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東 指導教師:羅啟康
(廣西藝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
淺談亳州花戲樓木雕人物造型分析
吳海東 指導教師:羅啟康
(廣西藝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亳州花戲樓人物木雕作為清代盛世木雕藝術的代表作,不但對于研究我國古代建筑雕刻的藝術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也為研究我國清代木雕雕繪技術有著極其重要的藝術價值。本文主要從亳州花戲樓木雕人物造型分析著手,詳細介紹花戲樓形神兼備的木雕人物造型,以及對木雕人物概括夸張的雕刻手法,在文章最后給出總結。
花戲樓;木雕;人物造型
亳州花戲樓木雕人物造型并不是以真實人物形象進行模仿雕鑿的,而是經過造型的極度提煉與概括。它所注重的是精確地表現人物精神面貌。為了達到這一人物形象的生動,特點的明確,面部傳神的藝術效果,對于不同的木雕人物形體,不同的木雕人物身份地位,不同的木雕人物的精神面貌,雕刻師在所雕木雕人物上都做了必要的重點雕刻。這種人物造型上的“形似”往往更能體現出人物造型“神似”的藝術效果。
在花戲樓所有木雕人物中,尤以人物頭部的雕刻最為精細,或雙眼緊鎖,心事繚繞;或面貌娟秀,口帶微笑;或滿臉皺褶,飽經滄?!械倪@些對面部的細心雕鑿將三國的各種戲劇人物表現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備。縱觀整個花戲樓的木雕藝術,無一不顯示出一個顯著特征,既是對人物造型傳神的高度把握。作者根據不同的人物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從而進行一一雕刻。例如,在《諸葛亮草船借箭》這幅木雕作品中,身著戰甲的將領與普通的士兵刻畫尤以明顯,觀者一眼便可分辨出來。將領人物的造型無一不顯現出非凡的神態、莊重肅穆的魅力?;蛎嫘鸵幷?,胡須飛揚,顯得威嚴肅穆;或胡須向上卷起,雙眼凝聚有神,顯得智勇威猛。而對于一般士兵的雕刻,有的雙目緊鎖,心事環繞;有的五官粗獷,人物性格顯得淳樸堅強;有的面部平整,顯得文雅有禮;有的雙眼凝神,顯得機智聰慧。清代亳州花戲樓獨特的木雕工藝風格,體現了清代民間工藝與徽雕工藝的巧妙有機結合。它既是為了美觀園亭建筑、戲曲藝術,又考慮到了整體的觀賞性。標志著以鏤雕、淺浮雕為主要創作手法的清代花戲樓木雕工藝達到了頂峰。
以戲劇人物為背景的木雕人物造型的雕刻手法大膽夸張,人物造型形神兼備。例如,在木雕人物作品《彌衡斥曹》中,彌衡在酒席上赤身擊鼓,怒聲痛斥曹操,全戲中七個人物,表情有怒、笑各不相同,各個人物復雜的心理變化全都顯現在每個人物身上,雕刻精湛,形象栩栩如生。其雕刻構圖甚為簡潔。僅用八幅屏風將三桌酒宴推于高臺之上,彌衡站于下方怒擊木鼓,整幅畫面布局嚴謹,雕刻手法精湛,刀法嫻熟。無不使人感到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
雕塑《上方谷》又叫《火燒司馬懿》,是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最后一個戰役。上方谷又稱葫蘆峪,位于祁山之南,即今甘肅寶雞西北一帶,山勢險要,成葫蘆形,只有一個狹小的進出口,諸葛亮為想盡快消滅司馬懿,利用這一天然地勢于谷內假設糧倉,實堆柴草,誘司馬懿中計,在這樣一幅橫形的構圖畫卷里,展現出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場景,蜀兵從四面八方向谷中施放火箭地雷,狂風大起,電閃雷鳴,暴雨傾盆而下,畫面上樹木枝葉欲倒,風神、雷公、雨師受上天之命來救司馬父子。整個雕刻畫面堪稱一幅波瀾壯闊、扣人心弦的杰作,它不僅刻畫了一幅完整的三國戲劇故事。而且在畫面的處理上同時表現了風、雨、雷、電等景象用于襯托。這在17世紀的西方雕塑作品中可以說是從未見過,但在17 世紀我國雕塑大師的手下,卻集人物、自然景象雕刻于一體,可以說是一個創舉。兼具戲劇特色的花戲樓木雕人物,以概括和夸張的藝術創作手法,將人物和背景環境表現的淋漓盡致。用以夸張的藝術手法使之具象的物體景象徐徐的呈現出可觀的形象。又對所要表現的人物形象高度的概括雕刻,逐漸把想象中的歷史人物呈現出來。無論是從作品的正面觀賞性還是內在的雕刻工藝來看,無一不是一幅精品之作。
在清代的木雕文化遺產中,同時集圓雕、淺浮雕、高浮雕和鏤空雕、透雕于一體的造型藝術,在亳州花戲樓表現的恰到好處。在木雕上施以彩繪,人們稱之為“彩雕”。它的特點是繪畫與雕刻的相互結合。亳州花戲樓的木雕在繼承傳統木雕彩繪的同時,又有所發展和創新,木雕通體施彩,并在最底層的畫面空白處繪出藍天白云、遠山丘壑、芳草芊芊、碧水清波,增添了木雕的層次感和空間感??v觀整座亳州花戲樓的木雕人物造型藝術,無不使觀者感嘆到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優秀傳統木雕文化。
總之,亳州花戲樓木雕人物造型在繼承清代人物木雕造型的同時又以它獨具特色的藝術感染力和優秀的文化底蘊深深植根于我國傳統優秀木雕文化中,通過木雕與彩繪的結合運用更加體現了他別具特色的工藝,人物造型的概括與夸張、形與神的高度統一,不僅美觀了建筑環境,更體現了我國木雕工藝大師對生活實踐的總結。
亳州花戲樓木雕作為徽派木雕的精品代表作,其悠久的歷史,獨具特色的雕刻技法,毫無疑問,它必將屬于我國傳統優秀木雕文化的一部分,而當前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再發展,在立足當下、邁向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徽派木雕如何發展?怎樣發展?如何創新?等一系列事關榮辱興衰的問題,正亟待去解決。
[1] 傅黎明.中國微雕藝術研究[J].裝飾,2003,(2).
[2] 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2.
吳海東(1992-),男,漢族,中共黨員,安徽亳州人,雕塑專業碩士,廣西藝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雕塑專業,研究方向:雕塑。
J528
A
1672-5832(2017)07-0156-01
導師:羅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