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
【摘要】高中地理的學習更需要學生有良好的記憶力,不僅僅能夠識圖,還能夠記圖,并且運用這些圖來學習和理解、記憶知識。通過對教學經驗的積累,提出幾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
【關鍵詞】高中地理 核心素養 途徑高中地理的教學意義,不是為了滿足高考要求,而是站在人文的角度上,來對不同區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等進行理解,讓學生可以從理性的角度來認識和分析我們的世界,拉近世界的距離,增加學生的眼界。同時也通過認識和欣賞我們的世界,來知道如何保護這個世界,如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在解決問題方面,也能常識從自然要素的聯系出發,更好地規劃人類的活動,降低對自然的綜合影響,與自然和諧共處。培養高中生學習地理的核心素養,在理念方面,重視人地觀念的培養;在學習方面,重視讀圖能力的培養;在應用方面,重視實踐地理知識能力的培養。
一、培養人地觀念,更好地認識高中地理
地理學科不僅僅是“地”的知識,更是一門“人與地”關系的知識,以“人地研究”為主線,形成人生命高質量、終身發展的地理意識,這是一種科學的生活態度,也是對未來建設者的一種理念要求。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并且落實正確的環境觀和人地協調觀,這些都是需要在學習高中地理中逐漸培養的核心素養。堅持“人地觀念”,才能夠以正確的出發點來學習地理知識,不是去征服自然,而是更好地適應,與自然和諧共處。從這樣的理念出發,學習地理知識,會更懂得如何保護我們的地球,改變環境污染、資源枯竭、人口膨脹等棘手的問題,從自身做起。運用“人地觀念”來學習地理知識,也有利于德育教學活動,并且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培養地理學習的責任感,以及保護行動落實的迫切感。同時也為我們的地球,我們的祖國產生深深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提高個人的得到高度。
二、培養讀圖能力,更好地學習高中地理
高高中地理教材中圖占據很大的一部分教學精力,教師通過圖來講解地理知識,學生通過圖來理解和記憶知識,學生的讀圖能力是重要的學習素養。在教學前,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圖進行細致的閱讀,并且在課前討論從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做好標記;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針對圖的內容進行解析,讓學生自由討論,并且得出本文可能所要講解的重點,將其作為教學的方向,也提供給學生更加清晰的教學思路;在教學環節中,通過對圖的解析,將幾部分的教學內容串聯起來,理順學生的學習思路,而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更為便捷的教學途徑;在教學鞏固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其它的幾張地圖,然后讓學生根據本堂課所學,對圖上的圖標進行解釋,對知識進行二次鞏固。而且也可以作為學生課下復習鞏固的途徑,幫助記憶知識;課下,教師可以布置繪制地圖的任務,讓學生根據課堂所學繪制各種主題的地圖,將主要信息標注一下,有利于自己的記憶;在地理知識檢查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地圖的形式,來提問或是小組學生競答的形式進行。
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除了日常的大量練習之外,還可以利用學生假期出游或是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等,來進行對地圖的深入理解,并與其他同學談論心得。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識圖,并豐富識圖手段,通過多媒體來展示三維立體地圖,令地理學習也能夠充滿科技的色彩,吸引學生,培養地理學習興趣。
三、培養實踐地理能力,更好地使用高中地理
地理知識不是“紙上談兵”的簡單理論,而是在生活中有較大利用價值的。培養地理學習核心素養,實踐地理的能力是關鍵。教師需要從生活實際入手,逐步完善地理思維能力,強調生活即課堂,通過直觀的表象,刺激學生的認識,學會如何綜合要素,進行全面的分析。實踐地理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演繹和推理,從建模到廢模,形成個別到一般的思維模式,如學習河流特征時,以其它河流為例,了解其流量、汛期、結冰和含沙量等特點,表現河流的主要特征。進而針對黃河進行特點分析,并劃分中游、上游、下游等,部分河段還需要考慮凌汛。通過一般到特別的學習,再遇到河流的信息分析類題目時,學生能夠自覺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分析到位。且能夠對不同的河流進行信息的區分,再加上周圍的地理特征,學習的連貫性加強,知識更成體系。幫助學生掌握如何確定事物之間相同和相異,客觀全面地認識事物。比較要有供比較的對象,如不同的國家;也要有比較的指標,如人口數量、耕地面積等。同時,學會對事物情進行判斷。判斷由概念組成,是指以實踐為基礎反映現實的結果。分析是把一件事情、一個概念、一種現象分成組成部分,以此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主線,解決問題。對地理知識的鞏固和學習時,建議教師可以從生活現象出發,從旅游等學生喜歡的話題入手,展開學習。并且發揮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引發他們對未知問題的自主探索,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紅.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與培養策略[J].教育探索,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