在這片土地上傳媒文化產業的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和豐富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難得的歷史發展契機,這些都成為海南傳媒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然而機遇與挑戰并存,高校校園電視臺作為傳媒文化產業的一部分,能夠擁有靈活的運作方式與專業性的人才培養方法為傳媒文化產業的創新創業發展增添力量。
走進校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每一所大學培養人才的目的是為了提供社會人才需求、符合社會價值取向、培養創新創業的高素質人才。高校的校園電視臺都有自己獨特的自制節目,符合高校特色,定位大學生實踐創作平臺。一般情況下,高校校園電視臺的自制節目的受眾普遍為在校大學生,風格輕松活潑,自主性強。因為受眾的局限性和特殊性,高校電視臺自制節目的思維創作視角和創新創業融合市場變化與需求的思考相對會小一些。高校電視臺作為培養傳媒文化產業方向人才的重要一部分,除了在專業性理論實踐方面有針對性的培養之外,還要建立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以期能夠將思維思考能力發散打開,了解并熟悉傳媒文化產業市場變化與需求,為進入社會提前做好準備。從全球媒體產業最發達的美國市場看,網絡媒體正在蠶食傳統媒體的奶酪,但傳統媒體仍有其巨大的優勢。高校校園電視臺與傳統媒體的對接,創新創業的自制節目會是一個好的切入點。例如,近幾年地方媒體都在努力打造與創新創業相關的一系列廣播電視節目或賽事,有些會空有噱頭并沒有為市場提供優質的創新創業人才或樹立明確的創新創業意識。反而,地方高校校園電視臺在正確的創新創業意識引導下,用自己靈活的方式制作出類似的廣播電視節目,以最直接、最貼切的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主體,擁有強烈的創新創業意識、青春與熱情的參與、思維開闊的想象創造,而高校校園電視臺這一大學生實踐創作的發展平臺也應該為具有創新創業熱情的大學生提升能力與視野,為高校與傳媒產業市場做好橋梁的搭建。高校校園電視臺的這些廣播電視節目可以為地方媒體提供新鮮、靈活、創造的血液,同時地方媒體也能為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地方媒體可以使校園電視臺所鍛煉的專業技能嵌入真實的工作進程中,使學生在開放性教學基地的環境中,在真實節目情境中感受專業工作,從而大大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戰技能。學生在獲得專業技能的同時,也增強互相理解,增進團隊合作精神和師生友誼,還培養了學生的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等等。
我們知道:新媒體是一種環境。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長久以來,高校校園電視臺有獨特的自我特征,受傳統媒體影響較大,在創新創業、求新求變的意識下勢必要產生變革與升級。新媒體環境就是一個很好的刺激。VR是Virtual Reality的縮寫,中文的意思就是虛擬現實,其具體是指借助計算機及最新傳感器技術創造的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手段。高校校園電視臺可以在新媒體的環境下,運用VR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做出很多沉浸體驗式的場景:虛擬圖書館、虛擬博物館、虛擬授課教室、虛擬比賽活動等。例如,建設一檔虛擬博物館的欄目,包括各個博物館簡介、參觀服務、行車路線、展館掠影(VR)、藏品一覽、展館特色、新聞快訊、活動播報等。但運用這些新技術進行實踐創作,就必須對學生的培養有創新創業意識的引導,思路打開、格局放大、獨立動手、了解行業。在這種創新創業意識的引導下把他們的好奇、探索、創造力放大,高校校園電視臺作為推手,使他們更加融入新媒體的創新創業環境,不再以簡單程式化的實操方式鍛煉著,而是知曉、運用、實踐、創造、創新,將這種沉浸-交互-構想變成思維能力的拓展、高校教育的延伸。
高校校園電視臺作為大學文化中的一部分,承擔著培養實踐創新人才的任務,不僅僅是專業技能與實踐動手能力的鍛煉,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與培養也很重要。了解市場、熟悉規則、發揮創造、大眾創業,能促使高等教育更好的發揮教授、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功能。依托高校校園電視臺的平臺,使高校教授、科研和社會服務緊密結合,創新意識和創業人才的培養,激發出科研的創新,加快了科研的市場轉化與應用過程,達到產學研的完美結合,同時也能啟發教學思路,更好地培養學生。
[1](美)杰斯訂·隆內克,卡羅斯·莫爾,威廉·彼迪著,郭武文譯.創業機會[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2]帥相志.市場經濟與高等教育體制改革[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3]郁義鴻.創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4]陳安之.21 世紀超速創業[M].北京:知識出版社,2002.
[5]宋克勤.創業成功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6]布萊恩·奧康奈爾著,湯曉玲譯.創業一代—商業規則的改寫者[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
(作者單位:三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