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蓮
【摘要】重視和關心城鎮單親家庭學生,尤其是從他們的實際出發,分析解決學生的心理變化,實施恰當的教育措施加以積極地引導,可有效促進城鎮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基于此,通過對單親學生基本特征的分析和探討,提出解決此類問題的對策、建議,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提供切實可行的教育培養途徑。
【關鍵詞】單親家庭 城鎮單親學生 心理健康
一、引言
單親家庭是一種極其特殊的家庭形式,“單親家庭子女”就是生活在“破損家庭”這一特殊家庭中的子女,因父母離異或父母一方因疾病去世后,由一方監護撫養的孩子。
離婚率上升致單親家庭增多,社會要引起重視。這些孩子在失去父愛或母愛的同時,他們的心理會有很大的變化,與同齡孩子相比會產生許多心理問題。現階段,在學校教育中,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已成為老師們最為頭疼而又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
近兩年的數據及相關預測顯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義務教育階段的城鎮學生將會持續增加。如此趨勢必將對甘肅義務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深刻變革與深遠影響。因此,甘肅義務教育階段城鎮單親學生心理的變化情況予以重視與科學分析,對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教育公共政策將有重要裨益。
二、城鎮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分析
1.殘缺的家庭教育社會學、教育學及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愛和母愛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意義。在單親家庭里,在失衡的“愛的天平”上,父親或母親教育方式容易走向極端,如過分溺愛和保護、簡單粗暴,只重視子女物質需求的滿足而忽視其心理需要,只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忽視其心理健康。更有甚者,一些家長離異后互相推卸責任將孩子視為多余的人而放任自流,有的將孩子視為私有財產不讓對方接觸,使子女產生膽小、怯懦、脆弱、任性、固執、敵對、偏執等心理問題。
2.家庭經濟困難,單親家庭學生絕大多數靠父親或母親獨立承擔撫養和教育費用,因此,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較多。再加上,鄉村的學生到鎮上讀書,鎮上學生又去縣城讀書。雖然國家要求義務教育階段不能收取擇校費,但事實上,有些條件好的學校依然會收一定數額的擇校費。而且,隨著農村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孩子的數量減少,一個家庭最多就兩個孩子,他們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因此,伴隨農村學生向城鎮的涌入,很多問題需要引起關注。一些學生由于自己的家庭情況比較差,自己又無力改變現狀,于是就會對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表現出不滿、憤恨等心理,甚至進行傷害。
3.生活環境的改變,單親家庭學生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是單親家庭子女而不愿主動與他人交往,與人交往時往往采取不合作的對抗態度,對老師的教育、干部的管理感到厭煩,造成不合群現象的發生;家長也因為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希望孩子能爭氣,將來出人頭地,導致對孩子的教育過于急于求成,從而導致大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4.心理封閉,敏感且攻擊性強。單親大學生由于經歷了家庭破損的全過程,父母的行為使他們對社會的認知產生了偏差,心中變得敏感甚至產生壓抑、焦慮等不良情緒,對周圍持懷疑態度。長此以往便會越來越自我封閉,現實生活的偏差開始產生。從而形成孤獨、抑郁心理,消極情緒明顯。
三、對城鎮單親家庭學生教育工作的建議
1.建立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新生入學統一填寫家庭基本情況調查表,由心理學專業教師對單親家庭學生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將所得資料建立檔案。
2.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針對單親家庭學生的共性心理問題進行集體心理輔導,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單獨心理咨詢。若單親家庭學生人數較多,心理輔導教師可分工負責。
3.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廣施愛心。作為任課教師,必須給予思想、行為上的正確指導,才能避免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入歧途。對心理自卑孤僻的單親家庭孩子,教師要多找其談心,讓孩子正視家庭現狀,告訴他們:雖然你們失去了父愛或母愛,但是還有其他的親人、老師、同學在關心你們,老師、同學都沒有看不起你,不要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要用陽光的心態戰勝心中的陰霆。通過生活點滴教會他們做人做事,并為自己未來而努力。用更多的愛給予他們在生活、學習以及精神上更多的幫助,面對他們的錯誤要用特殊的方法處理,更注重思想上的交流,注重人格的培養。矯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對待錯誤處理方法一定要更謹慎,更科學。
4.關注思想變化,爭取家長的支持、配合。父母離異對孩子來說確實是一場非常大的災難,父母的爭吵、分開,給他們幼小的心靈蒙上了陰影,甚至對爸爸或媽媽產生了仇恨。他們往往心情壓抑,不愿與人交往,但實際上大多數父母仍然關心孩子的成長。在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要經常與其家長聯系,給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就子女的教育及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與交流,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并給予家長科學的指導。
參考文獻:
[1]馬麗,相征.重視高校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7):116-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