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蕾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
論增值稅的進一步完善
高 蕾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稅收法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對稅收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圍繞圍繞“營改增”稅制改革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從理論及實踐操作的角度展開討論,探討增值稅立法現有的經驗與不足,針對完善我國增值稅立法工作提出若干建議,希望對增值稅立法做出一份貢獻。
增值稅;“營改增”;稅制改革;稅收立法權
“增值稅(value-added tax,簡寫VAT)是以商品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商品稅”。
2.1 立法層級較低
目前,我國關于增值稅的最高層級法律文件是由國務院在200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08年修訂)》(和同樣于 2008 年由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共同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這類法規、規章等規范類文件是未經過嚴格的立法程序制定的,關于稅收立法議案工作的權力掌握在了國家行政機關的手中。因為法規、規章的效力低于法律層級,所以強行弱化了稅制,為偷稅、漏稅留下可能,也給稅收部門的嚴格執法帶來了困難。
2.2 授權立法使用過度
國務院在稅收立法實踐中的普遍存在的轉授權方法,造成了地方規章制度逐年增多,這無形中對依法稅收、嚴格執法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亂象,究其根本是因為沒有實現正式立法。
2.3 立法程序缺乏透明度
很長一段時間,人民代表大會授權,政府職能部門參與立法的主程序是增值稅收立法的基本程序,這樣的法律形成過程自身是一種暫行辦法,沒有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獻計獻策,沒有行之有效的,存進法制建立健全的信息流通渠道和大面積的吸取、整理信息過程,將不可避免地致使增值稅收法律在立法過程中缺少信息公開度,稅法和稅務實踐脫節,公布施行后的法規無法適應實際的納稅和支付問題。
3.1 增值稅立法的模式與路徑選擇
3.1.1 增值稅立法模式選擇。根據國外先進立法經驗來完成潛在原因是,當前我國增值稅還處于試行階段,即便是2016 年“營改增”改革成功實現取消營業稅,但是未來包括其他稅種在內的稅收也可能相應的要融入到增值稅當中,增值稅范圍還可能繼續擴大。同時,我國的經濟大環境能夠得到根本性的轉變都影響著增值稅立法的進程。通過將增值稅范圍擴大到全部勞務和貨物的范疇中,能夠迅速的完善增值稅的征收鏈條,完善稅收體制和簡化稅率,能夠保證增值稅的中性原則。
3.1.2 增值稅立法路徑選擇。一是提高增值稅立法的級次。我們強調提高增值稅立法的級次,一方面出于對上述稅收法定主義的遵循,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高增值稅本身的法律層級,不能夠長時間的停留在法規層面,要最終上升到法律層面。增值稅一旦上升到法律這個層級,就具有了穩定的法律效力。二是廣泛征求意見和公開透明。調動公民的民主意識,讓這個與公民自身有直接聯系的法律內容變成關心事,主動參與,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要強化專家、學者和各個階層人的參與,合理配置比例關系。
3.2 建全增值稅法律制度
3.2.1 完善増值稅稅率。“差別稅率改變了產品和生產要素的相對價格,因此扭曲了企業和消費者的行為,最終導致效率損失”實踐證明,為緩解增值稅累退性的多檔稅率設計,并不能實現設計者最初期待達到的稅收公平。在考慮平衡行業稅負,減輕企業負擔的前提下,有必要對現行的稅率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精簡完善。在保證經濟總量的前提下,充分對行業特性進行研究,尤其是流通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抵扣情況,簡化稅率級次。
3.2.2 擴大特殊行業的抵扣范圍。由于行業特性的存在,眾多的行業生產鏈條很長,涉及到的支出項目繁多,而“營改增”試點并不能將其全部納入抵扣范圍,無形中增加了企業運營的成本。因此,在制定增值稅法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此類行業的特殊性,對可抵扣項目的范圍和幅度予以近一步的擴大,使增值稅的抵扣鏈條能夠順暢的流通下去,發揮增值稅的流轉優勢。
3.2.3 對納稅人的管理應當遵循稅法中立。“營改增”試點中對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管理依然延續之前的增值稅暫行條例的相關規定,雖然“營改增”試點以后小規模納稅人所得到的受益最大、稅負減輕最為明顯,但其終究不具備一般納稅人的優越性,無法徹底避免重復征稅。因此,在制定增值稅法的過程中,應當從稅法中立的角度出發,將小規模納人納入抵扣鏈條,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參與“營改增”試點的積極性。
3.3 重劃央地稅收分配比例,重建地方稅收體系
3.3.1 重新劃分増值稅收入在中央與地方的分享比例。在“營改增”后對增值稅在中央與地方的共享比例作出調整。調整共享比例不應單純考慮提高地方共享比例,而是應該考慮稅收收入在政府間最科學、合理的分配。對此,應當研制出一套科學的執行方案,擬定一套合理明確的計量公式。這樣一來,增值稅的分配將符合中央與地方發展需求,地方分享的收入也將成為相對穩定的地方財力來源。
3.3.2 重建地方稅收體系。在地方稅種的設置上應秉持效率和效益原則。建立包含流轉稅、資源稅、個人所得稅的完整的地方稅體系,依托“營改增”稅制改革的有利條件,促進中央完成“放權讓利”的分稅制改革,使地方政府能夠有計劃性地完善地區性經濟體的建設,減少中央政府的行政化干預。
結語
由于增值稅是一個能克服稅收的累退性、中性的、髙效的稅種,但是因現行稅收體制以及現行稅法的制度安排的滯后性,導致在我國新一輪的增值稅改革,即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過程中,出現很多制度性障礙。因此,我國增值稅法制的完善也就顯得尤為迫切,我國急需制定統一的增值稅基本法,對增值稅的納稅主體、稅率、征稅對象、稅收優惠、納稅時間和地點作出統一的、銜接完整的規定,同時對增值稅的監管制度也要進行重新安排,利用現代髙科技技術,實現對增值稅的髙效、便捷監管。
[1] 周振華.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 劉劍文.稅法專題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 楊默如.中國增值稅擴大征收范圍改革研究[M].中國稅務出版社,2010。
高蕾(1990.02-),江西上高人,畢業于廣東工業大學,現就讀于西北政法大學碩士在讀,經濟法學專業。
F812.7
A
1672-5832(2017)07-01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