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其其格
【摘要】結合幼兒一日生活環節的規范化、標準化的6S安全管理的經驗,從整理衣物環節、進餐環節、飲水環節、午睡環節、洗手環節、如廁環節等方面簡單闡述幼兒一日生活環節的改進策略,提高幼兒一日生活的安全水平,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 一日生活環節 改進策略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安全管理是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具體體現,科學的一日生活環節是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幼兒品德和行為習慣廣泛地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處事之中。下面從幼兒整理衣物環節、進餐環節、飲水環節、午睡環節、洗手環節、如廁環節等方面簡單闡述幼兒一日生活環節的改進策略,從而優化幼兒園的安全管理,提高幼兒一日生活的安全水平,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一、整理衣物環節
更衣室是幼兒每天入園后要接觸的第一個環境,也是家長來幼兒園后接觸最多的班級環境。幼兒的一日生活從更衣室開始,對幼兒的自理能力、自主獨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起著教育性、啟發性作用。我園在班級常規管理工作中全面實施6S標準化管理,更衣室的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定名、定點、定容、定量等6S管理,幼兒進更衣室后根據自己的學號自己脫衣服、疊衣服、換鞋、放書包,幫助幼兒養成規范化的自我管理意識和獨立意識,并且有效避免擁擠而產生的安全隱患。
二、進餐環節
進餐環節是幼兒一日生活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健康成長和良好習慣養成的催化劑。如何給幼兒創設安靜、舒適、整潔、民主、輕松愉快的進餐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創設了不同的進餐環境,如蒙氏班根據混齡幼兒的特征,進行了值日生制度,進餐之前一名大組孩子帶領一名小組孩子按照人數去拿餐具,并把擦嘴巾和餐后流程圖(擦嘴巴、送餐具、漱口三次、擦桌面、放椅子、清掃地面等)放到每組桌子中間;盛飯是孩子們按組自己有序排隊動手盛飯和菜;吃完飯后孩子們自己送餐具,并鼓勵孩子自己擦嘴、漱口;全部孩子吃完飯后由值日生來擦桌子、掃地、放椅子、送飯桶。大、中班因孩子多,所以由教師盛飯,孩子們按順序傳飯;并吃完飯后孩子們自己送餐具,自己擦嘴、漱口;全部孩子吃完飯后,由值日生擦桌子、掃地、放椅子、送飯桶。這樣的進餐環境,有利于培養幼兒文明衛生的進餐習慣,正確使用餐具,懂得初步的進餐禮儀。
三、午睡環節
午睡環節是幼兒養成自我意識、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務能力的最有效場地。創設安靜衛生的睡眠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的睡眠習慣和自我服務(例如穿脫和折疊衣物、整理被褥)能力。孩子們吃完午飯后自覺進入午睡狀態,教師從小班開始培養幼兒良好的睡眠習慣和自我服務能力,其基本步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進餐前值日生拉好床放拖鞋、吃完飯后拖鞋上床、脫衣服疊整齊后放在枕頭旁邊或床尾、起床后值日生疊被子、把床退回原處,等等,這些幼兒的日常生活環節,都在休息室獨立進行,有效促進了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務能力,而且避免了幼兒安全隱患的存在和發生。
四、洗手與飲水環節
幼兒的洗手、飲水環節都會在盥洗室中完成。洗手、飲水也是幼兒一日生活中多次重復進行的環節,所以養成勤洗手習慣、排隊喝水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盥洗室的環境可以用圖片的形式把洗手步驟加以呈現,幼兒能一目了然知道洗手“七步法”,讓環境發揮最大作用。同時在喝水的位置可以提示幼兒排隊喝水、不擁擠,地面上用箭頭標示出幼兒接好水后應站在相應的位置喝水,以免幼兒之間擁擠推讓等;還在水杯上貼個標志,讓幼兒知道每次要打多少水,以免幼兒打太滿而灑水或少喝水的現象;放回水杯時,每個水杯底座都標著幼兒的學號、放水杯的位置和方向,避免了幼兒混拿水杯和亂放的現象。通過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的盥洗室環境創設,幫助養成講究飲水衛生、養成會主動喝水的好習慣,并避免喝水和洗手的環節中因幼兒太擁擠,而出現安全事故的發生。
五、如廁環節
如廁環節是幼兒一日生活環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幼兒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環節,因此我園根據6S精細化管理理念,對如廁環節進行了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的安全如廁環節,并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合理布置了如廁的環境。如對于小班的幼兒應該更關注他們上廁所時應怎樣脫褲子、穿褲子等,可用形象的圖片來引導幼兒。對于中大班幼兒可以進行一些規則的要求,如上完廁所記得沖沖水,講衛生,小手洗干凈等。例如,幼兒入廁時,在衛生間外面排隊等候,翻牌入廁,幼兒通過標牌的顏色和號碼站在外面等候,入廁標牌方便幼兒了解衛生間使用情況,更好地疏導了秩序,形成了良好的素養。
總之,通過幼兒一日生活環節的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的管理,幼兒的自理能力、自我管理和服務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幼兒成為自身日常生活的主人,讓日常生活環境發揮最大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郭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及管理[J].教育導刊,2016,(07):60-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