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學翠,許 磊
(1.首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研究所,北京 100191;2.河南大學歐亞國際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實習效果及策略分析
——以首都體育學院為例
畢學翠1,許 磊2
(1.首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研究所,北京 100191;2.河南大學歐亞國際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目的:提高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實習質量,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體育教師。方法:2016年第1學期學生實習期間,調研20家實習單位,對35名實習指導教師和5名實習帶隊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學生實習效果和存在的問題,隨機訪談50名實習學生,總結實習心得體會,總結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學實習效果。結果:教學實習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體育教學實習存在以下問題: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力有待提高,學生技能掌握廣度、深度均與實際需求有差距,學生職業道德認知有所欠缺,已有課程與實際就業需求契合度不高,教學實習考核制度不符合課程教學規律。結論:教學實習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理論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重要部分,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針對教學實習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調整教學實習時間、調整副修專項課時、調整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內容、完善實習考核制度等策略。。
體育教育;教學實習;實習效果;策略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ho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Method: In the first semester in 20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20 internship units of 35 practice instructors and 5 internship teachers to interview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and problems, and then random interviewed 50 interns 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in the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Institute. This study found that teaching practice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PE students, but there exist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n P.E.teaching practice: the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bi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skill level of the students is different from the actual demand, and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cognition exists.Lack of existing courses and the actual employment needs fitis poor, teaching practice examination system does not meet the rules of teaching. Conclusion: Teaching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 training. In order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such as adjust the teaching practice time, the minor repair class, an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assessment system.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practice effect; strategy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第38屆國際教育會議指出:“現代教育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以及學生在學習期間參加勞動。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與外界包括與勞動界的更多接觸,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品格的形成,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社會道德、教學和經濟價值的理解,教育學生認識不同類型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向他們反復灌輸尊重勞動者和勞動人民的思想。”這些論述對于教學實習的重要性做了完整的概括。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實習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1],是學生將自己所學的體育教育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過程,同時也是檢查(也能檢查)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學校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科學性[2]。通過大量的教學實習工作后發現,高校存在著教學實習環節薄弱、改革滯后的問題,甚至已經發展到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程度,有專家提出,重視教學實習、研究教學實習、加強教學實習、創新教學實習是目前本科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1]。作為以培養體育教師為本職的體育教育專業,需要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及時調整辦學方向,改進教育方法,適應時代變化和社會需求[3]。本文從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實習效果和存在的問題入手,探索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培養策略。
2016年9月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100名學生開始實習至12月結束,歷時一個學期,在此期間調研20家實習單位,對35名實習指導教師和5名實習帶隊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學生實習效果和存在問題,隨機訪談50名實習學生,總結實習心得體會。訪談發現教學實習對學生的基本功、教學技能、教師職業內涵和畢業論文撰寫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提升學校聲譽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對學校、實習單位教師和實習生的訪談中發現:“能夠勝任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是個人專項水平還是教學能力,97%的學生和教師選擇教學能力;問及實習單位時,98%的人選擇教學能力”。可見無論是學生、教師還是實習單位看重的更多的是未來教師的教學能力。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實習時長18周,安排在大四的第1個學期。通過1個學期的實習工作,學生有這樣的感受:“暑假之前,自己都還是學生;暑假之后,就要開始面對學生”。“滿肚子的知識,教不出來”成了多數實習教師的困難。實習的過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學技能的重要,感受到“會做”和“會寫、會教”的巨大區別。
沒有了教學能力的支撐,在學生面前,實習學生的知識、技術優勢蕩然無存。指導教師此時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從一開始的備教材、備教法、備場地、備學生,到教案書寫,到片段課設計、說課考核、微格課教學,再到實習生可以獨立承擔一節體育課的教學。指導教師不厭其煩地教授,實習學生一點一滴的琢磨。這其中對于實習學生教學技能的提高是巨大的。實習之后,這些回歸學校的學生已經成為一個個能做、能寫、能教的準教師。
課余訓練是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開展課余訓練,能造就一批具有良好思想品質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一批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的骨干力量,有效推動學校體育的開展,從而達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輸送人才、提高民族素質和建設體育強國的目的[7]。實習工作準備階段,部分實習基地校對所派實習學生的專項技能提出了要求。根據這些要求,綜合考量實際情況,本著提高實習鍛煉價值的原則,體育教育專業在人員選派上對實習基地學校的要求給予了相應的滿足。除此之外,多數實習學生進入實習學校后,都承擔了學校運動隊的課后訓練任務。每個實習學生轉換到教練員的角色,發揮自己所長,通過訓練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運動隊訓練有別于課堂教學的工作內容,不僅豐富了實習生的教學實踐,也拓寬了實習學生的業務領域。使得實習學生的專項技術能力得到很好地發揮,更增加了他們的學校體育工作經驗,為日后的擇業、就業加上了重重的砝碼。
實習結束,學生的另一項重要收獲是增加了對于體育教師這一職業的認同感。從夏末的烈日炙烤到冬日凜冽的寒風;從剛剛上課的不知所措到點滴進步的絲絲喜悅;從初次見面的陌生到實習結束的依依惜別。參與實習的學生感受了體育教師的艱辛、平凡,更體會了這一職業的愛與奉獻。在實習通訊中,很多學生都表達了對這一職業的敬意,更表示了將來從事這一職業的決心。這樣的經歷使學生跳出了原有的迷茫和彷徨,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更加明確清晰。
學院鼓勵學生利用教學實習的機會,更多、更深入地接觸學校、接觸學生、接觸體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并通過這難得的親身感受與操作,獲得第一手大量真實的資料數據,完成自己的學位論文,也為今后在這一崗位上的科研打下基礎,并將這一條明確寫入實習任務中。通過對實習結束后學生論文初稿和中期檢查的審閱,發現95%以上的學生均已完成這一最初目標。
從實習的反饋來看,在實習期間,體育教育專業實習學生都能嚴格遵守實習紀律和實習學校對實習生的要求,虛心向實習指導教師請教,認真開展教學,指導課間操、運動訓練及運動競賽等工作。實習學生態度認真、踏實,與實習指導教師關系融洽,受到實習學校領導和指導教師好評。另外,實習帶隊教師是學院與實習學校的紐帶,同時擔負著對實習學生進行指導的責任。本輪聘請的實習帶隊教師,克服重重困難,工作認真負責,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的同時,努力做好學生的貼心人,使學生順利過渡初始面對中小學生教學的心理障礙期。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實習學校和社會各界對于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實習學生的實習工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走訪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和學生本人,普遍發現學生在實習獲取經驗、增長專業知識的同時,也發現了自身不足和實習工作存在的問題。
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多元化的知識結構、精湛的教學技能、較強的科研與創新能力、良好的專項技能和標準優美的動作示范能力以及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質是一名合格體育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8]。體育教學中理論知識講解是運動技能的重要輸出手段,是體育知識中動作技能的理論補充。實習中,實習學生示范動作很規范,但是知識講解不清晰,實習學生普遍反映示范時無法表述示范動作的理論知識,無法準確找到錯誤動作產生的原因,這暴露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專項技能能力優于理論知識水平的問題,呈現技能掌握與理論水平失衡的態勢。
“一專多能”是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基本要求,但從實習反饋來看,學生對于自身專項的掌握足以應對日常體育教學對這一項目的要求,但在“多能”方面,學生差距明顯,往往是會的很多,但都不精,不能達到教學要求。非專項技能掌握的深度不夠,且存在某些項目(特別是新興項目)的學習空白。在實習過程中,很多籃球專項的學生根據實習學校教學大綱的要求要進行田徑、體操和武術操的教學工作,實習學生大部分是臨時跟指導教師學習后再去上課,在課上顯示出“力不從心”。
承和創新人類的體育文化,同時用自身的知識和品德來培養和塑造未來社會健康的勞動者和創造者,因而體育教師的素質狀況將直接關系到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關系到國家的興衰以及社會的穩定和繁榮[9]。教師素質結構中最具有決定意義的部分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10]。體育教師職業道德是指體育教師在從事體育教學和訓練中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德[9],它從道義上規定了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和訓練中應該以什么樣的思想、情感、態度、行為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隨著經濟的轉型以及社會的變革,教師之間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的傾向[9]。教師的追求是什么?什么樣的教師才是好教師?對這2個問題的回答,長遠來看,直接體現了學生對于未來將從事的這份職業的道德認知,著眼當下,則將決定學生對于實習課程的態度。從實際效果分析,不能正確認識體育教師所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的學生不在少數。
實習學生普遍反映,3年專業課程中許多有明確指向性的課程,卻在實際中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凸顯了課程與實際就業的脫離狀態,如學校體育學中,并沒有設計當下已經成為中學體育教學主流方式的模塊教學,教育學中也并沒有關于新課標中探究式教學的知識教授。說明學校現有課程內容不能與學生未來就業所需知識達到同步。
體育教師一方面傳一個學期的教學實習即將結束,迎來學生最為看重的教學實習考核。學生在實習單位的日常表現好壞是考核成績的主要依據。這種考核制度不符合課程教學規律,其導向不是讓學生有壓力地認真參與提高教學工作,而只是引導學生在實習單位有一個良好的日常表現,目前,各高校在實習動員時特別強調學生在實習單位“要勤快”、“要表現好”也說明了這一點[4]。
體育是一個應用性學科,學生的培養過程應充分體現學用結合,整個過程就應該由若干個學用結合的循環構成。第1個學、練、教的循環:學(被動)—首先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練(被動)—訓練相關教學與運動技能;教(見習)—在實踐中進行教學,進而出現學(重點、注意、需要不強烈)與教之間出現斷層,產生進一步學習與訓練的強烈需要。第2個學、練、教的循環:學(主動)、練(主動)、教(實習)2~3個循環,學生才能真正勝任體育教師、教練員等方面的工作。國外的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習采用的是分散實習的模式,基本是都是第1學年實習30學時,第2學年實習50學時,第3學年60學時,第4學年實習60學時。這種實習安排模式正是遵循著學用結合的循環構成,讓學生在實習實踐中發現問題,找到自身學習存在的不足,為下一學期的課堂學習確定目標。我國現行的實習課程安排在第7學期,所有的專業學習均已結束,學生在實習期間發現的問題和不足沒有機會再做修正的補充,使得學生培養和實習效果大大減弱,建議將實習課程改為2次,分別設置在第5學期和第7學期,能夠有利于檢驗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查漏補缺,激發學生在后面學習的主動性。
所謂的“一專多能”和“多能一專”,關鍵的問題是:小學、中學、高中對象特點不一,培養目標不一,教學任務不一,因而對體育院校畢業生的需求也是多種多樣。如果希望人才培養規格符合實際需要,就應該進一步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細分。因此,首先的工作應該對教學訓練中的人才規格需求進行分類、細分,進而設計相應的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這就是精細化管理、精細化教學的理念具體化。根據中小學開設體育課程的項目技能,增加除學生專項技能外的其他技能課程的學時和學習深度。例如,副修專項的課時從36學時增長到54學時。使學生在專項之外切實掌握更多技能,以滿足中小學課程開設需求。
目前出現大學與基層人才培養與需求脫節的問題是兩方面造成的。一是基層的問題,國家課改、體質測試等引導,應試模式,多年傳統、習慣性的教學、訓練、課余活動模式;二是大學的問題,沒有深入了解與研究由上述原因造成的實際需要,而是一味地我行我素,以現代大學的建設與發展標準,追蹤現代體育最前沿的知識與理念。歸根結底,兩者的部分脫節,是2個系統實際培養目標與需求規格的脫節。解決脫節的方法需要雙方都進行改變。建議通過深入調研,了解中小學體育教育實際需求,及時調整甚至重新設計體育教育專業現有課程內容,使之與學生的未來就業需求吻合度更高。根據時代的變化、現實及未來發展的需要,培養全面、健全身體與心理(不僅是體質,體質是很單一的,體育有多種功能,過度強調所謂的體質測試,勢必會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應試模式,也會帶來一系列其它的問題,如單一的測試內容,與多樣性、全面性培養的理念相悖)的青少年。
教學實習考核直接關系到教學實習工作質量,目前學生教學實習成績不能全面體現實習指導教師的權利和職責,造成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對學生要求放寬。教學實習任務是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因此,給學生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也由指導教師和實習帶隊教師完成。評價標準側重于學生教學能力、教學任務和實習態度等方面。
教學實習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理論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重要部分,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有著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學實習應調整教學實習時間,調整副修專項課時,調整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完善實習考核制度等。所有這些需要上層政策的設計與制訂者、大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基層實施體系共同努力、協調配合,以極大的智慧與耐心、科學的精神、強烈的社會及民族責任感、批判的態度、嚴謹的作風,才能使中小學體育教育與課余訓練真正步入科學的軌道,培養出健康、全面的人才,才能充分發揮出體育的應有功能,使其為中華民族的強盛與復興貢獻應有的力量。
[1] 韓相春,李雷鵬.教學實習: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5(11):90-92.
[2] 邰崇禧,汪康樂,陸升漢,等.體育教育專業兩種培養方案影響教育實習評價的調查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2,23(2):77-79.
[3] 許聲宏.社會需求與北京體育大學本科教育實習改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4):533-534.
[4] 劉俊.法學本科教學實習課程開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大學教學 ,2010(9):51-53.
[5] 王立華.從俄羅斯體育教師職前課程設置和課程結構所引發的思考——以俄羅斯《生命安全基礎》課程和教育實習的比重為例[J].浙江體育科學,2011,33(5):48-50.
[6] 李春雷,李小芬.對北京體育大學和俄羅斯體育旅游大學田徑專項學生田徑教學大綱的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6,29(11):1532-1534.
[7] 周潤泉.建立學校業余訓練體系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J].體育科學,1987,2(4):82-86.
[8] 李逸群.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素質構成分析研究——河北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現狀調查與思考[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 2008.
[9] 張晟.山東省高中體育教師職業道德的現狀分析與對策[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2.
[10] 張綿蔭,熊小四, 高家勝,等.試析體育教師的聲帶疾病和嗓音保護[J].中國學校體育, 1985(4):52-53.
Analysis on the Effect and Strategy of Teaching Pract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Taki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as an Example
BI Xue-cui1,XU Lei2
(1.Sport Training Lab,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2.Ouya International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Henan China)
G807
A
1004 - 7662(2017 )06- 0029- 04
2017-05-02
畢學翠,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