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SBS電視臺新聞網11月25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盲人影院是北京的視覺障礙者的生命線每逢周六上午,北京的盲人就會從城市的各個方向趕往老鼓樓附近的紅丹丹教育文化中心。該中心平時會組織各種活動,但周六無疑是最繁忙的日子,因為那天“盲人電影院”會放映電影。
上午9點,中心大廳坐滿了人,都是來參加每周一次的電影放映活動的。房間里沒有遮光窗簾或投影屏幕,但裝有良好的音響系統、一個麥克風以及給電影講述人坐的凳子。電影放映時,志愿者講述人會解釋屏幕上的故事,讓盲人觀眾能聽到平時容易錯過的部分。在這個“心目影院”里,許多盲人平生第一次體驗到電影。
據悉,該電影院創辦于2006年7月,迄今已放映了600多部電影。“一輛小汽車行駛在蜿蜒的鄉間道路上,現在一輛黃色的大巴出現在它后面”,志愿者斯派克·鄭向坐在他前面的聚精會神的觀眾講述。他準備給觀眾講述電影前,要事先觀看兩三遍。鄭先生說:“我主要講那些有正面主題和中國故事的電影。我不講那種具有非常獨特的視覺元素、他們很難理解的電影。”
57歲的石秀清(音)每星期都來,幾乎10年了。“在家里看,只能聽到對話。但這個電影院可以讓人知道看不見的部分、說不出來的視覺元素。”慶明德也是一名忠實觀眾。他十幾歲時失明,之前只看過“文革”宣傳電影。由于盲人電影院的放映,他說自己知道了《侏羅紀公園》和《終結者》等電影。“我喜歡講戰爭和歷史的中國電影。我也喜歡外國電影,從中學到很多。”但這位73歲的老人說,放什么電影不重要,關鍵是有機會與其他盲人朋友見面。他說:“到這里后,我交上了全市各個地方的朋友!幾乎每個星期六,只要有空,我都會來。不論下雨下雪。”
中國有著龐大的盲人群體,占到全世界盲人總數的17%以上。由于缺乏資源,許多盲人過著孤獨、艱難的生活。紅丹丹中心負責人曾鑫表示,每周的盲人電影院放映為北京的視覺障礙者提供了重要的生命線。“到這里來看電影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社交體驗,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社會的一部分。”▲
(作者卡特麗娜·余,向陽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