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山
【摘要】隨著信息化教學如火如荼地全面推進,多媒體技術、網絡化教學使我們的教學手段豐富起來。以前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被現代化教學手段取代?,F在,學校每個教室還保留著黑板,如何使黑板在新教學理念下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在什么狀況下適用板書輔助我們的信息化教學?就這些問題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板書 信息化教學 教學設計在比較多媒體信息化教學手段與黑板特點后,筆者認為宜各取所長,優勢互補。黑板板書可以解決我們信息化教學手段解決不好或無法解決的問題?,F在,每個教室為什么都還保留有黑板,保留的黑板為什么我們不加以利用,何時使用,又如何使用,那么在什么情形下運用板書呢?
一、必須在一行顯示且屏幕顯示不了時
1.句子過長
有些內容要一氣呵成,在一行內完全顯示,語句較長時,顯示屏、投影幕就捉襟見肘了。
如某些化學方程式較長,一屏顯示不了,斷行不利于教師講析,不利于學生理解。比如,化學方程式過長,應是一行顯示,電腦屏幕就只能自動折行顯示了,就像現在我們看到的效果,難以形成整體概念,明明是左右兩部分內容,現在。
2.有些內容,斷行書寫容易產生歧義,甚至出錯
如計算機語言課上,有些命令必須在一行上完成,用屏幕顯示,就必然會斷行縮小字體,而斷行又不符合語法要求,縮小字體學生又看不清,用黑板板書就能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
如《網絡設備互聯》命令:
Switch(config-ext-nacl)#deny tcp 192.168.2.0 0.0.0.255 192.168.200.1 0.0.0.0 eq ftp
用屏幕顯示,學生看到的是兩行內容,而實際應在一行上輸完,如學生在實際操作時,回車換行分兩行輸,計算機就認為是兩個命令,就會出錯。
3.有較多文字需學生筆記時
不要過于高估學生從PPT當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除非資質非常出色的學生,多數學生都缺乏看著一頁頁幻燈片就能在記憶中有條理地留存下來的能力。
在黑板中可以呈現更多的文字內容,PPT等信息化手段往往是文字信息量不足,光有PPT,學生的知識就會很松散,不適用于以后復習,對于習慣做筆記的學生,板書才是更好的選擇,尤其是較高層次的教學,如中職、大學的教學中,教師有大量的教學講義,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好板書,學生做好筆記,課后進行整理總結復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利于把知識的學習由課堂延伸到課后。
另外,教師結合PPT相應內容,在黑(白)板上留下重要的標題、概括性的文字,有利于學生隨時掃視,不斷強化學習內容,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理論,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有了老師留存在黑(白)板上的板書,有利于學生克服遺忘。
二、利于數理公式推導、理論求證
板書在闡述公式推導,表達式的形成尤其效果好,板書可以展示推導的關鍵步驟,成為思考的推動力,在數理學科教學上,公式推導,理論論證,用板書一步步推進,教師的融入度更好,學生的帶入度也更強。
在數理課上,教師嘴巴說出來的是有大有小,有先有后,有因有果的邏輯關系,學生耳朵聽到的不能仍然是一片又一片的PPT,而應該就是有利于他們理解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在運用板書進行人與人互動、響應與反饋的效果遠勝于人與機器PPT的交互響應與反饋。
三、構建知識理論“樹”
在一節課知識框架的建立,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時,運用板書更有助于整體把握。
PPT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很難表達多層次的概念系統。它總體形式就是一片一片地翻。當然,你片里的內容可以打上序號串聯起來,但是你就沒辦法同時把一個知識樹展示出來,于是學生是仍然感覺不到什么層次的。黑板就可以供你一步一步地畫這棵“樹”,隨著PPT的不斷翻頁,黑板上漸漸長出一棵或幾棵“樹”。
四、教師可以即興揮灑
真實的一堂課的教學,不是教師“走程序”,不是對教學設計“照本宣科”,一個知識淵博教學能力出色的教師,上課時講到生動處常常即興發揮,思緒天馬行空,板書功能很好地給他們提供一塊施展才華的舞臺,所以劃定一定的區域用來做發散性的臨時板書,隨用隨擦。板書彌補了信息化教學在這點上的不足。
總之,在計算機信息化教學大行其道的今天,板書不僅不會被PPT、視頻等教學工具替代,板書的展示功能在減弱,板書對學生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習慣養成的身體力行作用,板書的概括知識作用與適宜教師即興揮灑作用,將使它找到新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克東,謝幼如.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
[2]盛群力,李志強.現代教學設計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