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新陽
淺論人言可畏
舒新陽
《詩·鄭風·將仲子》曰:“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彪S著當代通訊工具和信息網絡的發達,人們的生活特別是公眾人物的生活如同被安上了一面放大鏡,在大眾的審視下無所遁逃。因此,評價他人的生活也成為大部分人生活的一種常態。這些評價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影響也與日俱增。故道:“人言可畏。”前有阮玲玉不堪誹謗,后有喬任梁英年早逝。
針對評價他人生活這種現象,有的人認為這是一種茶余飯后的談資,可供自己夸耀和借鑒。也有人認為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評價他人不足取,但也不至于因此獲罪。還有人認為人言之可畏殺人于無形,人們的觀點不盡相同,每種觀點皆有其擁躉者也都有自身局限。
《詩經》中說的是古時候有個女孩子愛上了一個男青年,男青年想偷偷上他家幽會,女孩子怕人家風言風語議論,于是唱道:“請求你仲子呀,別爬我家的后園,不要把我種的檀樹給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樹,而是害怕人家說話。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人家風言風語議論我呀。”人言在此一方面扮演輿論監督者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是男女真情的妨礙者。在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尚如此,現代社會由于通訊的發達,人言的傳播速度更是快至難以想象。
想想現代對他人的評價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對公眾人物的評價,另一種則是對身邊人物的關注。在過去的2016年里,明星出軌事件頻頻被曝光,王寶強、林丹、陳思誠等不僅上了微博熱搜,獲得公眾的大量關注,還引發了網上大量的道德輿論一邊倒和周邊朋友的大波評論。過年回家,各路親戚都要詢問考試成績怎么樣?寒假作業有沒有做完?還在上學的哥哥姐姐也同樣被問打算找什么樣的工作?找對象了嗎?已經工作的問年薪收入多少?買房了嗎?
張愛玲的 《流言》在美國出版時曾引濟慈之句“Here lies one,whose name was written on water”(此地長眠者,聲名水上書)。所謂“流言”即“Written on water“(水上寫的字),張在《紅樓夢魘》序言中解釋說是指一方面流言不持久,而又希望此書像謠言傳得一樣快。流言傳播之快且不易持久,于談論人來說是轉天就忘,或如昨日黃花,過了一段時間,就不管不顧,任其凋零消散了。然而對當事人來說或許確實是不堪其擾。
細思人們評價他人背后的原因,一是大眾對公共人物的消費,二是個人對周邊人際的關心。首先既然當了公眾人物,吸收了比周圍人更多的社會資源,包括人脈、金錢和地位等等,自然也要承擔一部分被公眾議論、評判的風險。在這個消費至上的時代,明星同樣也在被大眾輿論消費著。公眾的認知一方面被消費時代的媒體形塑,另一方面來源于周圍人的影響,以保證某種程度的合群。其次同樣的事件,和自己離得近的自然會比較關心,因為潛意識中會有引以為戒的警惕,或是對比產生的優越感,而發生在遠處則感同身受會少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說隔壁家的老王家小孩這次考試又得了第幾名,鮮有說奧巴馬他女兒又為貧困地區的孩子蓋了幾座房子。
薩特有句名言:“他人即地獄?!比藗儫o法擺脫他人的目光,社會的輿論,甚至很多人是為了他人的眼光而活,因此將自己困苦在他人眼光中?;蛟S他人不是地獄,自己對他人評論的看重才是地獄。人言可畏不可畏,很大程度上依自己對他人評價的重視程度而定。
他人對生活的評價,有時是一種善意的提醒,有時則是無關緊要的閑話。人生在世,哪有不招人議論是非處。只要問心無愧,也就夠了。行得正自然坐得直,哪有這個閑工夫去理會他人的評論,不如多花花時間和心思提升自己的實力。人言固然可畏,自殺或也需要勇氣,不如好好活下去。心寬處天地自寬,不妨將人言當作對己心胸的試煉,將他人當做自己的鏡子,明一己之得失,自有萬世之公道。
作者單位:湖南省懷化市第三中學4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