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桐琿
(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 400000)
?
孔祥熙實業思想述評
張桐琿
(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 400000)
孔祥熙是國民政府工商部和實業部的首任部長,他的實業思想有如下內容:一是他的基本實業觀,二是孔祥熙的其他實業思想,三是他的實業思想的特點。這些思想的內容和特點構成了一個較為系統的體系,對國民政府初期的工業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指導意義也為全面了解孔祥熙的思想提供了參考。
孔祥熙;實業思想;思想特點
孔祥熙曾經出任國民政府工商部長,工商、農礦兩部合并為實業部后,任首任部長,在此期間,他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實業發展思想。
孔祥熙實業思想的形成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他在耶魯大學研究院攻讀理化碩士學位時,目睹美國實業的發達,隨之思考如何發展中國的實業,抱定了“提倡教育,發展實業”八個字的救國志愿。回國后,他致力于兩個目標的實現,他曾對孫中山規劃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著作《實業大綱》提出過一些建議。另外據《孔祥熙傳》的作者考證:孫中山撰寫《建國大綱》的動機,主要是由于孔祥熙的建議,《建國大綱》寫成后推出付梓,得以廣泛傳播。由此可見,孔祥熙發展中國的實業曾有周詳的考慮。因此當武漢國民政府設立實業部時,孔祥熙被任命為實業部長,但直到武漢國民政府解體,實業部始終未能建立,孔祥熙也沒有赴漢就職。
1930年12月,工商、農礦兩部合并成實業部,孔祥熙留任實業部長,又發表《實業行政宣言》,提出施政綱目33條,綱目中提到的實業范圍為“工商農林漁牧礦墾各業”,該宣言還再次聲明不與民爭利的思想,提倡保護各種民營工業,并扶助其發展。
在《工商行政宣言》中,對國營工業的調子還比較低,提到“各種民營工商事業之已著成效者,國家即不再行舉辦,以免與民爭利”。而在《實業行政宣言》中,國營工業專門列了一條,第19條說:籌辦國營工業,舉凡具有基本性質如酸堿煤膏棉毛及銅鐵冶煉等重要金屬之工業,與夫機器造紙制糖人造絲,暨制造
各種動力機關等大規模之工業,非私人能力一時所能興辦者,均擬斟酌緩急,分別進行,以資倡導。可見準備興辦的國營工業相當廣泛,民營工業也列了一條,第23條說:保護各種民營工業,并扶助其發展,俾便在國內市場,得有充分之能力,與舶來品競爭,以為經濟自立自給之準備。
孔祥熙雖然制定了詳細的工業建設計劃,但實際建樹卻寥寥無幾,主要原因是限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孔祥熙任工商、實業部長期間,巨額的軍費和債務占據了國民政府的絕大部分開支。資金的匱乏使得孔祥熙的基本工業建設無法得到實施。
以上孔祥熙關于發展實業的論述,以任工商部長和實業部長時最為系統,當時國民政府官僚壟斷資本尚未形成,對發展民族資本還有一定的熱情,故發表的言論比較符合時代的要求,其中有些主張在一定的程度內得到了實現,如1929年實現關稅自主,1931年裁撤厘金等,但是作為官僚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之一,孔祥熙終究要成為所代表的階級利益的維護者,所以他的發展實業的主張大多只能是一種口頭的標榜。
第一,重視企業的科學管理。孔祥熙非常關注工廠企業的管理。1928年在《工商行政宣言》中提出要“獎勵工業改良,改善工商管理,以期促進新式工業之發展”。
孔祥熙認為,科學管理理論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提高國內企業的管理水平:“其一、根據實地經驗,發現科學規律,使工廠中之各部分或各個人,均有適當的工作;其二、應用科學方法,以從事于工人之選擇、指導與訓練,務以為工人擇事,而不使工人自擇其事為主旨;其三、管理人員,宜與工人同甘共苦,并推誠相與,務使所有工作,照科學的工業效能之原則從事工作;其四、管理方面與勞工方面,對于職業,均宜負相當責任。”可以說,孔祥熙對科學管理的理解抓住了要點。
第二,促進產品外銷。針對如何擴大國貨產品在國外市場的銷路,提高國貨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孔祥熙有如下的思路和舉措:首先,了解國際市場的情形及其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情況,根據實際制訂相應的政策,孔祥熙認為,參加國外商品展覽會是了解國外市場的好途徑,在其主張工商、實業兩部期間,他曾組織國內企業參加各種博覽會,如菲律賓嘉年華會、比利時獨立百周年博覽會、芝加哥萬國博覽會等,以增加中外相互了解,擴大國貨知名度。其次,嚴格對出口商品的檢驗,維護國貨信譽。工商部頒布了《商品檢驗條例》,對檢查程序,檢查標準和檢查內容做出明確規定,供國內企業參照,同時在上海、天津、漢口、青島等出口商品集中地,設立商品檢驗局或商品檢驗分處,加大對出口商品的檢驗,保證出口商品的質量。最后,政府對國內工業應實行保護性政策,助其發展,這實際上也是南京國民政府加強其威權的重要措施。孔祥熙認為,國內工業在制造方法、資本、資金周轉、交通條件和所處的社會環境等方面均遠落后于國外工業,如果中國此時在國際交往中片面強調與其他國家的平等、互惠,這對國內工業有害無益。
孔祥熙的實業思想既來源于他留學歐美時對資本主義工業的切身感受,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孫中山民生主義和建國實業計劃的影響。從主觀上看,他的工業思想是為加強國民黨的統治地位,但客觀來看,他的某些工業思想及其政策對當時中國工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推行科學管理提高了國內工業對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商品檢驗改善了國內產品的質量,提倡工業試驗促進了技術水平的升級。孔祥熙的工業思想還在此后一段時間影響著民國政府的國營工業,盡管孔祥熙的基本工業建設計劃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無力付諸實施,但此后國營中央鋼鐵廠、國營中央機器制造廠、國營酒精廠等項目陸續得到落實,這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孔祥熙實業建設的思想。
[1] 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年(上)[M].楊品良,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2] 孟天禎.從政前之孔庸之先生[M].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9.
[3] 李茂盛.孔祥熙傳[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
[4] 楊常偉.孔祥熙與近代中國農業科技改良-以山西銘賢學校的農業科技改良實證考查[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2(4).
[5] 陳廷一.孔祥熙與宋靄齡[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4.
張桐琿(1991—),男,漢族,北京人,重慶工商大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中國近代史方向。
F092-53
A
1672-5832(2017)07-0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