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摘要】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外出工作或是旅游,都需要運用到地理知識。鄉土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把鄉土地理融入初中的地理教學,可以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化抽象為具體,方便學生學以致用,強化地理知識。所以,鄉土地理運用于初中地理教學是有重要教育意義的。
【關鍵詞】鄉土地理 地理教學 實踐應用
一、鄉土地理的概念
鄉土地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內容包括本鄉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植被等的研究,根據地理的優勢特點來合理的進行資源利用和生產研究。鄉土地理是區域地理學中的一部分,是根據“鄉土”一詞來劃分的,鄉土地理教學可以是本省的地理也可以是本地區的地理,其內容包括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根據中學課程標準的規定:鄉土地理是必學的內容。學習鄉土地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學校所處的地理區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的實際應用的能力。
二、鄉土地理對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
1.了解家鄉。鄉土地理的范圍主要是對本地區地理及生活情況的研究。將鄉土地理應用于初中的地理教學中,一是可以增加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地理教學除了地形地勢在課本上的展示有相應的衛星圖來幫助學生了解之外,其他的諸如地區農業的生產情況等的記錄并不詳盡,且教材的記錄和實際的情況有一定出入。
二是了解家鄉的地理環境,在現實生活的感悟中對鄉土地理上升到一個理性感知的過程,增加家鄉的親切和屬于感,為以后對家鄉的因地制宜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鄉土地理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和綜合學習的能力,化抽象理論為實際例子,了解家鄉的地理環境,也更理解了地理教學的目的和理念。
2.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鄉土地理是學生了解自己家園的一種直接途徑,通過對地理的學習,去深刻的體會家鄉在發展道路上的艱辛,從而萌生社會責任感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助于初中生在社會價值觀上的引導和增強社會責任感的意識,從而將建設家鄉、報效祖國作為自己今后的學習目標去奮斗。學習鄉土地理,正好可以結合當地的自然經濟等方面的實際發展,增強了地理教學要培養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3.培養實踐能力。當前教學的不足就是學生實踐能力的不強,這是基于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在理論基礎知識上的學習十分扎實,但是對于理論應用于實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不足。相反的,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運用鄉土教學來進行舉例探究和剖析,方便掌握。再者,鄉土地理的范圍就是學生生活的地方,,因此更有利于老師開展野外考察或者野外學習、調查等活動。鄉土地理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地理教學部分,是結合了學生在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的充分學習和理解之后,才有機會將相應的地理方法應用于鄉土地理的學習,為家鄉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所以,鄉土地理的教學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重要意義。
三、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鄉土地理作為初中地理教學的一部分,不應該被忽視和埋沒,在實際教學中引入鄉土地理教學有助于達到初中地理教學的要求,提高學生對地理的認知。
1.結合鄉土地理,培養學生的地理興趣。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動力,只有提高學生的地理興趣,學生才會在學習生活之余去觀察細究身邊的事物。老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地加入鄉土地理的一些例子,作為課堂的理解部分。鄉土地理都是學生身邊的所能感受和去體驗的真實事物,一來老師講解起來比較熟悉和方便,很多教材上尚未來得及的更改的知識也可以及時的傳授給學生。例如,在學習地形地勢的時候,可以課堂來搞一個現場的小調查,調查自己生活的地方分別是什么地形,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怎樣的影響。熟悉的事物往往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二是培養學生的細心觀察的能力,時常觀察身邊的事物,有助于對地理知識的學習。
2.利用鄉土地理,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以小組的形式來分析鄉土地理的研究,各組明確任務,在線下課余時間,去調查了解家鄉的地理知識、氣候地形、經濟的發展及環境保護的實際情況,獲得第一手資料進行分組研究,查閱資料,分析其利弊等并提出相對應的措施,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的思考和學習,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調查和實際分析的能力,而不是僅限于教材上的高談闊論。教材的更新速度必然是跟不上時代的更新速度的,只有深入去探究,探索身邊的地理環境,探索地理的未解之謎,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識和遨游于地理奇妙的知識世界中。
四、小結
鄉土地理對于初中地理教學的意義重大,也是中學地理教學課程標準的內容之一,將鄉土地理充分的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興趣,幫助學生了解家鄉,濃厚家鄉情感,這正符合了教育理念的初衷和目的。所以,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研究還需繼續探索下去。
參考文獻:
[1]張陽位.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6,(27):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