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丹丹
(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 日照 276800)
?
油畫《格爾尼卡》
申丹丹
(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 日照 276800)
1.1 《格爾尼卡》的視覺力量
畢加索西班牙現代藝術流派——立體派的創始人。他一生中有成千上萬的繪畫作品而且相當豐富,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藝術風格,從最初的具象到抽象,又到變形、夸張。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立體主義” 的概念,經過長期發展得到世人公認。其藝術觀念和語言變化多端。其中,《格爾尼卡》是畢加索以紀實的角度記錄了暴政及野蠻的戰爭給廣大的勞苦群眾帶來的痛苦。
(1)歷史事件感受
在1937年4月的一天,正是西班牙格爾尼卡的集市,人們在和往常一樣過著平凡的生活,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個美麗的季節里,德國法西斯空軍轟炸了這個美麗的小鎮,人們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驚恐失措,到處奔跑、呼喊、求救,沒過多久,格爾尼卡就被夷為了平地,可憐的人們失去生命。
那時候,畢加索正居住在巴黎,他受到了來自西班牙共和政府的邀請,要為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創作繪畫作品。當殘暴的法西斯勢力這一消息傳來的時候,畢加索憤怒了,他表示愿意接受委托,他就以德國法西斯恣意轟炸格爾尼卡為題材,將法西斯的罪行曝光在人們面前。畢加索創作的這幅《格爾尼卡》,使人們記住了那段歷史。畢加索就以此作為媒介向世人揭示出,伴隨著代科技現與社會進步虛假繁榮的另一面,那就是戰爭的恐怖與痛苦。
(2)人物背景感受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中的形象取材于遭破壞的城市照片中。然而,他內心中充滿了創作源泉和動力,因為他曾經親身經歷過。1884年地震時候,畢加索才三歲,幼兒時期的小畢加索親眼所見的這場地震災難,成為他畫戰爭題材的基礎。如果我們從這個故事入手,來看這幅作品中的形象都是有源可尋的。驚恐、慌張的氣氛,從室內蔓延到室外,所有這些都是畢加索對那個馬拉加夜晚的可怕回憶的組成部分。57年后,畢加索記憶里仍停留在他父親在地震發生時拯救家人的畫面。
(3)作品獨特意蘊
《格爾尼卡》是由六個人物和兩個動物組成的,“但其畫面的含義仍是一個未解之謎。同時這個畫面形象在童年時期的畢加索繪畫中反復出現。
《格爾尼卡》的立意明確,而且畫面單純樸素,用直接表現手法就像兒童般的筆法,散發著樸實的原始美。畢加索在參觀一個兒童畫展時說:“我和這些兒童一樣大時,就能畫得和拉斐爾一樣好了,但是我像這些兒童們這樣畫,卻花了我一生的時間去總結。因為只有用世間最最普通的人物和事物,當它們在灌注了最強烈的感情時,一件超越所有流派的偉大藝術作品才會誕生,而且誕生令人難忘和永垂不朽的人物。
1.2 《格爾尼卡》的形式特點
(1)構圖形式
《格爾尼卡》表現了在德國法西斯的飛機轟炸下,人們四處逃跑,驚慌失措的氛圍。看似凌亂、支離破碎的畫面中卻包含著嚴謹的構圖形式。人物、動物等形體塑造均經過了精細的構思、琢磨。構圖大致分三部分,在畫面中央部分,形成了一個金字塔式的三角形,而在它左右兩邊的圖形既相互平衡又具有完整獨立性,組成了一個類似為三連畫的布局。左邊的部分,由公牛和懷抱死去孩子的婦女構成,木然冷酷的公牛與嚎啕大哭的母親形成了強烈對比。右邊部分是一個雙臂伸向天空呼喊驚慌的女子,她的形象在暗色的背景下顯得格外奪目,好像是在封閉的屋子里發出求救的喊聲。
整幅作品中,不管是構成畫面主體的建筑、人物、動物以及背景的處理上,都反復出現了三角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人們產生恐慌、尖銳、刺痛的感覺。三角形的構圖具有穩定性,然而《格爾尼卡》的構圖實際上并不是一種穩定平衡的構圖,畫面的空間建立在很多三角形的平面之上。我們同樣能發現,在《格爾尼卡》的構圖中,尖尖角的圖案和光線以及陰影的強烈對比,深刻又富有感染力地表現出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痛苦和混亂。
(2)表現手法
《格爾尼卡》這幅巨作結合了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大膽運用了夸張、劇烈改變和扭曲造型,廣泛的運用色彩和符號,給人留下深刻地印象。
在《格爾尼卡》中,畢加索對物像的造型夸張處理既離不開立體主義的實驗,又與壁畫的悲劇性主題相聯系。
整幅畫面只有簡單的黑、白、灰三種基調,轟炸所形成的亮如白晝的視覺效果與陰影的大面積黑色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畫面給人們帶了的感覺確是非常混亂的,支離破碎的。恐怖、痛苦、殘暴、絕望、吶喊在整幅作品中聚集了。畫面里包含了斷裂的肢體,倒在地上但是身體已經完全斷裂的戰士,嚎啕大哭的母親,仰天狂叫的求助,受傷的馬……這是對法西斯暴行的最大憤慨和控訴,引起人們的思考。畫面中最不可思議的就是那頭木然站立令人生畏的公牛了。它象征著殘暴和黑暗。中央那匹被刺的馬,象征悲慘的西班牙人民。
畢加索用現代主義的藝術風格,用象征的表達方式,揭露出法西斯的殘暴,表達出對人民的同情。《格爾尼卡》之后在英國、挪威、美國等各地巡回演出,反響十分強烈。立體主義是富有個性理念的藝術流派,畢加索作為立體主義畫派的開拓者、發起者,是藝術風格多變的天才藝術家,他以不斷變化的藝術風格和非凡的繪畫天賦被成功當選為當代西方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直到今天,他獨特的藝術魅力仍舊能夠帶給人們無限的感嘆,他那極富現代感的藝術風格仍然讓世人驚異,畢加索的風格對現代繪畫的進步發展和世界藝術的進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位和凡人不同的藝術家,用他有限的精力與畢生的時間,引領著我們走進他的色彩斑斕的世界,同時多層面的了解他輝煌的藝術人生。
申丹丹(1991.11-),女,漢族,山東人,碩士研究生,曲阜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美術學油畫。
J201
A
1672-5832(2017)07-01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