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張利超
(1.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507;2.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廣東廣州 510225)
“生本教育”理念下學生體質增強干預性措施研究①
——以校園籃球為例
李寧1張利超2
(1.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507;2.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廣東廣州 510225)
本研究通過對“生本教育”理念的認識,分析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及學生體育鍛煉的狀況,介紹體育運動干預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旨在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研究與分析較為科學的運動方法,指引學生進行科學運動,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身體形態等得到全面有效地發展,從而增強學生體質。并通過分析籃球運動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干預,為大、中、小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生本教育”理念 學生體質 干預措施 校園籃球
近年來,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呈持續下降的趨勢。面對我國學生當前的體質健康狀況,需要國家及各級政府對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障我國學生的體質健康。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均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生存與發展直接影響到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我國學生的健康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基礎,其身體素質的好壞將直接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產生影響。因此,完善與加強體育政策及保障措施,對減緩學生體質健康下滑趨勢具有重要意義。
“生本教育”理念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方式,也是一種教育理念,20世紀90年代末,由郭思樂(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的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的依據:依據人發展的無限可能性,在教育中發揮人的潛能;依據人的學習天性,在教育中應順應學生的學習天性;依據人的發展需要,充分實現其社會價值。
“生本教育”的三個原則: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為學生而設計的教育,更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
關于體質的概念,大約在2000多年前,我國的《黃帝內經》一書中對于“體質”就有相應的描述。除此之外,毛主席在《體質之研究》中指出:“強筋骨”是指體質增強,“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含義更加明確,完整地體現了“體質”的含義;日本的《體質研究法》中,將體質理解為體力,而“體力是指人體和精神的能力,使人類生存和活動的基礎,體力不僅表現在運動能力和工作能力方面,而且也表現在對疾病和環境的應激反應的抵抗力和適應能力上”。美國相關教材找中,一般把體質解釋為“適應能力和激烈運動后的恢復能力”。《體育理論》中指出:“體質是人體的有機體在遺傳變異和后天獲得性的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特征”。
依據上文對體質概念不同的分析,在這里將體質定義為:“體質是是在遺傳性和獲得性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征。”其包括:身體發育水平、心理發育水平、身體素質水平、身體功能水平、運動能力水平、適應能力水平。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國學生的體質健康也受到相應的重視。依據目前我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的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學生體質健康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身高體重呈現增長趨勢的同時,學生的肥胖率也較之增長;體育運動狀況不良,主要表現在力量、速度、耐力、爆發力等素質的下降,直接導致了身體體能的下降。總之,我國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整體呈現不良現象,解決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是當務之急。
“體育鍛煉是人們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自我選擇,通過運用各種體育手段,結合自然力和衛生措施,以發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調節精神、豐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時間為目的的體育活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是增進其身體健康、增強體質的最積極有效的方法。”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學生體質健康的不斷重視,我國的眾多學者將研究的方向轉向了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研究。其研究重點在于:何種運動干預對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有提高效果、何種測試指標能客觀、準確地反應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通過對眾多學者的研究分析得出:(1)有計劃、有目的并科學地運動安排,對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學生體質的增強有較為明顯的效果;(2)堅持長跑運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3)校園籃球課程的開設,籃球運動的練習,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體能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力量素質、靈敏素質)。
由此可看出,體育運動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具有干預性,且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教學理念的革新,體育運動對體質健康的干預手段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并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其中,跑、跳、投類運動對體質健康的干預效果較為明顯。
在籃球運動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社會的變化,籃球運動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成為人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運動項目,隨著其不斷地發展,也被人類賦予了不同的特征。在當今社會階段,籃球運動的特征主要表現為存在性:一是因競技而存在的存在性,提高競技水平與競技能力;二是為提高參與者的身體素質水平與健康水平存在。這既是籃球運動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也是籃球運動本質屬性的回歸。
身高、體重作為反應人體長度與重量的變化指標,是人體體質形態的表面現象。學校開設籃球運動課程,一方面促進了學校體育課程發展的多樣化,是學校體育課程改革進步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從而增強體育意識,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與體質健康水平。籃球運動作為一項較為受歡迎的體育項目,其對身體形態的要求較為嚴格,除了身高必須高以外,還需要身體協調能力較強。長期進行籃球運動,有助于學生強身健體。
在籃球運動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運動強度不同對發展呼吸系統的功能也不相同。運動負荷不同,對心肺功能產生的影響也不同,強度大的運動會對心肌細胞有損,功能受到影響;有規律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會改善和提高心臟功能。
籃球運動具備最基本的跑、跳、投特征,對于身體素質的鍛煉來說,跑可以鍛煉學生的速度素質與耐力素質,跳可以鍛煉身體的柔韌素質,投可以鍛煉身體的力量素質。學生進行籃球運動,能夠全面有效地鍛煉身體各項素質,從而提高身體的整體機能。
現今,學生的體質健康總體處于“不太樂觀”的狀況,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家長給予高度的重視。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學生,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都是祖國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是當務之急,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1]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殷恒蟬.運動干預對小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學,2012(2):14-27.
[3]徐堅.兩國學校體質健康研究現狀的比較[[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86-88.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009
G841
A
2095-2813(2017)11(b)-0009-02
廣東省教育廳2015創新強校教育科研類項目(項目編號:2015GXJK052)。
李寧(1985,1—),女,河南新鄉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