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東 盛新新
(常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農村中小學傳統項目學校建設問題的研究①
陳海東 盛新新
(常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該文以中小學傳統項目學校的建設為研究對象,回顧了我國傳統項目學校的由來及發展歷程,并對農村中小學傳統項目學校建設發展情況進行綜述,發現農村學生數量多,傳統學校的選點布點應向農村轉移,這是農村中小學傳統項目學校辦學的優勢。
中小學 傳統項目學校 體育
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簡稱傳統學校)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在上海、北京、江蘇等地的一些學校根據本校的特點和條件,以1~2個體育項目為重點,逐步形成傳統,有計劃地在課余時間組織多年系統的訓練[1]。1983年國家體委、教育部正式下發了《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試行辦法》,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在全國各地迅速建立起來。而中小學傳統項目學校的建立,極大地促進了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了一批批熱愛體育事業的體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為競技體育事業輸送了一批批合格的后備人才,逐步形成了一些有傳統特色的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能夠將體育訓練和文化課學習很好地結合起來,不會耽誤學生文化課的學習。因此,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各級各類體育傳統學校也探索出了一條“體教結合”并具有中國特色的青少年體育發展的新道路[2]。
2.1 體育傳統項目的布局狀況
體育傳統學校在一些項目的設置上與我國競技體育項目的分布不夠協調。在我國,集體性的體育項目如田徑、足球、排球、籃球等在體育項目的布局上比重較高,而在奧運奪金上比較熱門的項目有舉重、摔跤、體操、跆拳道,這些項目在傳統學校開展所占的比重較小。在中西部地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所開展的項目多以田徑、武術為主;相對于西部地區,東部地區所開展的項目種類要多一些,無論在體育設施還是師資力量上都要強于西部。因此,我國傳統項目學校的布局還需要進一步統籌規劃和科學驗證,以便更好地服務于體育事業。
2.2 訓練狀況
在我國,傳統學校的訓練水平狀況與競技運動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有著緊密的關系。訓練水平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到傳統學校的辦學意義和年輕人才的培養。傳統學校課外訓練方式也存在著體育器材陳舊、訓練經費不足,以及學生運動訓練缺乏與父母的溝通,而這些都難以滿足現階段體育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有些學者提出了開展有償訓練的模式,并認為這一訓練模式在一定意義上顛覆了原先訓練體制僵硬、閉塞的格局[4]。
2.3 教練員狀況
在我國傳統學校中,基本上都是本校的教練員,他們基本上都是憑借著自己的經驗來帶隊訓練,教練員的學歷水平普遍不高。在外聘教練員中,一般都是省級或國家級運動員出身,他們都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知識和運動比賽經驗,外聘教練員進入傳統學校能較好地提高運動訓練水平,帶動其他教練員快速成長,對于傳統學校運動訓練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幫助。
2.4 人才輸送狀況
在我國,向傳統學校輸送人才,一直是學校、教練員和家長比較苦惱的問題。很多的小孩家長都不愿意從小就把孩子送進業余體校,怕這樣會整天訓練,耽誤文化課的學習。因此,傳統學校急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保證好運動員學習和訓練互不耽誤,這樣才能培養人才、發現人才,保證好人才輸送渠道。學生運動員在升學后,如何能夠保證他們的系統訓練和日常學習,成為了傳統學校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3.1 課程開設不足,領導的重視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農村中小學由于體育場地設施的限制,很多體育活動不能正常開展,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時間非常少;很多學校在獲得總體教育經費撥款上就比較緊張,所以很多學校認為在經費不足的情形下,與其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純屬消費的體育上面,還不如多拿出經費來解決其他學科建設的問題”[3]。所以,體育課程不受領導重視、體育課程開展學時不足這兩方面原因,成了農村學校體育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體育教師配備、學歷、年齡狀況
在我國,大多數的農村中小學傳統項目學校的教練員都不具備本科學歷,他們大多數都是憑借經驗帶隊,沒有一套科學、系統的訓練大綱,農村傳統學校的教練員也比較匱乏,缺少定期的正規、系統的培訓工作。
3.3 業余訓練安排不足,教師及家長的思想還沒有解放
目前,我國農村中小學傳統學校教師及家長的思想還沒有解放,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導,他們的目標還是高考考上好的大學、好的專業,以后找到好的工作。在傳統學校中,學習和訓練矛盾一直影響著傳統項目學校業余訓練的規模和水平。
3.4 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經費不夠
農村與城市相比較,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滯后,大部分農村學校的資金都是比較緊張,體育經費主要是靠各級教育局的撥放,而往往教育局在撥放經費時會考慮到各個方面,運用到體育上的教育經費也就不會特別多,這些經費只能投入到學校最基本的體育教學和器材維護,作為運動訓練和開展體育競賽活動的經費會嚴重不足,這些不足導致了學生訓練水平和技術水平提高緩慢。體育資金仍然停留在以學校投入為主,教委行政撥款為輔的基礎上,體育經費的來源比較單一,體育經費受限制性較大[4]。
3.5 運動員選材不夠科學、合理
一些著名學生運動員的成功已經表明,早期選材在訓練優秀運動員方面占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進行運動員選材時,多數的教練員還是憑借著自己的經驗和閱歷來選擇,要么就根據學生的比賽成績來進行選擇,選取運動員也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調查表明,有70%的教練員會憑借自己經驗選材;而只有30%的教練員會運用一些器材測試來進行篩選,年輕教練員在這里面占了大多數。
3.6 社會外部環境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多彩的社會,有很多的項目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在有限的課余時間里如何督促、管理他們把精力投入到體育鍛練上來,是一個嚴峻的問題。而農村的家長應該解放思想,并不一定非要通過文化課考試才能考入大學,出人頭地,通過體育訓練也能夠走出農村,邁進大學的校門,將來有機會還能為祖國爭得榮譽。社會應該認可這些學生,鼓勵并支持他們為夢想而奮斗。
關于我國中小學傳統項目學校的建設問題研究方面,前面有很多的學者都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相比較對于農村中小學傳統項目學校的研究方面顯得少一點。許多學者在體育訓練經費不足這一方面,仍然是號召教委增加教育經費、學校增加體育訓練的投入上,而如何依托運動項目本身的特點,去完成自我造血這一方面的研究卻不足,以及如何吸引當地社會、企業的力量來共同發展特色項目的研究還是比較空白。而在我國農村,農村體育教育樸實敬業,尊師重教體育熱的勢頭良好。農村學生數量多,能吃苦耐勞、敢于拼搏,傳統學校的選點布點也應該向農村轉移,這些都是農村中小學傳統項目學校辦學的優勢所在。
[1]徐本力,王敦浦,費冰涵,等.對我國現行傳統項目學校的訓練體制現狀的調查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1990(1):1-20.
[2]趙祝勝.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確立對體育與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J].中國學校體育,2004(2):38-40.
[3]劉穎.關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方式問題——遼寧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開展有償訓練的現狀與前景[J].福建體育科技,1995,14(1):28-30.
[4]熊國勝,劉洪濤,彭蘇建.江西省中小學校體育經費及場地器材調查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6,27(3):68-70.
G633.96
A
2095-2813(2017)04(c)-008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088
陳海東(1987—),男,漢,山東青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籃球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