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英
【摘要】所謂學困生,是指那些在品德、知識、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機構性缺陷,智力和學力得不到正常開發,不能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治的學生。也指在品德、學習、紀律一方面或幾方面暫時落后的學生。
【關鍵詞】雙語教學 學困生 成因 轉化對策藏族地區雙語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我們有足夠的愛心、信心和耐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經過我們的積極努力和真誠付出,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孔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說乎?”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墒菍W困生卻是每個班級都避免不了的,也是每個老師都不愿看到的。尤其在我們藏族聚居區學困生的出現更是不可避免。
一、藏族地區雙語教學中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1.家長重視不足。在我們這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相對落后,人們上學的愿望原本不那么迫切,不那么積極。但經過黨和國家的積極努力,義務教育法的頒布,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推進以及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教育方面的宣傳不斷深入人心,人們開始送孩子進學校讀書,但對于教育三位一體中必不可少的家庭這一塊,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孩子送到學校后,學多少知識,幾乎都成了學校和老師的事,學好學壞一個樣,學多學少一個樣。有些家長認為,“不學習也有飯吃”,競爭意識淡薄,認為打工或做生意照樣可以過上富裕的物質生活,所以他們為了生活打拼,沒有時間督促孩子的學習,任其“自生自滅”。
2.語言存在障礙。由于有些藏族學生從小與家人說自己民族的語言,但上學時父母卻給他們選擇了普通類小學,這樣,就為他們的求學帶來了一些困難。老師在課堂上用普通話講課,他們有的能聽懂,有的聽不懂,也沒有完全理解。由于語言上的障礙,學習上自然出現了困難,尤其在閱讀、作文或在數學課上做應用題的時候困難很多,很難理解題意。時間長了,也會產生厭學情緒,自然變成學困生了。
3.家庭關愛不足。特殊家庭的孩子心理負擔過重,無法安心學習。有一部分學生原本學習也還可以,甚至在班上屬于中上等,但為什么一段時間學習退步很快或者干脆抱破罐子破摔的態度?究其原因,我認為與學生的心理負擔過重有關系。家庭的突發變故或者對孩子的關愛不足,都會導致學生學習的急劇下降而成為學困生,因為他們心里裝的都是學習外的事情,無法安心學習。有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心理原因,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厭學,從而成為學困生。還有一些當地群眾,由于自己在牧場勞作或去別處做生意,看護孩子的任務就落在爺爺奶奶身上,由于老人們年齡大了,文化程度低下,覺得只要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就行了,至于學多少知識沒有要求,這樣,孩子們在思想上就松懈下來,沒有上進心,這也是一少部分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4.頻繁變換的就學環境。有的家長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為了生活,四處奔波打拼。于是,他們走到哪里,孩子就跟到哪里上學。孩子隨家長不停轉學,學習能不下降?哪有信心學習,光是適應環境就得花不少時間,于是,又一些學困生產生了。
5.個人原因。十個指頭有長短,那么在一個班級中也總存在個體差異。有少數學生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基礎薄弱,加上沒有及時補救,知識斷層,時間越久,積累的問題越多,接受起新知識來很慢、也很吃力。他們自我約束能力不強,貪玩,喪失了學習的信心,貽誤了學業。還有些人是因為思想覺悟差,懶惰,不思進取,厭學造成的,這也是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二、解決學困生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查找原因,對癥下藥
1.家長不重視的,要多家訪,多與家長溝通,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對后進生的轉化,單靠學校老師的力量還遠遠不夠的,家長也對學生的進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對于語言障礙造成理解困難的,我鼓勵他們在家適當看看動畫片、聽聽廣播,多看一下帶拼音的課外讀物,學習普通話。在班里舉辦普通話朗讀比賽和故事會,課堂上強調用普通話發言,這樣就可以突破語言障礙,幫助他們在聽懂課堂上的內容,理解題意,促使學習不斷進步。
3.對于特殊家庭的孩子,教師要關心他們的冷暖,關心他們的健康,解除他們的煩惱,取得他們的信任,老師對他們的愛一定要真誠、持久,讓他們感受到班級的溫暖與老師的關愛,使他們重新認識自我,提高自我。4.對于轉學次數多、學習基礎差、厭學的,我除了多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與關心之外,最重要的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了讓興趣幫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可以適當降低對后進生的要求,使他們體驗到學習并不是一件難事,對他們布置作業可以降低難度,減少作業量,循序漸進,但始終要把握好適合他們的度。從而重新激發起學習的興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課外多輔導
因為學困生基礎差,學習習慣差,所以要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補課,把丟了的知識給找回來,把家里給不了的輔導在學校里面更多一些給他們,這樣才能讓他們不至于落在其他學生后面太遠。利用每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從起點開始,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他們進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輔導,針對課堂上存在的問題,盡可能降低坡度,分散難點,幫他們學習一些沒有學懂或掌握的不透徹的知識。
(三)結對子,“找朋友”
對學困生的轉化,光靠老師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因為畢竟一天的時間有限,老師的工作又是忙碌繁瑣的,這時候我讓他們與優等生結對子,找朋友,讓優等生幫助他們,當然是在完全自愿的情況下。優等生肯定很樂意幫助自己的小伙伴,也愿意幫老師排憂解難,我也對優等生提出要求:每天督促他們完成作業,做錯的題講給他們聽,玩耍時叫上自己的好朋友……這樣既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對學困生的學習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輔導,而且優等生在幫助學困生的同時,也鞏固了自己的知識,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當然,作為老師,也要時常督促和檢查,看他們這對“朋友”關系如何,優等生起了多少作用,學困生學到了多少知識,對處的好的“朋友”要多加贊揚,對優等生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要單獨講解,單獨輔導,不能放任不管。
(四)要多褒獎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積極的鼓勵勝過消極的制裁,積極的暗示勝過消極的命令?!睂τ趯W困生,我們要多表揚,少批評,少諷刺,不歧視,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和長處。對于他們取得的一些微小的進步,我都看在眼里,及時鼓勵表揚,使他們燃起希望之火,鼓起繼續前進的勇氣,如在課堂上答對問題時,我會和全班同學一起說:“棒,棒,你真棒,我們要向你學習”,這時,他們臉上洋溢著的燦爛笑容,將是對他們最好的褒獎。每次考試結束后我都會買來一些小禮物,如削筆刀、橡皮、本子之類的文具發給成績有進步的學困生,讓他們在享受成功的喜悅的同時,更堅定好好學習、不斷進步的信念。
(五)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必須常抓不懈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雙語教學中轉化學困生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滿腔的熱情,因為在轉化過程中會經歷醒悟、轉變、反復、穩定這幾個階段,所以出現幾次反復波動也是正常現象。對于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我們必須“反復抓,抓反復”,不灰心,不氣餒,遵循教育規律,因勢利導,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使每一位學困生都能健康成長。我們要認識到,轉化一個學困生和培養一個優等生同樣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