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楊科+肖建忠+謝巍+姜志勝
摘 要 地方綜合性大學要準確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本質內涵,以五大發展理念指導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全過程,全面掌握醫學教育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切實抓好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各項改革,通過深化改革,理順體制機制,提高工作效率,激發辦學活力,不斷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五大發展理念 地方綜合性大學 醫學教育 管理體制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08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是我們黨認識和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再深化和新飛躍。[1]五大發展理念既是指引我國未來發展全局的核心理念,更是指引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尤其是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醫學院校要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五大發展理念貫穿于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全過程。
1 正確認識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醫學教育關系教育與衛生兩大民生,對于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只有理順管理體制,才能實現醫學教育的科學發展。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存在創新制度設計不夠、協調效率不高、內涵建設不足、開放辦學程度不深、共享效果不佳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降低了工作效率,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1.1 綜合性大學對醫學院(醫學部、醫學中心)的管理體制
地方綜合性大學在醫學教育并入后,借助綜合性大學多學科優勢,醫學教育在規模、結構、層次和水平上都有了一定得提高。然而,并入綜合性大學的醫學院(醫學部、醫學中心等)不再具有法人地位,管理職能明顯受到限制。由于多種原因,合并后的地方綜合性大學對醫學教育管理很多采用了大學集權管理模式,強化大學的集中統一領導,強化充分融合與政令統一,這樣在強化了大學執行力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從縱向來看,職能部門權力的過分集中、對醫學教育的特殊規律認識不夠造成了辦事效率不高;橫向管理的壁壘使各學院之間(包括醫科學院之間)、學科之間、學院與校外的聯系與合作受到制約,學科間的交叉、融合以及產生新的學科增長點等方面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有的大學賦予醫學教育管理機構部分職權,按照集權分權模式設置醫學教育管理機構,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分權管理與集中管理的制度優勢,但也存在實際運行中,往往是好管的、有利益的工作多個部門搶著管,不好管的、難推動的、甚至是棘手的問題則相關部門相互推諉,造成辦事效率不高。
1.2 綜合性大學醫學院(醫學部、醫學中心)與附屬醫院的管理體制
醫學教育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是附屬醫院,附屬醫院的臨床教學工作對醫學生人才培養質量有直接的影響。在整個醫學教育過程中,醫學生并非一直固定在某個院系,而是在不同的辦學實體之間流動,其中有近一半的教育要在醫院實施。[2]醫學院校并入綜合性大學之后,原有的附屬醫院有的由醫學教育管理機構(如醫學部、醫學院等)進行管理,比如北京大學醫學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等。更多的是由大學直接管理,在地方綜合性大學更是如此,醫學院與其他醫科學院以及附屬醫院均由大學直接管理。這樣一來,附屬醫院脫離醫學院校,劃歸大學直接管理后,大學本部的醫學院與附屬醫院沒有隸屬關系,導致了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緊密聯系被分解,醫學院與各臨床學院間關系變得松散,醫學教育管理機構對臨床教學、學科建設、科研工作的協調、統籌、管理職能明顯削弱,協調起來難度增大。
2 切實抓好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2.1 以創新發展理念引領體制機制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發展的源泉在于創新,發展的動力在于改革,對于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而言,體制機制的創新是實現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發展創新的關鍵。
(1)醫學教育管理部門實體化。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強在談到上海交大醫學院的管理體制時指出,醫學人才培養的特殊性和醫學學科自身的規律已經決定了醫學院必須保證其學科的完整性和自主權。上海交大和交大醫學院始終緊緊咬住兩個“一流”,即一流大學和一流醫學院的奮斗目標,始終堅持“兩個遵循”,即遵循綜合性大學的發展規律,遵循醫學學科的特殊規律,保持醫學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和辦學自主權,保持醫、教、研、管的相對完整性。醫學教育兼有一般大學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功能,醫學教育融入地方綜合性大學后,對醫學教育的管理要遵循這兩種教育規律的共性與特性。設置一個相對獨立的管理實體專門實施對醫學教育的管理才能勝任,這是一個尊重醫學教育規律,符合醫學教育進一步改革發展需求的模式。地方綜合性大學的醫學教育要有專門的管理實體,能夠按醫學教育的規律有效組織基礎與臨床教學,能夠有效銜接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能夠實現臨床醫學學科建設的基礎與臨床對接,能夠有效統籌協調大學、醫學院(醫學部、醫學中心等)、醫科學院與附屬醫院之間的關系,促進各個醫科專業的發展,推動醫學教育教學改革,并主動研究醫教研等各個方面的工作以及附屬醫院的現狀、挑戰與發展問題,使附屬醫院在目前復雜的醫療體制和外部環境中盡可能得到來自學校和醫學教育管理機構的支持與幫助。
(2)學校對醫學教育管理部門授權科學化。地方綜合性大學與醫學教育均不同于部屬綜合性大學與醫學教育,部屬綜合性大學與醫學教育是優質的綜合教育資源與優質的醫學教育資源的優化、重組,而地方綜合性大學與醫學教育在綜合教育資源與醫學教育資源等方面都存在相對不足,都面臨迫切發展的現實需求。在大學對醫學教育管理部門授權方面,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模式,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證明,在部屬高校,分權模式有利于大學對醫學教育的統一領導,有利于調動醫學院(醫學部、醫學中心等)的積極性,有利于醫學教育的整體性及系統性,有利于醫療、教學、科研的全面發展,有利于提高醫學教育質量。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采用集權與分權管理模式比較適合,只要大學對醫學教育管理部門授權科學,就可以既發揮大學集權管理的優勢,有利于保證大學政令統一、思想一致、發展融合與資源配置,又可以發揮醫學教育管理部門相對的自主性,有利于其按照醫學教育規律自主決策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相關事宜。endprint
2.2 以協調發展理念引領自身與外部的協調發展
協調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協調要求我們既抓重點,又抓全面,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此,以協調發展理念作為指導,要求醫學教育管理體制設置時必須努力做到三個“有利于”,即:
(1)有利于促進醫學教育的快速發展。醫學教育并入綜合性大學以后,醫學教育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優勢、人才優勢,尤其是對于加強醫學生通識教育、人文教育、理工科教育的優勢,充分發揮好綜合性大學辦醫學教育的優勢。同時,又要充分體現醫學教育的整體性、醫教研的統一性和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系統性,增強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部門、醫科學院、附屬醫院共同發展醫學教育的合力。
(2)有利于大學綜合實力的提升。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體制改革,必須按照既有利于學校的總體發展,又有利于醫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這個要求來謀劃。醫學教育要自覺定位于大學的全局工作,按照“以推動醫學教育發展來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發展”的原則,在大學的全局工作中找準自己的方位,確立發展的重點,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時,大學要充分認識醫學教育的規律性與特殊性,尊重醫學教育的特殊性,為醫學教育按照大學的要求實現快速發展提供各項支持和保障。
2.3 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內涵發展
通過教育拓展每一個生命,是綠色發展命題中最為核心的要素。醫學教育直面疾病,直面健康,直面生死,需要既雕仁心,又塑仁術,因此落實到醫學教育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全面提高醫學生的培養質量。
(1)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這是綠色理念對人才培養的方向要求。立德樹人一方面強調了“德”在人的德智體美諸種素質中的核心地位和德育教育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另一方面,立德樹人強調立德是樹人的一種方式,樹人需要立德,立德才能樹人。因為醫學教育與醫生職業的特殊性,這要求醫學生的教育培養要更加重視“德”,要將醫學生的良好的人格、品德、道德、醫德的培養作為教育的重點,加強醫學生的人文情懷和對病人的關懷教育。醫學教育輕視了“德”、弱化了人文,肯定是失敗的。
(2)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是綠色理念對人才培養的能力要求。提高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是醫學院校的使命與職責,醫學生的培養質量是醫學教育的生命線,事關病人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對醫學教育質量的重視,怎么強調都不為過。尤其,在國家醫藥衛生體制和教育體制改革縱深推進的環境下,在醫學教育深刻變革的情況下,醫學院校要緊密適應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醫改大局,以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為根本,以臨床崗位勝任力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執業醫生分階段考試改革實證研究為改革方向,以培養學生發展潛質為基礎,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促進教師發展,這是綠色理念對人才培養的保障要求。“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要提高大學人才培養質量,離不開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醫學教育同樣如此。因此要提升教師整體水平和教學業務能力,既要加強學科領軍人才隊伍建設,又要加強師資隊伍整體層面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建設,以教師能力水平的提升帶動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要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形成良好的師資隊伍結構,為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大學發展和醫學教育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持,這也是大學核心競爭力建設和雙一流建設的關鍵指標。
2.4 以開放發展理念引領開放辦學與國際化進程
醫學教育開放的核心點在于優化醫學教育資源配置,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1)拓展醫學教育平臺建設。醫學教育一直被公認為是“精英教育”,醫學教育需要的投入高,需要的教學資源建設和教學條件多。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機構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的醫學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促進學校醫學教育改革發展,不斷提升學校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要對照《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2016年)》的要求,加強基礎實驗平臺、臨床技能中心等實踐條件建設,通報申報虛擬仿真平臺等方式,多渠道籌集醫學教育平臺建設經費,不斷加強條件建設。
(2)加強醫學教育交流合作。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高度重視醫教協同、科教合作的問題。要完善“校院”雙主體醫教協同育人機制,增強臨床醫學專業教育辦學合力,以醫教協同為原則實現醫教共贏。進一步強化學校和醫院同為人才培養主體的責任意識,二者共同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施各具特色、相互聯系和銜接的教學手段與育人方式。探索建立校際協同、校院協同、校企協同等開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研究。
(3)推進醫學教育國際化。要向醫學教育國際標準看齊,要勇于學習國際教育領域的一切先進東西,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擴展教師國際化視野,按照“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加大派出教師出國進修和參加國際教學科研交流的力度,邀請海外名師到校開設學術講座,承擔部分醫學本科課程。在推進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對接國際醫學教育標準,了解醫學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指導本專業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積極加強與國外先進的醫學院校合作,不斷推進國際合作辦學。
2.5 以共享發展理念引領均衡發展與合作
共享是一切發展的目的,解決的是公平正義問題。要始終把師生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試金石”,把“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思想落到實處。
(1)推進醫學教學資源共享。地方綜合性大學醫學的發展,既以其他學科和專業為依托, 醫學的發展也應使其他學科和專業受益。醫學教育既要彰顯特色,又要優化資源配置,推動醫學教育優質資源共享,以提高辦學效益。要加強醫學類通識教育課程平臺建設與共享。要充分發揮醫學教育擁有“健康教育”的寶貴資源的優勢, 可以面向全校學生開設醫學類公共選修課, 加強綜合性大學的“健康教育”,不斷增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容, 讓全體學生從“健康教育”中直接受益,感受到醫學的崇高。
(2)推進醫學科研平臺共享。大學與醫院都承擔有科學研究的職能,只是各有側重,在醫學科研領域,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科學研究的緊密結合往往能夠推動醫學科研的發展,立足科研合作、攻關的需要,要推進醫學科研平臺共享建設。醫學類科研平臺建設投入高,要科學論證、加強管理、實現共享、發揮效益,發揮好科研平臺對重大科研任務的支撐作用,滿足好各學科、團隊對科學研究的需求,形成完善的科研平臺管理制度,不斷加強科研平臺建設的投入力度,為臨床科研攻關提供強大的條件支持。大學和醫院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與側重點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涵蓋基礎與臨床的優勢重點學科平臺,有利于促進醫學教育、臨床醫療、科研工作上水平、上檔次,促進高層次人才培養。大學還可以以此為基礎,推進教學、醫療、科研共同體建設,實現在教學、醫療、科研等領域的緊密合作與資源共享。
(3)推進醫學生團學活動各類平臺共享。醫學生有很多結合了專業知識的團學活動平臺,這些平臺可以將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與社會服務開展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可以面向全校學生開放,歡迎其他專業有興趣的學生報名參加,在這些團學活動中直接感受醫學的崇高。比如醫學生的防艾組織、義診活動、健康教育知識宣傳普及、醫學生三下鄉等特色社會服務實踐活動,通過醫學生和其他專業學生的共同參與,既使醫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更具實踐性和操作性,也可以幫助提高其他專業學生的健康素質,更加了解醫學的重要作用,從團學活動平臺直接感受到醫學教育的重要性,也有利于更好地發揮綜合性大學的文化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紀南.以五大發展理念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為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保障助力[J].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2016(2):6-8.
[2] 柯楊.從醫學教育融入綜合大學看高校管理模式改革[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6):9-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