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良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等方法,結合當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實踐的觀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概念與分類、開發以及開發的主要原則和途徑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建立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理論結構和體育課程資源庫。
【關鍵詞】體育課堂教學 資源開發 優化在我國現階段學校體育深入改革過程中,存在的最顯著也是最根本的問題之一就是體育經費投入總體水平偏低、體育場地器材供給不足,體育設施資源利用有限等導致為學校教師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標準提供不了充分的條件。在這樣的背景下,對現行學校的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研究就顯得非常必要。
1調查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2010年3月對我初中學生550多人作為調查對象,年齡在13~15周歲之間。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獻資料研究法、實驗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
2研究過程
2.1體育器材的開發——發揮體育器材的多種功能
一物多用,根據器材特點開發其多種功能和用途,是解決器材品種少的好辦法。例如:
(1)欄架——可以用來跨欄,也可以用作投和射門,還可以用作鉆越的障礙等。
(2)跳繩——可以做繩操、斗智拉繩、三人角力、夾拋繩、跳移動繩、繩球、繩投擲、跑蛇繩、二人三足跑、標志線、踩龍尾等
2.2“自制體育器材與一物多用”專題研究,
根據學校實際因地制宜收集與自制器材,挖掘器材的多項功能,服務于教學推動學校體育新課程的實施,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我們共重點研究8個項目,提供“一物多用”實例270多種(見表1、2、3)。
2.3現以車輪胎為例,介紹其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2.3.1在“跑”教學或訓練中的應用
2.3.1.1.起跑。在蹲踞式起跑中,前幾步必須跑在規定圈內,可以改進起跑后抬體過早,提高起跑后加速度。
2.3.1.2.步頻練習。按年齡不同,設計不同的間隔距離(一般以1.20~2.00米為宜),進行行進間大步跑(或改用定點后蹬跑)。
2.3.2在“跳”的教學中的應用
2.3.2.1跳單雙圈。解決跳遠中的單跳雙落技術,同時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又免于教師畫場地。
2.3.2.2助跑。3至5步助跑在跳遠中的應用,距離根據年齡而定。
3結果與分析
3.1自制教具前學生在體育課上經常玩的項目的調查
由表4可知,在男生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籃球,占71.6%,其次是足球52.8%,羽毛球34.8%,乒乓球28.8%。在女生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羽毛球,為76.6%,其次是籃球,占46.4%,接下來是跳繩36.5%,乒乓球33.3%。
3.2自制教具后學生對傳統運動項目或新興運動項目喜歡的程度
在男生中,健身器材占了47.3%,其次是游戲43.9%,而女生中游戲占了62.2%,接下來是呼拉圈42.3%,器材健身37.8%,健美操31.5%(見表5)。
4結束語
通過幾年來的研究,提供大量的“一材多用”實例,豐富了教學內容,更新了教學手段,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實現體育新課程的目標。推進體育新課程改革,開發課程資源,途徑是多渠道的。基層學校和教師要充分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體育資源,不斷探索基層學校體育新課程改革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吳本連.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之我見[J].體育教學,200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