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積偉
摘 要:在新農村建設時期中,充分發揮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強化農村群眾文化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本文分析了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現狀,討論了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發展的新思路和管理問題。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群眾文化;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269-01
一、引言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群眾文化功能,是社會主義新時期的重要課題。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的如何,群眾文化工作開展得好壞,都直接關系著整個精神文明建設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在日常的工作當中,不斷的整合農村文化資源,滿足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相關需求,本著量力而進行、資源共享的重要原則,進行統籌安排以及于合理規劃文化設施方面的問題,豐富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創新農村群眾文化發展思路。
二、關于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方面的現狀問題
我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目前主要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現階段地方政府沒有重視有關農村文化方面的建設發展問題,政府方面缺少文化建設方面的職能,農村文化建設的經費投入不足,導致農村文化宣傳落后。農村缺乏活動場合和必要的活動器材情況比較常見,并且鄉鎮文化設施經常被擠占、閑置,甚至有挪用、變賣的現象出現。由于鄉鎮政府忽視文化站的職能,導致發揮不出文化站的工作能力,公共文化機構運轉困難,鄉鎮、農村的文藝人員培訓工作無從開展,導致輔導機構長期癱瘓。
三、積極拓展農村群眾文化發展新思路
(一)積極推進新農村改革,開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項目,要以發展農村特色文化作為主線,利用節假日、集市慶典和農閑時間,組織開展各種體育競賽、歌舞比賽等文藝活動,鼓勵群眾積極自愿的參加,這樣不但可以豐富農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還可以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為農民的身心健康帶來好處,并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重要作用。對于開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要對不同年齡階段的群眾開展不同的文化活動,因人而異;要對不同地域的群眾開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因地制宜。深入推進新農村文化的建設,推廣特色文化,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發展重視民俗文化
開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要結合當地的民俗習慣,使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更接地氣,更喜聞樂見。對戲曲、秧歌、手工制品、祭祀活動等民俗文化大力發掘和保護,既是為了娛樂廣大農民群眾,又是對民族民間文化進行保護。適當開發一些有商業價值的民俗活動,為部分民俗藝人提供就業和創業機會,使民俗藝人能夠在新時期更好的生活下去。
(三)探索市場經濟重要條件下農村文化建設的新出路
推行“政府補貼,企業贊助,文化管理,社會參與”的運作模式,試行商業化的民間藝術,樹立企業形象,使之與廣大農民的聯系更加密切,從而擴大商機和生產規模。同時可以樹立當地特色民間藝術作為地方特色產業,促進當地的旅游業發展。只要達到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目的,提供給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食糧就是可行的出路。
四、加強對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管理
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具有公益性屬性,同時是一類市場化文體事業,體現了農民家庭文化特征,因此具備廣泛性、全面性、豐富性以及時代性。我們應基于農村群眾文化特征做好實踐發展,不僅應打造核心文化室,同時應開創豐富體制機制的活動場所。例如圖書室、放映室、茶座、棋牌室等。
另外,應科學滲透農民家庭文化內涵,營造充滿文化氣息的農村生活環境、藝術氛圍的室內布置、園林景觀。信息時代,還應有效引導農民樹立信息意識,積極應用網絡平臺、計算機技術滿足文化信息需求,擴充知識儲備。為開創農村文化發展的嶄新局面,應鼓勵引導農民開發商業氣息文體產業,符合農民日益提升的文化消費需求水平,進而有效突破傳統文體格局,構建多樣化、多視角的新時期農村群眾文化。農村實施精神文明發展建設階段中,各級領導應將打造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目標納入工作職責范疇,做好透明化、量化管理。文化部門應給予必要的引導輔助,擴充投入并強化管理,做好計劃制定,完善現場管理、組織安排,定制科學管控方案,優化評估管控,并做好審批修正。
在文化硬件建設層面,應滿足群眾利益需求,組建專業團隊,做好監督檢驗,科學監管,進而令新時期農村文化發展建設實踐全面活躍,符合文化市場需求,獲取長足的進步與提升。
五、結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全面的綜合工程。文化在構建農村和諧社會中起著核心作用,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提高農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對農村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群眾文化事業,不僅是檢驗一個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更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動力。因此,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必須大力發展群眾文化。
參考文獻:
[1]陳翠萍.新時期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之我見[J].大眾文藝,2012(05).
[2]錢偉業.新時期群眾文化在農村開展的重要性[J].神州民俗(學術版),2012(03).
[3]李春蘭.新時期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淺析[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2(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