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升
《閱微草堂筆記》的創作動機窺微
孔令升
紀昀在晚年間創作了《閱微草堂筆記》,創作動機有很多方面,通過分析傳統意義上的筆記小說對《閱微草堂筆記》的影響,明確筆記小說特點對作者創作的影響,以此明確作者的實際創作動機。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學者紀昀的文言筆記小說,前后創作經歷了十年,成書五種,計二十四卷。紀昀的一生仕途得意,可以稱為清朝時期思想文化的影響人物。但他向來以貫穿儒籍、旁通百家為己任,對小說并不關注。下面主要從兩方面分析紀昀創作《閱微草堂筆記》的動機。
《閱微草堂筆記》中展現勸世化俗的動機,主要是因為作者在其中描述了非常多的因果報應故事。報應是一種觀念,在中國古時就已存在。在兩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佛教道德行為的標準就是依據因果報應為基礎明確的。結合因果報應的觀點可知,人的所作所為是因,最終的獲取就是果,人生的命運、前途都會受因果規律的影響。佛教“業報”與中國以往提倡的報應觀念整合到一起,就構成了從古時到現在一直傳承的“因果報應”。
紀昀也應用這種觀念來維持封建社會道德理念和禮教順序,但是,其展現的“因果報應”又不止于此,具備全面性的特點,不但諷刺了上層社會,也在勸誡下層社會,這是一個經歷了世故的老者對人們的真誠告誡。其中,紀昀在《灤陽消夏錄》中提到“為人推算,多奇中”。但是,一次他“推某當大貴,而竟無驗”。困惑之下,就向他的好朋友冥間司祿之神請教,答曰“其惡在貪酷上,壽且消減,何止于祿乎”。除此之外,紀昀還對上層社會中各種仗勢欺人的做法提出了告誡,例如虐待奴婢等。
同時,在作品序跋中也展現了勸世化俗的動機。一本書的序言、序跋以及他人的評論都可以全面展現出作者的創作動機,《閱微草堂筆記》也是如此。紀昀、他人的序言、當時社會人的評論都展現出了勸世化俗的創作意圖。雖然也有人提出它是游戲消遣產生的作品,但那只是表層現象,其中蘊含的深意是人們可以看到的,而對統治者教化觀點的迎合也展現了勸世化俗的動機。
紀昀的才識是世人所認可的,其著述也要通過學問文章來展示,《閱微草堂筆記》就具備這一特點,由此,著書炫才也是另一個創作動機。例如,在《怡軒老人傳》中紀昀曾寫道,“昀于文章喜詞賦,于學問析漢唐訓詁。而泛濫于史傳、百家之言,先大夫恒病其雜。”而在那時,他苦心鉆研,費盡心血,創造了現階段依舊流傳的《四庫全書》,由此依據《閱微草堂筆記》來展現自己的才能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在古時,一個人文化程度的最高表現就是“博聞強記”,這也是中國古代對士人評價的最高標準。通過歷史上各種文獻的記載可知,紀昀思維敏捷,知識淵博,過目不忘,非常人所能及。
《閱微草堂筆記》中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可謂是無所不說。文章中有考辨文字、風俗人情、借助狐鬼展現學問根底,也有儒家真理的闡述和解釋、書法字畫的鑒定、食品、藥膳等知識性的內容,這些多彩的內容也可以展現出紀昀學識的淵博。同時,考證也是紀昀學識的重要展現,在《閱微草堂筆記》文章當中存在很多這方面的內容,如“宣武門系城六”條中,作者通過引用北京營退役老兵的見解,真實、合理地講解了北京宣武門外五個小土堆的實際用處,否認了民間中謠傳的“五火神墓”。
紀昀在《如是我聞》中提到,“余嘗謂小說載異物可以文翰者,惟鬼與狐差可信,鬼本人,狐近于人也。”由此,他在《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描述了很多有關鬼狐的故事,占據了整體的三分之一。這些鬼狐并不是一般的鬼狐,而是帶有學者氣息的“儒雅人士”,這也展現出作者的詩才和鑒賞能力。
《閱微草堂筆記》中經常出現很多有哲理性的語言,這些都可以展現出紀昀的才思敏捷和智慧超群。在文章當中,他全面應用議論的形式展現自身的才氣與語言功底。在表述古代迂腐儒生、不通世事、只知讀書時提到,“滿腹皆書能害事,腹中竟無一卷書,亦能害事,國奕不廢舊譜,而不執舊譜;國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其中卻蘊含了非常多的哲理。在文章當中,像這樣的議論非常多。而這些議論也正可以展現出作者的才氣與智慧。
總而言之,學問文章是紀昀老先生一生的追求。通過全面分析紀昀在晚年期間創作的《閱微草堂筆記》可知,除了展現出作者勸世化俗的創作動機,也曾有學者指出,因為紀昀的閱歷較深,交涉范圍廣,學識淵博,為了突顯自身的能力,通過小說的描寫展現出包羅萬象的內容,可以讓懷有不同需求的讀者在這一書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這也是一項創作動機。同時,作者寫作的觀念、心態,也會受到文章方面興趣、理想等內容的影響。
滄州師范學院 0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