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靜
開拓新時代的心靈教育
——談新時期高職學生心理教育的創新
趙 靜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及就業競爭也日益加快、加大,人們產生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增多。對于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生理及心理還沒有發育成熟,心理上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阻礙其健康成長。學校開設心理教育課程是十分必要的,并積極創新心理教育方法,以此引導學生健康全面成長。
高職學生 心理教育 創新伴隨著社會發展,一些在校學生在日益復雜外界等較多因素影響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阻礙學生全面發展,也不利于高校正常教育教學的開展,為此,積極地進行大學生心理教育,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構建和諧校園至關重要。新時期,為了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需要積極地進行創新。
(一)建立完善的高職學生心理教育體系
高職院校對學生實施心理教育時,應建立健全相應的教育體系,重點建立心理危機干預信息渠道,在各學院的年末工作考評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學校設立心理健康經費,用于建立心理教師團隊、心理輔導員等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學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詢中心,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實施團體式輔導與教育,也可以實施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活動,以此提升學生心理干預的實效性。建立信息化溝通途徑,借助微信、微博等網絡手段宣傳一些心理知識信息,在學校建立網絡心理測評系統,進一步完善信息報送制度,關注心理異常學生,確保溝通渠道的暢通。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網站,定期更新相關心理健康知識,與學生進行在線互動,實時答復學生的問題與咨詢。開通心理健康熱線,有專職心理咨詢師守候學生求助電話;開設心理健康工作QQ群、“心靈有約”微信、“心理助手”微博,讓學生拿起手機即可向學校的心理咨詢師敞開心扉、獲得幫助。構建心理普查、心理咨詢、宣傳普及、課堂教育、團體輔導“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與心靈關懷模式,建立了專業的心理健康專業教師隊伍、心理健康咨詢中心。
(二)營造良好的高職學生心理教育氛圍
高職院校還應積極創造良好心理教育氛圍,從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出發,更好地為學生的心理成長服務,將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心理教育的目標。對此學校可以邀請一些經驗豐富的心理咨詢專家來校園開講座,采取現場解答、派發宣傳材料方式營造和諧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心理專家在宣傳活動中應重點向學生講解一些大學生群眾中常見的心理疾病類型如精神分裂癥、睡眠恐懼等等,幫助學生認識心理教育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促進其自我心理健康保健意識,使學生在教育學習中掌握自我調節及保健技巧。學校還應發揮新媒體作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站或開通微博等,采取電視臺、廣播站等形式開設各種心理教育欄目,開辦各種固定的心理教育欄目。不斷加強學生心理教育工作力量,給學生創造一個尊重、友善及樂觀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三)開展各種活動開展心理教育
高職學校應開展各種主題鮮明、形式生動的特色心理教育活動,如心理健康工程、心理主題班會及心理普查等等。在學校舉辦各類心理教育活動,對新生實施心理健康測評,結合測評結果約談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針對其情況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并要做好及時跟蹤回訪工作,還要安排一些專職心理健康教師進行心理咨詢活動。通過開展各種心理教育活動,突出團體內人際交往作用的重要性,指導鼓勵學生學習新行為方式及態度,促使個體良好發展,引導學生心理積極健康地發展,為學生創設豐富業余生活的平臺,促進校園文化發展。
(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強大的教育隊伍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為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效果,學校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輔導員職業化發展的一部分。在師資隊伍方面,專職教師進行專業督導和專業培訓,進行教學研究。在教學方面,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心理健康課程教育通過學生在校期間得到接受和認可。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積極與學生交流互動,做好日常的觀察和排摸工作。輔導員可以通過關注學生發布在人人網,微博,易班或者QQ上的狀態信息等方式,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出現問題及時予以指導。
心理健康關系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生存質量,關系著國家與社會的發展,對此應重視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應首先從學校抓起,關注學生心理動態,分析其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采取多種方法手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心理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1]李飛.創新思政教育措施加強心理教育的開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8):241~242.
[2]羅平,魏曉波,馬海林等.西藏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課程模式的實驗研究[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4):162~166.
[3]周東濱.和諧社會視野下對民族地區大學生開展積極心理教育的策略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6(11):41~43.
[4]吳艷玲,惠英杰.試論開展大學生積極心理教育的重要意義[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3,22(3):42~44.
[5]王賀,陳健芷.對當代大學生實施積極心理教育簡論[J].教育探索,2011(3):131~133.
(作者單位:阜新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