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德蘭
【摘要】初中階段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呈現出比小學階段有嚴重的下滑趨勢,后進生所占的比例較大,這種狀況直接影響著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就初中學生出現對數學“厭學”的原因及解決策略提出自己的建議,以引起人們對該問題的重視,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數學教學 厭學 原因 策略進入中學后,科目增加、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尤其是數學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學生的認知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加之一部分學生沒有自覺攝取知識的能力,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致使有些學生因不會學習或學不得法而使成績逐漸下降,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學習信心和興趣,開始陷入厭學的困境。本文針對目前初中生學習數學興趣不高甚至“厭學”的現狀,積極尋找原因,大膽構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模式,以提高數學課的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等方面淺談個人看法。
一、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探析
1.受中考指揮棒影響,盲目追求升學率。中考指揮棒的指揮下,部分教師采取了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注重對教材、教法和學生心理的研究,教學方法呆板、單調,采用“滿堂灌”法、“題海戰”法、嚴厲懲罰等方式,阻礙了師生情感交流,壓抑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教學內容過窄,扼殺學生個性。由于過分強調考試內容,一些教師不是認真準備符合學生特點、符合本地區特色的教案,而是死摳參考書和練習書;學生為了考試課業負擔加重,不僅喪失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更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忽視了全面發展,突出的表現是高分低能。
二、激發學習興趣的理論認識
1.興趣是學習數學的內驅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能讓學生獲得探求真理與增長能力的最佳心態。大凡教育行家都十分重視激發學生興趣,要想方設法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來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和聰明才智,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興趣可以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初中生具有好動、善疑、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點。如果沒有具體形象做支柱,他們往往不能正確地領會這些概念。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時一定要生動、形象、具體,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興趣是學生非智力因素,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學習欲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教師只有匠心獨運,創造愉悅的教學環境,激發其學習興趣,數學這門學科才能被學生真正接受。
三、激發學習興趣的模式
1.創造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喜歡一位教師,就會喜歡這位教師的課。我們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技能,而且還要有情感的交流。事實上學生也渴望平等和尊重,希望老師是“良師”,更是“益友”,因此數學教師應從思想、生活、學習上關心學生,了解他們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難,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2.揭示美感激發學習興趣。作為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教學規律,精心提煉數學中蘊含的數學美,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美的世界,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習情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精心設計的數學語言。數學語言是最簡潔的通用語言。在眾多的科學語言中唯有數學語言是一切科學都使用的語言,它超越了學科界線,在一切領域中發揮作用。它用最少量,最明確的語言傳達最大量,最準確的信息;用最抽象最概括的語言傳達普遍存在的矛盾,規律,絕沒有含糊不清或產生歧義的缺點。
4.引人入勝的課堂板書。精湛的板書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結晶,它滲透了教師的學識、智慧和技藝,融合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審美素養,反映了教師綜合的教學能力。圖文并茂、引人入勝的板書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有直接的影響。
5.給予成功的滿足。“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6.及時反饋,不斷深化學習動機。教師既要注意課堂上的及時反饋,也要注意及時對作業、測試、活動等情況給予反饋。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教學中,當學生對形如:am+an,a(m+n)+b(m+n)的多項式會分解以后,再提出新問題;形如:a(m-n)+b(n-m)的多項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這樣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狀態,才能真正地深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總之,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機,成才的起點。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擺脫“厭學”情緒,是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必須完成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自學·議論·引導.數學課程標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