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傳統素描與設計素描的區別和聯系
楊斌
本文就傳統素描與設計素描的區別和聯系論題,對設計素描與傳統素描的異同作了比較;論述了設計素描與傳統素描的聯系。
素描,專指用于學習美術技巧、探索造型規律、培養專業習慣的繪畫訓練過程。美術是一種表現事物的手段。素描是一種正式的藝術創作,以單色線條來表現直觀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達思想、概念、態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繪畫那樣重視總體和彩色,而是著重結構和形式。素描是一種用線與面的表現方式來表達的,以單色線條或明暗來表現物體的形態,以鍛練觀察和表達物象的形體、結構、動態、質感、量感、明暗關系為目的,由此掌握造型的基本規律。然而,素描的形式也在不斷發展變化著,由傳統的素描形式逐漸發展到現在的設計素描。設計素描是一種現代設計的繪畫表現形式,在工業設計過程中,是設計師收集形象資料,表現造型創意,交流設計方案的語言和手段。設計素描也是現代設計繪畫的訓練基礎,是培養設計師形象思維和表現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認識形態、創新形態的重要途徑。設計素描不僅是工業設計表現基礎訓練的理想方法,也對室內、展示、建筑設計的表現教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設計素描是傳統素描設計藝術的結合產物,是構建在傳統素描繪畫基礎上的。把探索研究世界的具象表現手法與側重意象形態的表現手法有機結合,運用設計原理,創造性地描繪物體,從而展示藝術造型的新型概念。設計素描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好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動性。將腦中形形色色的物體進行構思并形象化,記錄于畫面中,通過選擇、添加、刪略等藝術地修改與處理。傳統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礎,是培養造型能力、表現能力的美術專業基礎課,它是設計藝術的基礎。在課程教學中,傳統素描更加注重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借助素描結構的基本畫法,更加強調臨摹的方式來展現所畫對象的形似性。
傳統素描的訓練,主要包括對于物體形態、結構和比例的準確把握,以及運用明暗或線條來表現物體的能力。它著重培養的是表現具象物體的技能。阿恩海姆說:“藝術設計不是對刺激物的被動復制,而是一種積極的理性活動。”所以僅僅局限于具象物體形態的描繪,對于后續的專業設計學習會有一定的局限。因為傳統素描的訓練,在抽象的造型思維訓練上有所欠缺。這正是傳統素描逐步發展為設計素描的原因。設計素描正好彌補了傳統素描的這一缺點。
設計素描的訓練與傳統素描不同,它不是單純為了造型而造型,而主要培養對于物體形態的提煉、抽象思維的訓練,以及創造性能力。培養學生將頭腦中形形色色的物體進行構思并形象化,讓學生理解性地去造型,創造性地去描繪。設計素描的思維觀念并非盲目放縱抽象藝術創作的思緒,任意剪裁抽象形態。旨在啟發和引導作畫者如何認識、組構、創想形體,并非無依無據的構思。而是多方位的、由表及里的、生動的創新地表現物體。所以設計素描要表達的是一個全新的、賦予藝術生命力的,具備“抽象因素”的形體。一張畫的表面效果和“技巧”并不是關鍵,重要是學會一種新的理念并用以指導方法。
傳統素描教學體系滿足不了培養高校設計人才的需要。學習藝術設計的學生頭腦中除了具有一些繪畫的常規教條外,還要具備起碼的藝術辯證思維能力。學生在專業上能走多遠與思維創新有著很大關系,必須運用設計素描的觀念教學。但是,現行的高校設計類基礎素描教學,并非是完全拒絕傳統素描教學而另辟渠道,而是傳統素描和設計素描教學有機結合。因此加深設計素描與傳統素描區別與聯系的認識至關重要。設計素描是傳統素描結合的創新思維的產物,是構建在傳統素描繪畫基礎上的新型造型基礎。設計素描把探索研究世界的具象表現手法與側重意象形態的表現手法有機結合,運用設計原理,創造性地描繪物體,從而展示藝術造型的新型概念。設計素描的目的和思維觀念不同于傳統素描,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好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傳統素描借助線條來使物體的形象展現在平面上,線條之間的不同結合也令設計素描達到立體化的視覺效果。線條是明確的富有表現力的造型手段,可以直接概括地勾劃出對象的形體特征和形體結構。不同的線條會造成各異的視覺感受。三條線相互交織的情況下會實現畫面的立體感,線與線之間的交會密集,能夠實現畫面的立體深度。直線與曲線在塑造立體感的時候也是不同的,直線相交之處多半給人帶來立體空間感,而弧形的曲線則更多讓人想起穹頂。這是傳統素描對于線條的運用,將它們運用在設計素描中,借助于留給人們的視覺習慣,使設計素描更好地實現立體化畫面效果。
設計素描在繪制的過程中需要借鑒傳統素描的技法,因此,在設計素描的課程設置中依然需要將傳統的理論基礎運用在實際的教學中。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體展開豐富的聯想,描繪出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的造型結構,推動設計素描的創新與發展。
作者單位:荊州職業技術學院43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