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雪云
【摘要】普通中學設置的各門學科中,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那么,怎樣在中學音樂欣賞課中喚醒學生的音樂感覺呢?這就要靠中學音樂教師按照新的課程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耳、眼、手等感官來感受音樂。就中學音樂欣賞課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音樂欣賞 音樂創新教育 地位 作用音樂欣賞是人類訴諸于聽覺的感性活動,它能喚醒人的音樂感覺提升人的藝術修養。托爾斯泰曾說:“我喜歡音樂勝過其它一切藝術。”黑格爾曾說:“音樂是精神,是靈魂,它直接為自身發出聲音,引起自身注意,從中感到滿足……音樂是靈魂的語言,靈魂借聲音抒發自身深邃的喜悅與悲哀,在抒發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樂把內心深處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動化為自我傾聽的自由自在的,使心靈免于壓抑和痛苦……”
一、情感體驗在普通初高中音樂欣賞課中的重要性
從心理學上講,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是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的,并能很好地體現個人的修養。從實踐教學中,情感體驗是可以獲得和培養的,因此,在普通中學的音樂欣賞課中,學生可通過大量的音樂實踐得到情感的體驗、抒發、產生一定層次的認識、評價、鑒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修養水平。音樂中的投入、想象、聯想、思考的范圍是廣闊的,是不可造型的藝術,并在瞬間或長期都可以有著不同層次的情感。音樂本身來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現,在此基礎上得以提煉和升華,情感也隨之加重。音樂藝術是綜合的藝術,它所包容的內容萬千,是其它任何藝術不可替代的,所以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
二、讓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中獲得情感的體驗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方法獲得情感體驗。在最初可選擇一些膾炙人口的名曲,如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學生直接接受音樂的感染,打破了學生對音樂欣賞的神秘感,使學生感到能聽得懂音樂。在反復欣賞時,還會聽出不同的樂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結構,作品的風格等,調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2.通過音樂自身的內容(音樂的要素)來進行情感的體驗。音樂藝術自身就應是美的化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做一些節奏練習,體會音樂的變化。
3.根據普通中學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通過音樂欣賞課中的情感體驗豐富、完善學生的情感世界。在中學生們青春期的心理活動的發展過程中,有一點就是情緒,情感的日益豐富,表現為充滿活力,有熱情,重感情的特點。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樂欣賞課中都能得到體現,為學生提供了一方情感體驗的熱土。
4.與時代相結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獲得情感體驗。情感的表現可體現在古典音樂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樂之中。學生平日所接觸的是大量的通俗音樂。如在課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課上找一點時間,機會給學生們自己,5~10分鐘,聽一些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可以放松他們緊張的神經,建立師生的溝通使學生的音樂情感得已自由的發揮,課前教師要進行篩選。
三、課內外相結合
要學好音樂欣賞,要從課內外多方面啟迪學生感受音樂、產生情感共鳴并引導學生探究音樂作品內涵。從課外,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與課本欣賞課題相關的各種資料,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錄下各種美妙的聲音,配上自己的解說,制作成一個有關音樂專題的片斷。
從課內,首先用這堂課的主題音樂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課堂,讓學生產生一種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讓學生隨心所欲地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展現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緒體驗。表達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畫筆繪出抽象的線條、不規則的圖形或具體形象的實物實景來表達的;也可用樸實或華麗的文字語言、詩歌、散文的形式來表達的;還可用舞蹈形體動作來展現。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里,提高了學生的欣賞分析能力,最終使學生的審美體驗、審美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四、音樂欣賞對學生個性的培養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個性的發展,是我們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所要思考的問題。過去的音樂欣賞活動,語言幾乎成了表達、交流的唯一工具。這種教學方式,僅能滿足一部分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卻往往讓另一部分更善于運用其他表達方式的學生明顯地處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而久之,一部分學生將對參與音樂體驗的表達活動喪失信心。在音樂欣賞活動設計中,應注意為學生提供各種表達途徑,如:表演、繪畫、歌唱、朗誦、等方式。并引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鼓勵他們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總之,多方位地讓學生自主體驗和學習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別開生面的優質欣賞課,從而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感受和理解音樂的欣賞分析能力,提高審美能力,最終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