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要】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各個國家邁向國際化的腳步越來越快。21世紀教育發展由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變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問題。作為一種涉外語言,英語標識在世界各地隨處可見,凸顯出英語在國際上的重要性;在很多國際性的文化、宗教、外貿活動中英語是雙方主要交流的語言之一。因此,國家教育部適時推行的新課程標準,對今后提升學生英語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標準中,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做出了詳細的要求。結合新課程環境下英語自主學習的經驗,就新課程環境下如何高效地開展英語教育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自主學習 新課程 英語教學中國許多省市將英語列入學生必修的主要課程之一。在中國傳統教育觀念下,英語教學受到了省市及地方教育部門的極大的關注。在新課程改革要求指導下,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應該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逐步加以改進、完善。在新標準課程教育理念的環境下,英語課堂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受到很多學生及教師的歡迎。對于自主學習目前并沒有一個科學的、嚴謹的定義。一般來講,自主學習主要具有三方面含義:第一,個人學習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是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第二,學生能自主掌控學習的目標、內容、方法。第三,自主學習是依據自身條件和需要,科學制定合理計劃并完成具體學習的學習模式。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學校把英語教學提升到了的重要地位,英語課堂的教學形式也應隨之做出改變。新課標要求,學生在課堂中掌握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聽、說、讀、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提升英語綜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徑。本文從以下方面論述了自主學習在新課程環境下對英語教育教學的作用及其開展方式。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
(一)自主學習的定義
自主學習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自主學習”是指人們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有序的、適合于自身特點的學習活動,是一種有鮮明特點的學習模式。狹義的“自主學習”是以科學指導為基礎,在教師主導下,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學生潛在創造性的學習是教育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我們所說的自主學習是指教師遵循科學依據并在科學理論依據的指導下,使學生積極參與并激發學生創造性意識教育實踐活動。
在新世紀,世界各國進行課程改革形勢的背景下,自主學習應運而生。這種學習模式是一種與當代社會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相適應的創新型學習方式。它以學生學習為本的教育主張為理念,強調了學生學習環境的重要性。從教師方面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就要給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時間。因此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的空間是其進行自主學習模式的前提條件。
(二)自主學習的特點
學生由于其生理特征,求知欲望強,對周圍新奇有趣的知識有很強的求知欲。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在思想中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端正其學習態度、促使其養成適合自己的、科學的、高效的學習方法、讓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現出了以下學習特點:第一,學生是在自我意識的引導下進行的自覺的、有目標的學習。第二,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不是被動的接受。第三,學生是學習行為主體,對自己是否參與活動是有自主判斷力的。
(三)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識別只是作為基礎要求。為能使學生提升英語運用能力,增強其學習效果。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全面訓練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而自主學習則是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發揮了學生主體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思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應從:第一,讓學生明確自身的需要、學習的最終目標。第二,幫助學生拓展學習渠道,通過便利的互聯網讓學生學會搜索相關信息的能力。第三,要學會和同學共同探討學習方法,交流學習體會、學習材料。
二、英語課堂如何開展自主學習
(一)積極探索,勇于實踐
英語教材內容以學生發展為主體,把興趣培養作為學習的基礎,深入挖掘學生潛在動力,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思想為目標,教學過程要循序漸進,不可大步前進,也不能舉步不前。英語教師在進行備課時,要“不為時尚所惑”,對新課程中的“新”,著眼點是要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如何“用”教材上勤思考,而不是在如何“講”教材上費腦筋,要科學地理解和把握新課程的新理念、新內容和新方法,不要為了“新”而“新”,搞花架子、不講時效。同時,教師在進行素材收集工作時,應采取靈活的方式,在充分理解教材基礎上使用教材,利用網絡資源積極尋找與課程相關的資源,靈活運用多媒體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師生互動中積極參與其中,引導學生自己動腦,自行解決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二)不為積習所蔽,實現分組教學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最早對個體差異進行研究的。因材施教是對不同個體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經典概括。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熟知學生學習方面的差異;因此能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分組教學通過小組的方式進行學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習英語動機,提高學習效果。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和獲知范圍,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注意設計創造性問題,發展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大膽發聲,肯定學生回答的同時,及時做出評價,拓展學生的認知范圍,開發學生潛在的求知意識,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對傳統課程的弊端著眼點要改,不要被傳統的、年深久遠的積習羈絆住,防止穿新鞋走老路。
(三)實事求是,科學對待
分組教學結束后,教師應對教學效果進行精心的研判。一方面,給予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能通過課堂小結來正確的衡量自己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在我國,英語作為常用外來語言,教師應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足夠、適當的自主學習時間,這是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不可缺少的條件。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是現代課堂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本質區別。實事求是總結課堂教學效果,不要走過場,不要讓自主學習模式流于形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三、結語
英語作為新課程標準下教育的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顯現,英語學習活動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過程,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還與學生自身的、外界環境等因素有著密切關系。英語教學的關鍵在于讓新教材、新教法、新思路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從基礎教學抓起,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激發學生“自主探求”的興趣和與欲望,讓學生在主動求知的愉悅氛圍中完成教師設計的教學任務,達到教師與學生“雙贏”。在教育改革大潮的形勢下,自主學習的教育模式會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更加豐富、完善,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都應為我國教育的新課程改革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建平.聚焦新課程.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文濤.論有效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2).
[3]郭友.教師教學技能.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4]程方平.課堂教學過程操作策略全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
[5]周小山,嚴先元.新課程的教學思路與教學模式.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6]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