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菁
長信秋詞鑒賞
林 菁
長信秋詞五首(其一)
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1)長信秋詞:又作“長信怨”,《漢書·外戚傳》載,班婕妤以才學(xué)入宮,為趙飛燕所妒,乃自求供養(yǎng)太后于長信宮。“長信怨”由此而來。長信:漢宮名。
古往今來,癡怨者無數(shù),一首長信秋詞,寫盡才女宮中無限悲苦凄涼,從寵妃到棄女的哀愁無從訴說,正如封建束縛下的閨人,壯志未酬的士人,他們拼盡一生,只為那個心心念念的人,苦苦追求,卻終是不得。但所幸的是今日,在祖祖輩輩的悲哀中走出的艱難的道路,讓我們擁有美好的未來,而我們,也必將期待光明的遠(yuǎn)方。
評:
夜來霜,落葉飛,梧桐兀自垂淚。秋葉又飄,飄來的,不是那龍車鳳輦的聲聲呼喚,亦不是那漢宮天子的萬千寵愛,只是那身世飄落的孤苦,那深居冷宮的悲哀。
霜入夜,落珠簾,冷月依舊泛清寒。薄寒入夜,于這樣孤寂的秋夜,尾隨著突降的霜雪,滲入這冷宮,映出鏡中婕妤清絕的容色。
長信宮,婕妤怨。
她曾是漢宮殿上獨耀的明珠;她曾獲太后美贊“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她曾回眸一笑博帝王深寵;她也曾與那心愛之人攜手作詩。原以為自己美麗的容顏會傾盡萬千歲月的流逝,原以為傲人的才氣會贏得宮人一生的仰慕,原以為在漢宮之中,她會永遠(yuǎn)是那個留在君王身邊的愛妃……可所有的原以為,所有心心念念著的“裁為合歡扇,團(tuán)團(tuán)似明月”,所有君王的深情錯愛,在深宮中,終不會長久。
歲月催人老。婕妤雙眉間已不再是當(dāng)日的嫵媚動人,面龐也不復(fù)昔日的青春,所有的過往美好,都消散在世俗的煙云中,終究敵不過歲月的摧殘。色衰而愛弛。那個曾經(jīng)深愛的他,早已忘卻了你傾城的桃面,忘卻了枝頭那點點粉黛,終究冷漠地把那合歡之扇“棄捐篋笥中”。而趙氏姐妹那勾人魂魄的眼神、清麗動人的歌喉和婀娜曼妙的舞姿,終究傾倒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愛人……
他日熏籠玉枕榮華富貴,今日黯然失色無人問津;他日醉人回眸青春容顏,如今憔悴身姿面容珠黃。落寞的婕妤在凄冷的宮中日日無事,便只好夜夜臥聽南宮清漏獨響,而那凄清悲涼的漏聲,偏偏無情地乘夜把那所有的繁華往事,美好時光,離愁別緒,寂寞痛苦,全部全部,都帶來了,然后殘忍地,一遍遍地,噬咬著冷宮里可憐的女子,徹夜難眠。
斌斌婕妤,履正修文。進(jìn)辭同輦,以禮臣君。納侍顯得,讜對解份。退身避害,云邈浮云。
婕妤怨,閨人傷。
這一曲曲動人的閨怨悲歌,一聲聲凄切的幽怨琴聲,亦訴說著漫漫歷史長河中,幾多女子在封建束縛之下徒自神傷,走向無盡的悲哀和痛苦中。失寵宮妃孤寂悲怨——君恩無常,見異思遷;征人妻子幽怨悲苦——夫死戰(zhàn)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抑或是民間思婦別離苦情——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古之女子,從小必須裹足,卻美稱“三寸金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們的婚姻由不得自己作主;更有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們不僅沒有平等的權(quán)利,還必須謹(jǐn)遵三從四德,“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
閨人傷,志士恨。
宮苑里道不盡的哀愁正如同忠志之士說不完的悲憤。王昌齡一生并不得志,雖曾以轟動朝野的詩名和杰出的政治才能博玄宗賞識,然而就如同班婕妤一般,在帝王身邊受寵的日子并不長久。他不懂阿諛奉承,更寫了不少暴露皇家窮奢極侈腐敗生活的詩文,受皇帝冷落;他敢于直諫真言,滿朝大臣各自自保,唯有他為被罷相位的張九齡說話,卻慘遭貶謫;他重視人才,不畏權(quán)貴,一篇《上李侍郎書》望李大人莫讓有才人躲避,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卻排斥了一個個有才正直的大臣,重用提拔了一批批鉆營拍馬的小人。有這樣的人在,像王昌齡這樣的有才之士如何得志?被小人蒙蔽雙眼的皇帝,怎會看見忠臣志士為國為民的赤膽忠心?那些仁人志士們壯志未酬的憤懣和悲哀,又正如冷宮妃嬪不幸失寵的落寞和痛苦,他們懷抱著真誠的心,卻終究被殘酷的現(xiàn)實所破,埋藏在歷史時空里的辛酸,幾人知曉?
志士恨,古今同。
怨那男子有才不得志,女子無權(quán)空悲切。那些從古老的歲月中蜿蜒而來的悲怨,哭訴著千年的流害。跨過重重艱難,它終于緩緩走向了明媚。在那充滿希望和光明的未來,有那繁花似錦,朝霞如火,亦有那和風(fēng)吹皺的如花流年和艷陽燦爛的錦瑟韶華。因而,我們愈加相信,縱使時光會將那昔日的美麗卷起而悠然長去,但望向遠(yuǎn)方的那抹因夢而蕩漾著的煙波藍(lán)必將永遠(yuǎn)留存……
泉州實驗中學(xué)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