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彤
《傳承者》對非物質文化遺傳保護的新探索
朱丹彤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民族文化傳承與延續的重要課題,國家對此非常重視。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帶來的社會巨變,流行文化、消費文化以及外來文化的強勢入侵與盛行給非遺傳播也就是傳統文化的傳承帶來了重重困境。但是,與此同時,大眾傳媒的發展也給非遺傳播帶來了新的變化。本文通過分析北京衛視大型文化真人秀《傳承者》節目的形式、特點、效果來探討現代傳播技術對非遺保護轉變的積極因素,以求在新興媒介手段的運用下使得非遺文化得到更有效的保護。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歷史長河中誕生的文化瑰寶如繁星,數不勝數。近百年來,技術發展帶來社會變革,傳統的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大眾媒介的發展和與國際的接軌使得流行文化、消費文化以及外來的西方文化在中國社會逐漸盛行,傳統文化在國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心中漸漸式微。媒介技術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帶來了新的方法與機遇。北京衛視于2015年11月推出的真人秀節目《傳承者》使人眼前一亮。將如此新穎又充滿娛樂性的大眾流行欄目形式和古老刻板嚴肅的傳統文化結合到一起,這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考。
電視真人秀無疑是這幾年最受歡迎的節目形式,至今也沒有衰減之勢。電視真人秀節目繁雜多變,有學者將其定義為:作為動態的具有目的性的現行敘事模型,是對自愿參與者在規定情景中,為了預先給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規則進行的競爭行為的記錄和加工。
《傳承者》是由北京衛視聯合能量傳播共同制作推出的大型文化真人秀節目,于2015年11月披露。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每個中國人的責任!”作為立意宗旨,制作方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來節目中進行展示。作為一檔真人秀節目,《傳承者》涵蓋了所應具備的流行要素:明星評委、導師制度、淘汰與選拔制度,充滿了懸念和競爭元素。來此展示的非遺項目誰去誰留,相互競爭,由明星評委決定哪個項目留到最后,將有機會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仲富蘭認為“非物質遺產的傳承和變化,其中的核心觀點就是民俗傳承中的以“人”為載體的動態傳播?!?/p>
真人秀的首要元素也同樣是“真實的人”,這與非遺保護的重點不謀而合?!秱鞒姓摺凡粌H為參與到節目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提供了展示展演的平臺,同時也讓承載這些文化的傳承人的酸甜苦辣進入觀眾的視野。新老兩代人的思想交鋒也是節目的一大看點?!秱鞒姓摺酚们嗄陥F與導師團爭鳴探討項目的去留,這樣的設置不僅為節目制造了激烈的矛盾沖突,制造懸念吸引觀眾,更讓人們了解到當下年輕人對于古老傳統文化的看法。
將民眾認知度較低,興趣感較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檔最求收視率與娛樂性的真人秀電視節目的主題,無疑是一種創新之舉,《傳承者》的播出也為非遺保護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深挖文化內涵中的娛樂性,讓文化傳播寓教于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某些特有的品質和內涵,與現今的大眾日常生活脫離,不被大眾所理解和接受。傳統文化具有深刻的內涵,需要人們花費較大的時間與精力才能領略一二,然而由于媒介技術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日常生活趨于“碎片化”,人們大多不愿主動接觸這些文化內容。為了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播出去,這就不得不讓傳統文化向大眾娛樂 “妥協”。深挖這些文化內涵或是傳承背后的煽情故事,提高娛樂性,往往能更好地吸引世俗的目光,引起人們的興趣,為進一步推廣這項文化項目打好基礎。
其次,利用新興媒介技術,多渠道,多平臺進行傳播。非遺保護現今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借助新興媒介的力量進行傳播。過去,非遺的保護大多是安排現場演出,或者上級保護部門組織人員對傳習工作進行考察。由于公益性質大于盈利,這些表演很少能出現在大規模的公眾面前?,F代媒介技術的興起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廣泛傳播提供了機遇。目前,許多保護部門已經認識到了媒介技術的力量,各種媒介平臺上已經出現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內容的媒介產品,如紀錄片、手機app、電視綜藝等。《傳承者》不僅在有線電視上進行播出,同時也與互聯網上的視頻網站有合作。這種多媒介、多渠道、多平臺的傳播方式,不僅拓寬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范圍同時也利用新興媒介的特性—交互性,增強與普通民眾的互動,拉近了與大眾生活的距離。
最后,重視青年人的聲音,在對非遺文化的看法上“百家爭鳴”?!秱鞒姓摺吩诜沁z項目傳承人去留的決斷上,拋棄了傳統“達人秀”的導師“一言堂”,創新出“青年說”的環節。在進行判定之前,一些年輕人組成的青年團體對這個項目及其去留發表演說進行辯論。這個環節不僅為節目制造了沖突與矛盾,“青年說”們的看法是否可取暫且不論,但是他們的發聲也讓保護者們認識到現在年輕人對文化保護的看法。傳承文化的主力軍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文化傳承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于年輕人是否形成對文化傳統的認同與自豪感。消除年青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誤讀與迷茫同樣是現在非遺保護工作不得不面臨的問題。非遺工作者應該重視年輕人對非遺保護的看法聽取他們的聲音,對癥下藥,制定策略,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與接受這項文化項目,而不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規,提取多方看法,了解社會現實,有助于消除非遺工作進展的重重困難。
《傳承者》雖然為非遺保護工作提供了很多建設性的思路,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隱患。畢竟是大眾娛樂化的產物,受到市場規律的束縛,由于收視率導向和迎合大眾胃口而出現一些偏離原始初衷的結果,需要保護工作者在利用新興媒介進行工作時提高警惕,及時應對。
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學院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