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賀云
駐馬店方言與洛陽方言詞匯比較
岳賀云
本文通過駐馬店方言與洛陽方言的詞匯比較,歸納出它們的共性,并分析駐馬店方言與洛陽方言詞匯的差異。
駐馬店和洛陽分別位于河南省的東南部和西部,兩地間隔較遠。
1.駐馬店的區域位置
駐馬店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東面與安徽省相連,方言也受之影響,西面與南陽接近,南面與信陽相近,受“靠山蠻”信陽方言影響,背面與周口、漯河、平頂山交接。
駐馬店方言屬于中原官話的漯項片。據李榮的《官話方言的分區》(1985年)駐馬店方言屬于豫東方言。
2.洛陽區域位置
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東與鄭州相連,西與三門峽相接,南與南陽相接,北與陜西、山西相接。
洛陽方言屬于中原官話的洛嵩片,據李榮的《漢語方言的分區》(1989年)。
雖然洛陽方言與駐馬店方言有很大一致性,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差異,通過對這些差異的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這兩個地區的方言。經統計,在1002個詞條里,洛陽方言與駐馬店方言不一樣的詞共有220個,占總數的22%。差異主要表現在詞形差異和詞義差異。詞形差異分為構詞語素和附加成分。詞義差異分為詞匯意義差異、褒貶色彩差異和造詞差異。
(一)詞形差異1.構詞語素不同
構詞語素不同的詞語是指同一件事,洛陽方言與駐馬店方言用不同的語素構詞。這種不同又包括構詞語素完全不同、構詞語素部分不同、附加成分不同的等幾種情況。
(1)洛陽方言和駐馬店方言構詞語素完全不同的詞語。構詞語素完全不同是指洛陽方言和駐馬店方言雖然表達的意思一樣,但是用的是完全不一樣的詞,它們有不同的特點。
經過調查,洛陽方言與駐馬店方言詞匯完全不同占方言詞匯總數的5%,這部分詞匯比較少。
“土匪”在洛陽方言中是“刀客”,是由于一般土匪打家劫舍都是帶刀的,“客”就是人家的意思;在駐馬店方言中“土匪”是由于“土”就是當地的意思,“匪”就是壞人的意思。
“男孩兒”在洛陽方言中是“娃的”,是由于與山西交接,受山西方言影響;在駐馬店方言中是“小伙子”,是對青年男子的一種稱謂。
“傍晚”在洛陽方言中是“黑些兒”,是根據顏色來描述的;在駐馬店方言中是“喝湯時候”,是根據吃飯時間來描述的。
“頭屑”在洛陽方言中是“雪皮”,是因為頭屑像雪皮一樣是白色的,塊狀相似;在駐馬店方言中是 “頭屑”,是由于頭上的屑末,比較小。
“餓了”在洛陽方言中說是“饑了”,是受到古漢語的影響,保留了古語詞;在駐馬店方言中是“餓了”,是因為現代漢語已經沒有在區分兩者的區別了。
(2)構詞語素部分不同的詞語。構詞語素部分不同的詞語是指表達同一件事用的詞有的語素一樣,有的語素不一樣。這類詞語比較多。
經調查,駐馬店方言與洛陽方言部分構詞語素不同的占方言詞匯總數12%,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比較多。部分不同的詞差別很小,都是細微的差別,如:起風和刮風的差別就不是很明顯。
“暖水瓶”在洛陽方言中是由于它里面的水是開水,熱的,所以才叫“暖水瓶”;在駐馬店方言中是“茶瓶”,是由于它主要用來裝茶的。
“漿糊”在洛陽方言中是“糨子”,是由于它像糨一樣;在駐馬店方言中是“漿糊”,是由于它粘稠,糊狀的。
(二)詞義差異
1.詞匯意義的差異
詞匯意義的差異主要表現為義項的多少不同,也就是詞義的多少不同。
“甜”一般指甜味,糖之類的。但是在洛陽方言中多了一個義項,還可以指“淡、不咸”,鹽少,如:飯有的甜,再加點鹽。
“立”一般指一件事物在直著放,很直,但是在駐馬店方言中還有“豎起來”的意思。如:把棍子立起來(豎起來)。
“喝湯”一般指喝粥,洛陽城內吃晚飯,晚飯不管吃什么,都叫喝湯;農村吃晚飯叫吃面條兒。
“惡心”一般是有嘔吐的感覺,在洛陽方言中還有“使人厭惡”,如:他辦這事太不排場兒,太惡心人,“奚落”的意思,如:你惡心他,叫他有臉出不了門兒。
2.褒貶色彩的差異
一些詞在其他的方言中是褒義,可能在別的方言中是貶義。如:
“能”意思是有能力做某事,多含有褒義,而在洛陽方言中往往表示處事圓滑。如:就你能,到時候有你受的罪。
“燒”本是動詞,是火燃燒的意思,但是在洛陽方言中有貶義,如燒包,你這人就愛燒包。
“大樣(高傲)”在普通話里是褒義詞,在駐馬店方言里是有點自大,看不起人。如:你別大樣,來日別人肯定能趕上你。
“拾掇”本來是收拾、整理衣服,在駐馬店方言中用在人身上,在生氣時,或者受到對方欺負,想要報仇,說“拾掇”。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453007
岳賀云(1991.3—),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