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副院長,教育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高等教育理論與管理、教育思想史。曾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有《古代希臘教育》《工業化時期英國教育變遷的歷史研究》《中國研究生教育的規模結構與經濟增長》《大學戰略管理導論》《大學協會組織研究》《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年度發展報告》等。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古代希臘教育》一書,一是分析了古代希臘教育的歷史變遷和發展特點。古代希臘教育的發展與希臘社會、文化的發展歷程是基本一致的。古希臘教育萌芽于荷馬時代和古風時代,繁盛于古典時代,在希臘化時期出現了衰落和轉型。該著作把希臘教育的發展分為萌芽與形成、發展與定型、衰落與轉型三個階段,把教育思想的發展分為形成階段、發展階段與集大成階段。
二是分析了城邦制度與古代希臘教育。城邦制度是理解和認識古代希臘教育的鑰匙,希臘城邦特有的政治結構、社會結構和精神結構決定了希臘各城邦教育的目的、內容和特點。只有把希臘教育納入城邦制度,才能理解其教育的內涵與特征。
三是分析了主流教育思想與非主流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主流派是指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非主流派是指智者派、伊索克拉底和希臘化時期的伊壁鳩魯學派、斯多葛學派等的教育思想。主流派認為教育要以維護和改良社會為己任,中心議題是培養政治家;非主流派認為教育應以個人發展為最高目的。主流派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發展人的理性;非主流派反對知德統一論,認為教育目的是傳授實用知識而非提高人的德行。主流派主張城邦教育是公民的權利;非主流派跳出狹隘的城邦至上主義,主張教育的開放與公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