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妤
摘 要: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升,家庭經濟條件的上升,促進了我國學生消費水平與購買力的提高。近年來,閑魚等綜合二手平臺興起,讓服飾、手機、書籍等有了交易轉讓的渠道。而這些品類里,書籍尤其適合二手交易。宏觀上看,中國紙質書市場在回溫;微觀上看,書具有標準化、耐用、保值這三個特點,適合循環交易。本文通過分析校園內部二手交易市場產生的背景和交易方式,探究校園舊貨交易市場中的若干問題及對策,消除產品使用周期越來越短、廢舊產品大量產生等弊端,實現物品的價值,有效推動校園二手交易市場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二手書交易 校園舊貨交易市場 供需情況 優化措施
近年在二手書交易平臺這個細分領域上出現了眾多創業項目,如“多抓魚”“轉轉有書”“漁書”“舊書街”等。和傳統二手交易平臺相比,在這些專注賣書的平臺,能夠擁有更加廣泛的市場。而且賣家往往能省下了自己拍照、寫描述、跟買家砍價的麻煩。“多抓魚”這個二手交易平臺采用 C2B2C 買斷的模式切入二手書交易,用集約化、標準化的方式,提供了一套二手書定價、回收、清潔翻新,以及再次循環(交易)的服務。打破了二手書以往泛黃、帶著污漬的形象。能夠有效地促進二手交易的進行。
一、校園內部二手交易市場的產生背景
(一)國家政策的引導
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近年來,人們的思想文化水平也有了較為明顯的進步。作為對于新型思想具有較強接受能力的社會群體之一,大學生群體對于國家所倡導的環保思想與可持續發展政策具有較為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因此形成了大學生獨有的積極價值觀念[1]。在這種價值觀念的引導下,大學生群體開始了對于資源浪費與二次利用的反思,從而促進了校園內部二手交易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二)消費好奇心的驅動
從大學生群體的特點來看,其對于新生事物往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一點也同樣體現在大學生群里的消費領域中。根據相關調查的結果顯示,大學生由于受到獵奇心理的影響,往往在消費過程中具有較為明顯的沖動性。同時,由于近年來各大電商平臺的出現,網絡購物逐漸成為了大學生消費的主體,其具有的便捷性,進一步刺激了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的盲目性與沖動性,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資源的浪費。
一方面,大學生對于很多網購的商品沒有進行過使用或者使用頻率較低,而隨著同類產品的更新換代,大學生希望自己可以擁有更好的產品,從而造成了已有產品的閑置。在對此類閑置產品的處理問題上,大學生往往不希望對其直接選擇丟棄,而希望其能為自身創造一定的價值,這種需求的增加,進一步為校園內部二手交易市場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經濟能力稍微弱一點的大學生會在校園二手市場淘寶,通過瀏覽二手交易平臺,發現某些實惠的生活物品,或者探尋有價值但是經濟條件不允許自己擁有一手物品的好物。這也是今年來二手市場逐漸的繁榮的表現。
二、校園內部二手交易市場的交易方式
(一)借由第三方平臺進行供求信息的發布
在二手商品供求信息的發布問題上,很多大學生往往會選擇在較為知名的第三方平臺進行信息的發布工作。這種方式有效地利用了平臺的影響力與便捷性,從而解決了買賣雙方的時間問題。然而,該方式的缺點在于:買賣雙方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缺乏對于商品的全面描述、難以很好地界定商品的真實性、容易對消費者產生誤導。
(二)校園內部跳蚤市場的舉辦
在校園內部的二手交易中,定期舉辦的校園跳蚤市場是較為常見的方式,其具有商品直觀的特點,買賣雙方可以就商品價格進行討論,同時,根據買賣雙方的實際情況,雙方可以跳過金錢交易的步驟,直接進行以物易物的交易,實現了對于資源的高效利用[2]。然而,其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于,買賣雙方受到了時空因素的限制,需要在特點的時間出現在特點的地點,不具有第三方平臺交易的便捷性。
反觀如今我國舊貨市場現狀,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觀念陳舊
人們缺乏對舊貨及舊貨業的正確認識,進而影響了舊貨市場的健康發展。人們寧愿將不用的物品放在家也不愿意賣掉,寧愿花高價買新品也不愿意購買“二手貨”。這種傳統思想成為了阻礙我國舊貨市場發展的重大因素。
(二)市場不規范
一是,舊貨市場自身的交易方式和管理很不規范,不敢創新突破。賣方面臨著自己拍照、寫描述、和買家砍價的麻煩;買方對商品的正品保障、衛生情況持有懷疑態度;這些現象頻頻發生,舊貨市場誠信危機深重。
二是,國家缺乏統籌規劃、舊貨市場布局不合理。目前,我國的舊貨行業的經營主體主要是家電、車、辦公設備等。這些市場常常存在著籌集資金困難、融資渠道少、被消費者了解信息渠道少、經營形式單一無特色等問題。
對創新發展舊貨市場的建議:
舊貨市場應是可持續、循環的發展,更應該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發展。總體來說,其發展模式應是結合集約化、標準化、生態化為一體的。
1、國家建立健全舊貨市場體系,編制科學的舊貨市場規劃。針對舊貨市場交易行為不規范的問題,加快制定相關法規制度,規范舊貨市場開發。充分借鑒日本、美國等國家建設舊貨市場經驗,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著手制定這方面的法規制度。
2、舊貨交易平臺可以將收集的舊貨進行集約化、標準化。將舊貨進行審核、清潔、消毒、和再次包裝。多抓魚平臺正是利用提供標準化服務的優勢讓消費者敢于消費。
3、舊貨市場應拓展自己的“根據地”。經營者不僅可以在實體店進行線下買賣,更可以線上線下同時銷售,拓寬銷售渠道。如可以研發一個在微信等社交軟件上使用的小程序,即不占手機內存,也能隨時查閱。
4、人們應摒棄傳統思想,大膽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思考我們占有的物品是否真的需要、能否發揮它的剩余價值等。
總 結
經過本文分析校園內部二手交易市場產生的背景和交易方式,探究校園舊貨交易市場中的若干問題及對策,消除產品使用周期越來越短、廢舊產品大量產生等弊端,實現物品的價值,有效推動校園二手交易市場的良性發展。特別是在思想觀念上要認真考慮是否真的需要,如何舍棄對物質無謂的追求。除此之外,在今后的探索過程中、我將研究除了發展舊貨交易市場,在經濟方面還能有哪些經濟活動是能為循環經濟貢獻力量的等問題。
參考文獻
[1] 馬謙青,史學海. 大學校園二手物品市場建立發展的思考——基于校園調查問卷的分析[J]. 南方論刊,2015(12):19-22.
[2] 鄧媛,郭椋,曾丹. 校園二手衣物交易困境分析及對策探索——基于華中七校大學生閑置衣物買賣意愿及交易情況調研[J]. 當代經濟,2017(09):92-94.
[3] 周穎,富婭琳,高成玲,賀辰程,趙子菡,周蒙. 微信模式下校園二手交易實體市場的開發[J]. 現代商業,2016(15):172-173.
[4] 嚴世婷,黃恩文,夏萍,陳潼琳. 大學校園二手交易手機APP平臺的調研及構建——以廣西師范學院為例[J]. 現代經濟信息,2017(10):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