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萍 李大威 李夢迪 李雅悠 滿威
(哈爾濱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6)
中醫傳統保健養生技術在運動康復中的應用①
姜桂萍 李大威 李夢迪 李雅悠 滿威
(哈爾濱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6)
該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經驗總結等方法,以哈爾濱學院開放實驗室和市民學習中心為依托,認真總結體育學生及廣大市民在運動損傷康復中利用中醫傳統保健養生技術的經驗,得出我國傳統保健養生技術如推拿、拔罐、艾灸、刮痧等自然物理療法對運動康復具有較好的效果。
健康 運動康復 中醫傳統保健 養生技術
隨著經濟和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使得人類的疾病譜由原來的傳染病轉向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主,嚴重威脅大眾的健康,成為重要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和醫療費用過度增長的原因。另一方面,群眾體育運動熱情高漲,與之相伴的運動損傷以及損傷后的康復成為關注的熱點問題。
因此,該文主要從中醫傳統保健養生方法的角度探討其在運動康復中的應用。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根。中醫傳統保健養生技術是我國的國粹,其中針法、灸法、推拿、拔罐、刮痧、經絡養生、食物保健等養生保健手法是中國傳統文化長期孕育的寶貴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生息養生的內涵精髓,更是維護健康的養生技能。但現實有大部分人不懂中醫養生,對中醫一知半解,甚至迷信西醫,反對中醫,并形成根深蒂固的觀念,更不用說很好地傳承和發展傳統的中醫養生技能了。
近幾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多次強調,要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中醫藥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頒布中醫藥立法、并大力推動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上升為國家戰略,使之更好地造福人類健康。歷史的腳步在向前邁進,國家充分意識到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社會大眾對中醫養生缺乏正確認識的嚴重性。中醫傳統保健養生技術進入中小學課堂,從娃娃抓起的普及教育,開啟了中醫養生的新時代,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公眾對中醫養生的看法,漸進式提升養生保健從業者的社會地位,相信一個以自身為醫生的全民保健時代正在悄然走來。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極大豐富以及閑暇時間的增多,伴隨著生產力水平的快速提高及生活自動化的發展,“線上網居,線下樂活”時代的到來,人們的健康意識已經增強,對健康的關注也日益迫切,運動成為維護健康最經濟、最實用的方式。但群眾體育運動熱情高漲與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指導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大眾健身運動后的恢復手段或運動傷害后的康復方法和技術顯得尤為重要,而醫院有限的康復科和常規康復理療、手法技術等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大眾的需要,而此時中醫傳統養生保健技術因具有操作簡單、實用、不受場地等的限制,方便、快捷、有效的特點在運動康復方面發揮了特有的優勢。
歐美運動康復理念,以WHO簽署ICF作為運動康復醫學的基本理念,即以人為本、全面性、連續性、大眾化。在我國,運動保健康復治療技術過去主要針對專業運動員展開,相關人才培養少,具有系統的醫療和體育相結合知識的人才更少,大眾的保健康復治療技術就更為貧瘠。由此,高等院校運動康復專業應運而生。自2004年教育部審批開設運動康復專業以來,全國已有36所高校開設了該專業。在黑龍江省已有3所高校開設此專業。黑龍江省大眾運動保健康復治療技術的指導人員嚴重缺乏,更缺乏對維護大眾健康技術的認知。而該校自2008年至今,歷經8年時間的實踐與積累,依托保健康復室和哈爾濱市市民學習中心,免費為600多名哈爾濱市民教授人體保健康復治療技術,應用中醫傳統保健技術為該校1 000多名體育專業學生的運動損傷康復保駕護航。該文以哈爾濱學院保健康復室的開放、實訓基地為依托,系統學習保健按摩、拔罐技術、刮痧技術、運動傷病防護技術、理療技術、康復咨詢和健康指導技術等,認真總結自2008年至今開放實驗室的經驗,識別并學習真正的運動保健康復技術,以研究人體運動保健康復治療技術為目標,總結中醫保健技術在運動損傷康復中的作用。通過近9年的實踐,發現中醫傳統養生技術如拔罐、刮痧、艾灸、按摩等對運動損傷的康復作用在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恢復過程中優于某些理療設備。具有操作簡單方便、無副作用、無損傷等特點。如艾灸就是艾柱或艾條通過燃燒產生近紅外線和熱量作用于人體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自然療法。艾灸起作用的原理一方面是用熱力達到溫通經絡,行氣活血,驅寒除濕等效果;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的藥力,因為艾草是中藥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條經絡的藥物,所以古人經過多年的摸索,最終將艾草定為施灸的主要原料,第三個原理是根據身體情況灸不同的穴位,使用不同的施灸手法。
現代研究還發現艾灸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是一種十分有效并適應于機體治療的物理因子紅外線。根據物理學的原理,任何物體都可以發射紅外線和吸收紅外線,人體也不例外。近紅外線對人體的穿透深度較遠紅外線深,最多可達10 mm,并被機體吸收。研究認為,艾灸在燃燒時產生的輻射能譜是紅外線,且近紅外線占主要成分。近紅外線可激勵人體穴位內生物分子的氫鍵,產生受激相干諧振吸收效應,通過神經-體液系統傳遞人體細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時的紅外輻射可為機體細胞的代謝活動,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給缺乏能量的病態細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紅外輻射具有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過經絡系統,更好地將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基于艾灸的溫熱、祛風、散寒、除濕、以及較強近紅外線的穿透能力對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中后期恢復效果較好,該院相繼有45名學生通過艾灸療法對不同部位(如膝關節韌帶及半月板損傷、踝關節扭傷、網球肘、脛骨疲勞性骨膜炎等)的損傷進行了艾灸治療,取得了較好效果。
運動損傷的發生是運動力學結構失衡的結果,而手法按摩治療運動損傷則是恢復運動力學結構失衡的技術過程。拔罐、走罐等技術對運動性疲勞的消除具有很好的效果;而刮痧對于陳舊性軟組織損傷具有較好的效果。有報道以針刺加拔罐的方法治療腰背肌筋膜炎104例,其中優秀運動員58例,普通運動員46例;其中急性創傷57例,慢性勞損47例。在治療過程中取阿是穴,在壓痛點周圍先用梅花針扣刺出血點,再用針灸針刺入壓痛點明顯處激發痛點,然后迅速拔罐,留罐時間20~30 min,根據病情和損傷程度以3~20次為一療程。
人們運動健身熱情的高漲,對健康愈加關注,自然物理療法在維護健康和運動康復的選擇備受關注。大多數中醫保健技術以其獨有的自然、簡便、快捷、不受場地設備等的限制以及對人體獨特的循經治療、全身調理的魅力正在運動康復中顯示出更大的優勢,發揮更大的作用。
[1]董利升.運動損傷的中醫保健療法[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9(2):129-130.
[2]李方祥.運動損傷的診斷與微創治療[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7 (2):14-15.
[3]袁萍,楊嘉.淺談中醫保健在運動人體科學專業中的地位[J].體音美教學,2009(4):176.
G806
A
2095-2813(2017)04(b)-001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017
本文系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運動保健康復治療技術的研究”的成果,負責人:李夢迪,李雅悠;指導教師:姜桂萍,李大威;項目類型:創新訓練;項目等級:省級指導;項目編號:201610234008。
姜桂萍(1980—),女,漢,遼寧葫蘆島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及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