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玲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但縱觀當今的“00后”“10后”,很多學生的表現脫離了小學生的群體,也就是社會化和大人化,甚至部分學生極度自卑、易怒,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環境對學生造成的影響,這種影響難以抹平。可見,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作為合格的家長必須要能夠給孩子營造更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并采用正確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夠推動孩子全面發展。
【關鍵詞】家庭環境 小學生 心理健康 影響對于兒童來說,在沒有正式上小學之前,兒童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家里,因此,兒童心理人格健康成長與家庭環境息息相關。從小學生角度分析,由于小學生內心發展并未成熟,思維上還存在著一定的漏洞,受周邊環境影響非常大。縱觀當今小學生發展情況,很多學生心理發展不健康、消極、易怒等情況時有發生,還有部分小學生已經形成了叛逆傾向,在學校中不服管教,這些問題都與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有著直接關系。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影響。
一、家庭生活環境不和諧,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不一致
如果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其孩子也必將是天真爛漫的。但當今小學生的父母都是“80/90后”,個性化比較強,也就是很多家長在家庭中“各自為政”,父母之間缺乏溫馨,而多了一種獨立。由于父母個性化發展,導致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不一致或者對孩子不夠關心,導致孩子在生活中存在一種孤獨感,也使孩子內心不愿與其他人交往,在學校中表現的也非常孤僻、內向,這些都是與家庭環境不和諧有著直接關系。再者,在家庭教育中,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與思想意識存在著差異,對給孩子的“愛”理解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會存在差異,甚至還有“黑白臉”一說,導致很多孩子不喜歡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待在家里。特別是隨著我國離婚率不斷上升,再婚的家庭不斷增多,繼父、繼母對繼子繼女的態度勢必會存在一定偏見,這點是對小學生內心影響最大的,例如校園周邊的“小混混”和校園內帶頭鬧事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單親家庭或者再婚家庭,最終導致孩子在人生道路中逐漸偏移。
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
雖然我國已經開放了二胎政策,但是由于教育問題、生活問題,大多數家庭依然只有一個孩子。對于獨生子女來說,父母將希望不寄托在自己身上,卻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據有關調查顯示,近些年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要求也越來越不符合實際,很多家長不考慮孩子的天生條件和興趣愛好,一味逼著孩子學習、不停補課,摧毀了孩子的理想世界,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權利,但是“第一名”只有一個,家長就是為了能夠讓孩子爭取到“第一”,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記得一次新聞調查顯示,記者主要以“你喜歡放假還是上學”為主題進行校園訪問,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放假,但其中有一個學生卻表示:“我還是喜歡上學,因為上學不用補課!”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部分學生放假要比上學還要累,主要原因是因為補課內容太多,學生感覺到壓力很大。記者接著問:“你的學習成績怎么樣?”,該學生回答:“通常都是班級前三名,學校前二十名,如果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會遭到爸媽打罵”。由此可見,其實很多學生還想做學習以外的很多事情,但迫于父母“步步緊逼”,最終導致孩子成為了家長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這種教學本質上來說是抹殺孩子的一切,即使孩子未來有了好的發展,但在生活中無法根據自身的意愿生活,那么會將喪失了生活的樂趣。
三、家庭環境不健康,負面因素較強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陶冶情操、開發智力、個性塑造、道德品質的培養有著直接影響。家庭環境就好比是孩子心中的一面鏡子,如果父母優柔寡斷、意志薄弱、好吃懶做,勢必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并通過孩子這面鏡子折射出來,一個學生的家庭環境如何,其實就是家風的具體表現,而家庭氛圍通常是由家庭人機關系集中體現而來的,如果家庭環境不和諧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例如,父母不和、經常吵架甚至是大打出手,會讓孩子長時間焦慮不安,逐漸形成冷漠、孤僻、易怒等不良特征,再加上一些婚變家庭,會導致孩子逐漸缺乏耐心、理解、關懷,直接讓孩子脫離了家庭教育。如在學校欺負同學、打架斗毆等,最終導致孩子誤入歧途。如果小學生出現了負面意識,當這種負面意識一旦固化,將是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心理影響非常大,甚至是決定著孩子的未來。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就必須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即使父母有矛盾也要多想想孩子,一定要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孩子,這樣才能保持孩子的天真爛漫,讓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敏.淺析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因素[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3):40-43.
項目基金: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農村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影響研究》課題編號(GS[2016]GHB1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