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旭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醫院,江蘇 南通 226300)
淺論優質護理在對急診科危重患者進行住院轉運中的應用價值
張 旭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醫院,江蘇 南通 226300)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急診科危重患者住院轉運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將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醫院急診科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間收治的66例危重患者隨機分為常規轉運護理組和優質轉運護理組,每組各有33例患者。在對兩組患者進行住院轉運的過程中,對常規轉運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優質轉運護理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住院轉運的用時、并發癥的發生率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與常規轉運護理組患者相比,優質轉運護理組患者住院轉運的用時更短,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常規轉運護理組患者家屬相比,優質轉運護理組患者家屬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優質護理應用到急診科危重患者的住院轉運中,能有效地縮短其住院轉運的用時,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
優質護理;急診科危重患者;住院轉運
對急診科的危重癥患者進行住院轉運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有研究顯示,在對急診科的危重癥患者進行住院轉運的過程中,若護理不當就容易使其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從而可加重其病情,延長其住院的時間[1]。優質護理是當代醫學領域新興的一種護理模式。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優質護理在急診科危重患者住院轉運中的應用價值。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醫院急診科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間收治的66例危重患者。隨機將這66例患者分為常規轉運護理組(n=33)和優質轉運護理組(n=33)。在常規轉運護理組患者中,有女17例,男16例;其年齡為21~72歲,平均年齡為(41.7±1.36)歲。其中,有顱腦外傷患者9例,心肌梗死患者6例,急腹癥患者7例,心力衰竭患者4例,其他重癥疾病患者7例。在優質轉運護理組患者中,有女18例,男15例;其年齡為23~70歲,平均年齡為(42.8±2.65)歲。其中,有顱腦外傷患者10例,心肌梗死患者7例,急腹癥患者5例,心力衰竭患者5例,其他重癥疾病患者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住院轉運的過程中,對常規轉運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優質轉運護理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1)對常規轉運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為患者開放綠色通道,由急診科的護理人員直接將患者護送至病房,入院手續由患者家屬或醫護人員補辦。對于對行動不便或病情危重的患者,要采用安全的方法(如采用輪椅、車床等)將其送至病房。2)對優質轉運護理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方法是:(1)住院轉運前的護理。護理人員要詳細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住院轉運可能產生的風險,在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方可開展住院轉運工作。另外,護理人員還要提前通知相關的科室做好接待患者的工作,詳細向該科室交代需要準備的藥物和搶救用品,確保接診的順利。(2)住院轉運中的護理。①由具有豐富搶救經驗和較強應急能力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住院轉運。在轉運患者的過程中,要做好其防護工作,并密切觀察其病情的變化情況。在必要的情況下,護理人員應遵醫囑為患者留置引流管或對其進行機械通氣。②部分患者在轉運期間的情緒較為激動,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必要的約束,以免其因情緒激動而導致病情加重。③在轉運患者的途中,應協助其保持安全、舒適的體位。對于昏迷且發生嘔吐的患者,應用車床對其進行轉運,并使其保持側臥位,以防其因誤吸嘔吐物而發生窒息。④在轉運患者的過程中若遇到上下坡,護理人員應使患者保持頭高位,以免其出現不適感。另外,在搬運患者時,要保持輕穩的動作,避免使用拉扯、拖拽等幅度較大的動作。⑤對于意識清醒的患者,護理人員在對其進行住院轉運的過程中應對其實施必要的心理疏導,給予其適當的安慰和鼓勵,從而改善其心理狀態,使其保持穩定的情緒。(3)住院轉運后的護理。在成功將患者轉運至住院部后,急診護士要與住院部護士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交接的內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心理狀態、用藥情況、體內管道的留置情況以及急診醫生的診斷結果等,同時向住院部護士交代患者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醒其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
統計兩組患者住院轉運的用時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并對統計的結果進行比較。調查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總滿意率=(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優質轉運護理組患者住院轉運的平均用時為(21±1.36)min,常規轉運護理組患者住院轉運的平均用時為(33±1.36)min。優質轉運護理組患者住院轉運的用時短于常規轉運護理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常規轉運護理組患者和優質轉運護理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分別為18.18%(6/33)和6.06%(2/33),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優質轉運護理組患者家屬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常規轉運護理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目前,臨床上對急診科的危重患者進行住院轉運的用時均較短,但卻仍然存在諸多的安全隱患,從而易導致其病情加重[2]。另外,患者及其家屬的誤解也容易引發護患糾紛。因此,臨床上在對急診科的危重患者進行住院轉運的過程中,選擇一種切實有效的護理方式對其實施護理干預十分必要。優質護理是一種先進的護理模式。將此護理模式應用到急診科危重患者的住院轉運中,能有效地緩解其不良情緒,減輕其痛苦,降低其住院轉運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3]。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明,將優質護理應用到急診科危重患者的住院轉運中,能有效地縮短其住院轉運的用時,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
[1] 穆愛蘭,張秋玲.護理風險管理在加強急診科患者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8(23):714-715.
[2] 陳文紅,趙樹娟,孫曄.急診科患者院內轉運專職護士崗位設置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4,9(5):410-411.
[3] 朱登鳳.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1(10):96-98.
R473
B
2095-7629-(2017)16-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