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學宏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整個學習階段中學習方式最容易養成的階段。因此,在信息快速發展的條件下,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培養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成為教學的主要突破口。針對在信息化條件下小學數學學習方式的研究展開討論。
【關鍵詞】信息化 小學數學 學習方式一、信息化條件下加強小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研究的重要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數字化、網絡化、多媒體化和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伴隨著新課標的推出和素質教育的推行,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使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力的教學資源。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方式養成的最好階段,且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是比較強的,因此對學生學習數學方式的探究尤為重要。
二、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方式的弊端
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考,學生背;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不能和諧地發展,所培養的人才缺少自主精神、創新精神。我們認為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方式,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把以教為中心,逐漸變為以學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再到“學會學習”的轉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信息化條件下改變學習方式的策略
1.創設精妙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欲望,使學生學會合作、探索、創新,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有效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數學是一門知識性和綜合性都較強的學科,它不僅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綜合素質。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寬松和諧的合作交流氛圍,合理配置時間資源,提高合作效率。一定要準確把握,正確引導,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究的習慣,合作交流的習慣,培養數學學習的合作交流的精神,能夠通過數學的合作交流學習對實現數學教育目標起到極大的促進和提升作用。
3.教學內容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數學學習內容有時比較抽象,在數學課堂之中,教師可以設計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利用形象生動的圖片以及影像等資料來解釋比較抽象內容。例如,在學習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時,可以利用實物、多媒體等技術對物體進行展示,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運用數學模型,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舉例說明,指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在課后進行數學實驗,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4.重視學習方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小學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于新奇的事物都有強烈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僅僅關注學生的最終學習成績,應該讓學生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而不是具體計算公式和計算數據的字斟句酌,通過授之以漁,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5.引導學生使用網絡信息,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信息化條件下各種網絡工具的影響進一步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教師只有結合實際,創新教學模式,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校應該建立學生自己的網站,在網站中通過疑難解惑以及例題分析等板塊,就疑難問題進行討論以及解答。這種方式不僅僅給予學生好奇以及愉悅的心理,也給家長以及學生等進行交流的機會。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師也可以結合課程內容事先布置作業,讓學生先通過網絡收集學習資料,收看相關的微視頻、同步課堂等,做到先學后教,增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環境不僅僅帶來信息學習方法,更可以高效的促進教師教學。信息化的教育更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合作學習的能力,最終達到先學后教,促進了學生對于問題的更深程度的理解。因此在信息化的大條件下,小學數學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多樣以及高效。
參考文獻:
[1]張艷.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的整合[J].科學大眾,2016,(05):71.
[2]李柳明.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趣味課堂構建與探究[J].亞太教育,2015,(20):1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