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妹娟
【摘要】隨著兒童舞蹈教育的普及與發展,兒童舞蹈教學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分析了當前兒童舞蹈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探討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兒童舞蹈教學 問題 對策舞蹈不僅是兒童的一項娛樂活動,同時也能有效推動兒童綜合素質的發展,對兒童的身心健康以及美的體形的塑造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當前的兒童舞蹈教學中,還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例如追求技巧化、功利化,以及教學不規范、不嚴格等,許多兒童舞蹈教師教學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專業的舞蹈技巧,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這樣的舞蹈學習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同時對于學生肢體的自然發展也會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兒童舞蹈教師還需要及時提高認識,認識到舞蹈教學對兒童成長的真正價值,這樣才能以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舞蹈技能,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一、教學內容應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
兒童由于年齡較小,心理和認知與成人都有明顯的區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意內容需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安排合適的學習內容。兒童的生活中大多被玩耍和游戲占據,科學合理的游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生活認知,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兒童舞蹈教師在教學中應當使教學內容更具“游戲性”,讓學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成長,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有效增強學習效果,使學生能夠在舞蹈的學習中不斷提升。例如,教師可以選擇節奏性強的音樂作為背景,然后帶領學生跟著音樂節奏模仿小熊,包括小熊出門、小熊買菜、小熊吃飯等一系列活動,這樣的內容較為簡單,符合兒童的心理認知特點,同時還能將游戲動作融入到舞蹈中去,實現了教學內容的“游戲性”,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舞蹈學習中的樂趣所在。
二、舞蹈的創作應符合兒童的生活特點
舞蹈是在不斷的創作中進行的,但是,當前的兒童舞蹈教師創作的大多是抒情性舞蹈和技術性舞蹈,兒童的認知水平有限,可能無法充分的理解抒情性舞蹈所表達的情感,而技術性舞蹈有一定的難度,同時趣味性不夠強烈,這樣會影響兒童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舞蹈的創作中,應當更加符合兒童的生活特點,不斷豐富舞蹈的形式和內容,增強舞蹈的趣味性,在符合兒童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舞蹈技能。例如,兒童的生活中大多是游戲、動畫片、玩具等內容,以玩耍為主,那么教師在創作舞蹈時,可以加入動畫人物、花鳥魚蟲、神話傳說等內容,將這些兒童感興趣且易于理解的內容編成舞蹈,塑造出鮮明生動的舞蹈形象,使兒童的舞蹈學習向多彩性方向發展。
三、舞蹈形式應符合舞蹈“動”的特點
舞蹈是動的藝術,兒童大多活潑好動,因而符合舞蹈“動”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使舞蹈形式更加符合舞蹈本身的特點,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領悟舞蹈的特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教學更加活潑、律動性強的舞蹈,讓學生的肢體可以得到充分的鍛煉,在舞蹈的學習中不斷發展四肢的能力。除了讓舞蹈動作“動”起來,同時也需要使舞蹈所表達的內涵動起來,盡量選擇兒童熟悉的、內容積極向上的舞蹈題材,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習的舞蹈,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向健康、陽光的發展。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喜愛的玩具融入到教學中,在兒童的心中,這些玩具是鮮活的、具有生命力的,當玩具能夠融入到舞蹈中,學生仿佛就在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跳舞,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有效加強學習效果,增強舞蹈的趣味性。
四、舞蹈教學應促進兒童綜合素質的發展
舞蹈是促進兒童綜合素質發展的藝術,科學的舞蹈教學可以培養兒童對生活的認知,促進兒童心理和智力的健康發展,進而推動兒童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兒童舞蹈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對兒童綜合素質的教育。在教學舞蹈之前,教師應當進行舞蹈情節內容、舞蹈形象的教學,為學生解釋舞蹈所表達的意思,并帶領學生一起分析主題思想、情緒格調等,這樣才能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學習舞蹈技巧的同時增加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并在此過程中培養自身的學習能力,這不僅是舞蹈學習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學生在未來長遠學習舞蹈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舞蹈功底較強的學生可以作為領隊帶領其他學生一起練習,幫助其他學生克服困難,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這樣可以有效加強學習效果,還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相互幫助的意識,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
綜上所述,舞蹈是陶冶情操的藝術活動,能夠給人帶來更多美好的情感和體驗。在兒童舞蹈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讓孩子們能夠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在輕松的環境下提高舞蹈技能、收獲更多。
參考文獻:
[1]李明澤.兒童舞蹈教育初探[J].大舞臺,2012,(01).
[2]花芳.有關兒童舞蹈教學的幾點建議[J].科學大眾,201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