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超
(河南省體育運動學校 河南鄭州 450044)
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力量訓練的現狀①
祝超
(河南省體育運動學校 河南鄭州 450044)
對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來說,所要求其具備的力量特點可以歸結為:多元性、全面性、無氧代謝情況下發揮出最大力量以及對抗下發揮巨大爆發力等。對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力量訓練主要目的在于保證其完成主要技術動作所需使用到的肌肉群予以充分訓練,同時優化訓練方法,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男子 自由式 摔跤 運動員 力量訓練
男子自由式摔跤是集技術、體能于一身的一項運動,對力量訓練的要求也是相當高的其一方面要求運動員需具備最大力量,另一方面還需具備更好的力量耐力與速度力量。該文就針對當前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力量訓練的現狀,提出一些力量訓練的優化思路與方法。
1.1 訓練方法
歸結我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常用的力量訓練方法現狀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主要集中在全身與上肢,專攻下肢的訓練比例較低。
(2)就練習方面的要求來看,持續的時間大都集中于乳酸閾的運動范圍,而這種長時間無氧乳酸閾的訓練是有一定限制的。
(3)就訓練的手段方面來看,著重強調的是專項力量訓練,而對于一般性的力量訓練留有時間不多,比如:功能性力量訓練這一手段就很少在訓練中出現,而這也就導致功能性力量訓練這一有效輔助方法的缺失。
就當前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方法現狀總的來看,第一,是對負荷提出的要求大都以持續、多次數為主這一模式,而這種模式雖然促進了最大力量與力量耐力的發展,但是像功能性力量、快速力量等力量形式卻有所缺失;第二,訓練方法主要是針對上肢、全身的訓練,沒有足夠對下肢力量的重視。另外,對各不相同訓練方法其作用指向的驗證也沒能重視,這也應該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內容。
現今,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在部位各不相同的肌力上表現為不均衡性的特點,其伸肌要顯著大于屈肌,左、右側肢體伴有同側差異的同時也伴有異側差異,即于同側肢體上,運動員有屈肌、伸肌的差異,于異側肢體上,也有不平衡問題。由此總結,在當前力量訓練的方法上,還是有一些問題存在,無論是教練還是運動員,都傾向于使用某一種或者幾種既定的訓練方法,沒有平衡好各個部位間的均衡,而僅發展某一側或者單塊的肌肉力量,其效果肯定是不如不同肢體部位訓練相協調產生的促進作用。
1.2 訓練內容
依據國際式摔跤的規則來看,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一共兩局,每一局3 min,中場休息30 s。就此,在日常訓練中應加強對有氧運動的訓練,再加上對抗時需運動員進行持續、高強度的做功,因此要求其同時具備無氧乳酸的對抗力。而當前我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抗乳酸能力還是較低,究其原因來看,有氧能力的訓練比例較少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對訓練內容的設計上,應適當安排有氧訓練的內容。
1.3 訓練周期
在摔跤運動訓練的過程中,訓練周期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針對不同周期運用,每一種都有其可取之處?,F今,年度大周期這種安排已經不再適用于比賽要求,若在以整個冬訓期進行1~2項力量的訓練,那么就會直接造成訓練適應的延遲,運動員負荷適應也很難實現,致使運動員出現惰性,所以,在持續時間上應做出調整。
1.4 訓練負荷
訓練負荷強度的安排直接影響到訓練效果,當前我國使用的無論是最大力量訓練、快速力量還是力量耐力訓練,對運動員的訓練并不會帶來預期效果,也就是說,這種高強度比例的負荷模式應做出調整。
1.5 訓練監控
就當前實際訓練過程來看,在體能訓練的過程監控中,暴露了以下幾個問題。
(1)對運動員更長時間的定期跟蹤與樣本量不足,無法針對此做出有效定論,因此,應在長時間、多樣本量上做出跟蹤,以此得到更有說服力的結論。
(2)訓練與監控之間不具有效性的銜接,監控的目的是為了更合理地制定運動方案、運動負荷,但依據體能訓練過程看來,訓練、監控間還是存在不能有效銜接的問題。
2.1 訓練目標、訓練方法的功能協調
力量訓練方法的確定必須要以訓練目標作為根本依據,嚴禁出現訓練設計與實踐有出入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男子自由式摔跤項目在年度上被劃分成為兩個周期,這也明晰了每一階段的訓練目標,也就是重點對一項或者是幾項的專項能力進行解決,每一時期都應有其相對應的力量訓練方法,實現功能上的協調。
2.2 不同力量素質間的協調
不同力量素質間都存在相應的發展規律,對教練來說,應依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相應做出轉換,比如:反應力量訓練、力量訓練的轉換協調,應考慮下列幾點內容。
(1)盡量交錯開反應力訓練與大負荷力量訓練的時間。
(2)基于訓練時間上的限制,可考慮做復合式的訓練方法,比如:將跳躍、蹲舉訓練結合在一起,俯臥撐反應力與平板臥推訓練結合在一起等。
(3)一般每星期做1~3次的反應力訓練,不要連續做相同身體部位的練習。
自然,各個教練都有其自己專門的力量訓練組合模式,這也不是固定的,由于訓練對象、環境的不同都會有差異存在。這也就強調區別對待這一原則,不要一概而論,針對不同個體化的需求制定相應的轉換協調方法。
2.3 訓練負荷的協調
在整個訓練體系中各個分支體系間都是互為影響、互為制約的關系,若一個分支體系發生了變化,那么其他分支體系也會隨之發生改變。針對我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年度負荷特征表現有雙周期的這一特點,所以,對于力量訓練的負荷安排,也應體現出雙周期特點,積極調整力量訓練強度。
2.4 力量與有氧的協調
由于當前我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在訓練內容上還是以低強度有氧訓練為主,強度訓練雖然占一定比例,但是由于中、強度訓練時間的延長,也逐漸已經轉變成為了技術耐力性練習,所以,對摔跤運動員其整體耐力的訓練,應著重放在無氧乳酸水平的訓練上,同時加強有氧耐力訓練的比重,特別是要做好低強度有氧耐力的訓練,提高運動員的有氧、力量水平。
2.5 訓練與監控的協調
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監控方式貫穿于始終,作為運動員訓練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其力量訓練的監控可以直接反映出不同水平運動員之間的差距與個體訓練的變化情況,當前對運動員的訓練監控大都體現在不同運動水平運動員間的比較,其個體訓練前后變化的方面上,雖然該監控方式可對不同水平運動員間的差距與訓練變化進行反應,但卻不夠重視不同力量形式間的合理搭配,所以,應注重不同力量形式訓練的合理搭配,積極規避運動損傷。
當前,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在力量訓練方面主要存在著忽略身體部位設計、實踐應用比例不足以及時效性檢驗不足這3個方面的問題,針對于此,在力量訓練的內容上,應該加大有氧訓練比例;在訓練周期的安排上,應加強訓練計劃、實施的針對性;在訓練負荷安排上,應上調高強度訓練所占比例;在訓練監控上,應合理搭配不同力量形式的訓練,從整體上來說,也就是實現訓練目標、方法、負荷間的協調以及與監控的有效銜接。
[1]劉巍,董德朋,孫卓,等.我國優秀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主要關節肌力特征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5,24(5):52-59.
[2]梁全勝.中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隊年度訓練特征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4,11(4):43-47.
[3]董德朋,劉巍,孫卓,等.我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肘和膝關節肌力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22(5):474-480.
[4]周祎,趙凡.高溫高濕對比一般環境有氧運動對摔跤運動員能量代謝和力量素質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15,14(6):108-113.
G806
A
2095-2813(2017)04(c)-005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057
祝超(1986,8—),男,漢,河南開封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