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康+代玉+惠媛媛+薛冰+姜偉+郝思瑾
摘 要:傳統文化對于大學生成人成才有著重要作用,然而眾多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知之甚少,本文試圖探究傳統文化如何借助自媒體在大學生中更好地傳播。
關鍵詞:傳統文化;自媒體;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206;G6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253-01
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群體
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是我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①傳統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可謂是由內而外的。首先,傳統文化的學習有助于增長知識和補充見識。無論是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價值和存在的意義都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演變的結晶。
其次,傳統文化對大學生起到了良好的引領作用。注重個人道德品質的提高是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為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起到了良好的引領作用。
再者,傳統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具有強大的感染作用,能夠很好地帶領周圍一群人都形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和強大的團結氛圍。
最后,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并不是一味地繼承發展,而是要因時而變、因事而變,應根據社會發展的狀況,發揮自身所具有的先進的思想理念和較高的道德素質,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之上不斷超越自己。
然而“傳統”對于很多大學生只是一個抽象的名詞,雖然學校都會有專門的傳統文化課程,但這僅僅局限于某一門學科,并不是所有大學生都有所接觸。每個學校都會定期的組織文化交流或者傳統文化的展示,目的就在于弘揚傳統文化,學生接受的效果卻甚微。大學四年是充滿激情的最佳階段,而大學生群體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連接點就在于興趣,他們所認識的“之乎者也”停留在非常淺薄的層面。相反,很大一部分學生對于西方文化十分熱衷,國外的各種節日似乎演變為他們文化認知中的一部分,而傳統文化中的戲曲或者服裝對他們來說卻十分陌生。比如昆曲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許多大學生都表示沒有了解過,這直接導致了昆曲在現代生活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作為傳統文化之一的書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和手機成為書法的替代品,大學生更多的愿意選擇科技產品,忽略傳統技藝對于自己的重要性。
二、自媒體與大學生
自媒體簡單來說就是任一普通大眾而非媒體人借助網絡平臺向受眾傳播信息,而受眾的大小受流量池大小以及該自媒體帳號的關注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使用自媒體來傳播傳統文化,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傳播內容所受的限制大大減少了,并且傳播次數和傳播內容的多少也多了很多自主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大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通過增加傳播次數和內容篇幅用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大學生群體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傳統文化進而引起他們的興趣。其次,在互聯網全面普及,社交文化廣泛流行的今天,人民群眾的關注焦點漸漸轉向新媒體,新媒體成了當今社會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而自媒體作為新媒體的主力軍,其普及性和傳播有效性不容忽視,對于年輕群眾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尤為明顯。再者,自媒體平臺難免于信息過于碎片化和受到快餐文化的污染,如果能夠運營一套系統的自媒體傳播模式來傳播傳統文化,就能夠起到用傳統文化的深刻、蘊藉和豐富凈化網絡文化環境,從而產生凈化大學生心靈等多方面增益效果。
正是由于自媒體自身的特點和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力,所以自媒體在大學生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智能機已經成為了每個大學生的必備品,幾乎每個大學生的手機中都會安裝QQ、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軟件。大學生每日使用手機的時間很長,有一些學生除了睡覺時間,其他時間基本上都在玩手機。而他們在玩手機時除了打游戲、看視頻外,絕大多數時間都在使用自媒體軟件。他們通過自媒體軟件接收信息、傳播信息,同時也在創造信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談到從自媒體中獲得的信息,同時也會將從生活中人和事通過自媒體傳播出去。甚至有部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價值觀念也會受到自媒體上信息的影響,自媒體對于大學生的影響不可謂不深。
三、借助自媒體傳播傳統文化
如何借助自媒體傳播傳統文化,實際上已經有很多人在各類自媒體上做出了嘗試,盡管他們有的面向的并不是大學生這一特定人群,但是通過總結他們的成功經驗,相信對于如何借助自媒體在大學生中傳播傳統文化有一定的幫助。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資料收集,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在新浪、搜狐、今日頭條上都有許多人在自覺地傳播傳統文化,通過閱讀量、評論數、點贊量、轉發數等數據可以發現很多內容吸引了很大的關注、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獲得了很好的評價。
總結其成功經驗有以下幾點啟示:一是文章題目新穎,吸引網友點進去瀏覽;而是內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三是形式多樣,配有優美的圖片等;四是與網友互動,例如今日頭條有今日問答,會問一些關于傳統文化的問題,擴大廣大網友的參與度。希望以上的成功經驗對于日后利用自媒體在大學生中傳播傳統文化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注釋:
①田佳琳.傳承與蛻變[D].天津:天津美術學院,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