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財經大學 旅游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北京市旅游經濟區域差異實證研究
馬慧強,劉美琪,弓志剛
(山西財經大學 旅游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北京市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歷史悠久,具有十分廣闊的國內外旅游市場。北京市旅游經濟發展迅速且較發達,旅游經濟對城市發展拉動作用明顯。力圖求證北京市旅游經濟區域之間是否存在差異,差異是否明顯,具體差異表現在哪些方面,探索性地構建旅游經濟區域差異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因子分析法、聚類分析法等方法對北京市16個區縣的旅游經濟進行差異進行科學測度,發現北京市各區縣旅游經濟差異明顯,進一步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根據分析評價,提出促進北京市各區縣旅游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旅游經濟;區域差異;實證分析;北京市
北京市旅游產業起步較早、發展較快,近幾年來北京市旅游經濟總量明顯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大幅提升,但北京市的旅游產業在發展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有待探討,如旅游產業區域發展是否均衡、旅游產業結構是否合理、旅游產業投入是否存在不足、旅游產業配套設施是否足夠完善等。本文力圖求證北京市旅游產業區域之間是否存在差異、差異是否明顯、具體差異表現在哪些方面、怎樣處理。本研究擬對北京市旅游產業未來的持續與健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既有利于從宏觀的角度討論北京市旅游的科學定位與如何發展旅游,又有利于促進北京市旅游產業結構調整、旅游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羅馬學者馬里奧蒂[1]首次從經濟學的角度對旅游現象進行了系統剖析;Zhang J[2]的研究認為,國際旅游對區域旅游經濟差異的影響是非常大的;Baidal[3]研究了不同的區域發展政策對西班牙旅游者旅游地選擇和旅游區域經濟差異模型演化的影響;Bichaka Fayissa[4]分析了非洲不同地區發展旅游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同影響。 國內學者對旅游經濟區域差異問題也展開了多方面的研究。Wang Shu-xin[5]等對我國入境旅游經濟的區域差異進行了研究;汪德根、陳田等[6]從區域空間差異的視角切入,以省市為研究的空間尺度,對我國旅游經濟的現行空間格局進行了分析研究;張佑印、顧靜等[7]運用區位熵模型、產業結構變動指數等計量模型,對中國各個區域的旅游產業結構變化進行了空間格局分異的綜合研究;鐘家雨、柳思維、熊曦[8]分別從全國和東中西三個區域對我國旅游業與城鎮化協同發展的區域差異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由于國外在旅游區域經濟分析的研究中重應用輕理論、重個案研究輕系統分析等研究傾向,導致對旅游區域經濟分析與研究的系統理論和方法至今仍未形成。我國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區域旅游經濟的綜合實力分析方面,以及對區域旅游差異的各種影響因素的測定,區域旅游經濟質量與趨勢預測研究,區域旅游經濟差異縮小的相關對策研究[9]。本文將北京作為案例地,對北京市16個區縣旅游經濟是否存在差異進行測度研究,以提高北京市的旅游經濟水平和促進北京市旅游業更好的發展。
北京市旅游資源豐富,產業發展成熟度高,旅游經濟發達。2014年,北京市的旅游經濟總額達到4280.1億元,旅游人數突破2.6億人次,比2013年增長了8%以上。其中,入境旅游427萬人次,國內旅游1.6億人次,本市居民1億人次。在投資方面,旅游相關產業投資總額600億元,全市共有星級飯店554家,營業收入255億元,旅行社1602家,A級旅游景點227個,全市全年A級景區共接待游客2.8億人次,營業收入65.8億元,國內外旅游市場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
3.1 評價指標體系構架
本文主要選取以下指標(表1):①反映旅游產業經濟規模的指標。在評價一個地區旅游經濟水平時,往往會考慮到旅游產業的經濟規模,本文選取“旅游總收入、接待游客總人數”兩個指標來反映旅游目的地旅游產業的經濟規模。旅游總收入是指由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創造的旅游支出而形成的經濟總收入;接待游客總人數包括國內、國外游客人數。這兩項指標的數值越大,意味著目的地旅游產業的經濟規模越大。②反映旅游產業經濟貢獻的指標。評價一個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狀況時,會考慮到該區域的旅游產業對所屬地區發展所做出的經濟貢獻。因此,本文選取“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旅游企業數量”作為反映旅游經濟貢獻的指標。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能夠體現旅游業在地區經濟中的地位,該項指標與“旅游企業數量”一樣,指標越大說明對所屬地區經濟的貢獻越大。③反映旅游產業基礎動力的指標。一個區域旅游產業的基礎動力是評價一個地區旅游產業經濟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選取“各地區常住人口、星級景區數量、人均GDP”作為評價旅游產業基礎動力的指標。以上三個指標能較好地體現對旅游產業發展所起到的基礎支撐作用,數值越大,說明該區旅游業發展越好。

表1 旅游區域差異評價指標
3.2 評價體系分析方法
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能通過對原始變量的標準化處理,消除各個變量之間數據差異性的不匹配性以及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通過因子分析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指標的質量[10]。用因子分析法實施評價、對地區旅游數據進行分析,能夠準確地對結果進行評價,可較好地反映某一地區旅游產業的經濟績效,進而可將各個地區的旅游產業經濟績效進行對比分析,提出對各區旅游發展有力的對策與建議。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步驟是:構建原始的數據矩陣、數據標準化、計算樣本相關系數矩陣R、求相關矩陣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選擇主成分變量、構建綜合評價函數、運算過程的輔助實現。
4.1 數據收集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北京市的16個區縣,通過因子分析法對北京市旅游產業進行實證研究。文中使用到的北京市旅游產業經濟績效指標來源于相關年份的《中國旅游年鑒》、北京市各區縣2014年《旅游統計年鑒》數據、各區縣旅游發展委員會公布的統計信息、各區縣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4.2 實證分析


表2 樣本KMO和Bartlett球度檢驗結果

表3 特征值與貢獻率

表4 旋轉成分矩陣
由表2—4可知,主成分1為旅游總收入、旅游企業數量、接待游客總人數、各地區常駐人口、星際景區數量、人均GDP,主要反映經濟規模因子。主成分2為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反映經營效果因子。本文開展了對旅游產業區域差異的分析研究,上述兩個主因子能從不同側面反映旅游產業經濟績效,并最終得出一個綜合評價得分,各因子得分排名見表5。

表5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因子得分系數和是由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和變量標準化值計算得出,表達式為:
F1=0.256X1+0.221X2+0.243X3+0.038X4+0.190X5+0.147X6+0.205X7
F2=-0.046X1+0.157X2+0.136X3+0.716X4-0.464X5+0.017X6-0.105X7
根據選擇的公因子,確定權重數即方差貢獻率(各主因子的方差占全部總方差的比重),加權求和計算所選取樣本的北京市各區縣旅游產業經濟績效綜合指標,公式為:F=0.740741×F1+0.259244×F2,結果見表6。

表6 2014年北京市各區縣因子得分與綜合得分
聚類分析:本文在通過因子分析法所得出的各區縣旅游產業經濟績效綜合指標的基礎上,利用k平均值聚類分析法做聚類分析。k均值聚類是用戶指定一個數據點集合和需要的聚類數目k,依據某個距離函數反復將數據分入k個聚類中,分類結果見表7。本文將北京市各區縣的旅游產業大致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東城區;第二類——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延慶縣;第三類——昌平區、密云縣、懷柔區、豐臺區、門頭溝區、大興區、房山區、平谷區、順義區、石景山區、通州區。

表7 k平均值聚類結果
4.3 結果分析
北京市各區縣旅游產業區域差異的綜合得分分析:根據北京市各區縣綜合得分結果可見,綜合得分較高的有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大興區、房山區、通州等區排名較靠后。整體上看,北京市旅游產業呈快速發展的趨勢,但各地區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2014年北京市旅游經濟績效綜合得分的平均值為0.1621,有6個區的綜合得分超過平均水平,占總體的37.5%。旅游經濟績效綜合得分最高的是東城區,是綜合得分最低的通州區的2.7053倍,可見北京市旅游經濟兩極化嚴重,存在較大的區域差異。
北京市各區縣旅游產業區域差異的主因子得分分析:通過分析各區縣的主因子,可了解各區縣旅游產業經濟發展水平的現狀,得出對旅游產業經濟績效影響交大的因子。區縣的主因子得分越高,該區域的經濟績效得分越高[11]。在總方差統計表中可知,經濟規模因子在所有因子中所占比重最大,達到74.07%。這說明經濟規模因子對旅游產業經濟的影響最大,即旅游產業的經濟規模在旅游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在所有樣本中,東城區的旅游總收入、接待游客總人數、旅游企業數等與其他區縣相比具有較大的優勢,這使其綜合得分排名位居第一位。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即經營效果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25.92%,其中東城區、延慶縣、懷柔區得分較高,說明這些區域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與其他區相比有明顯優勢。此外,延慶縣經濟規模因子得分較低,但由于具有得分最高的經營效果因子,使延慶縣在總排名上仍位于較靠前的位置,說明旅游產業的經營效果與經濟規模共同影響著旅游產業的經濟績效。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經濟規模對旅游經濟績效影響最大,區域經濟對旅游公共服務等要素投入有著巨大影響,區域經濟好的地區有較強的經濟能力,能通過加大對旅游的投資力度,優化旅游基礎配套設施,提高當地的旅游經濟水平。同時,經營效果因子對區域旅游經濟影響也較大,例如北京大興區的經營效果因子得分較低,導致其總排名靠后;延慶縣由于擁有較高的經營效果因子得分,使綜合得分大幅提升,說明經營效果因子同樣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經濟規模較弱帶來的差距。
綜上所述,在發展旅游產業的過程中,政府機構應綜合考慮旅游產業的經濟規模與經營效果兩個方面,不能忽視旅游產業發展帶來的經營效果或一味注重其經濟規模的發展,應制定科學的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減少區域差異,提高整體旅游經濟水平[12]。
北京市各區縣旅游產業區域差異聚類分析:第一類——東城區,屬于旅游經濟發展發達型區域,因子得分遠遠大于其他區縣,在多項指標排名中均位居全市第一,可見其旅游產業經濟發達。東城區擁有大量的名勝古跡,如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故宮等,旅游景點往往以深厚的文化底蘊著稱,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游覽。近年來,東城區的旅游產業有著較為迅速的發展,旅游產業體系、基礎設施和各項服務體系都日趨完善,旅游產業規模日趨壯大。東城區旅游產業的開發模式由過去的單體作戰向品牌化和區域整合的方向發展。此外,東城區的旅游產品結構也有著從單一化向多元化的轉變,過去的旅游產品往往以觀光旅游為主,現在增加了商務會展旅游、紅色旅游、修學旅游、胡同旅游等多種旅游產品,逐漸向著多元方向發展。第二類——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延慶縣,屬于旅游產業發展較發達型區域。這些區域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旅游市場,因子得分排名在全市中較靠前,但這些區域的旅游產業的發展還與排名第一的東城區具有一定差距,在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以西城區為例,西城區有許多代表著首都形象的著名旅游景點,如天安門、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南海等。總體而論,西城區擁有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相對集中的區域分布[14],具有顯著特色的旅游產品,旅游產業規模已逐漸形成,旅游綜合收入在不斷地增加,但旅游產業發展仍面臨著旅游產業鏈某些環節相對薄弱、缺少對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旅游產業發展的服務環境需要改善、管理能力有待加強等問題。第三類——順義區、石景山區、通州區等城區,屬于旅游產業發展一般的區域。這些區域在發展旅游產業過程中由于信息化建設滯后,相關行業服務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問題較突出,旅游供給難以很好地適應旅游需求的發展以及旅游產業競爭力下降等問題[15],導致旅游總收入較低,接待游客總人數相對較少。但這些區域的旅游資源較豐富,星級景區數量多,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大,旅游產業具有很好的發展空間,若能在上述的問題上進行相應改善,這些區域的旅游產業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加強政府主導力度:著名經濟學家岡納·繆爾達爾認為,市場力量的作用往往不能減少區域差異[16],反而傾向于增加區域差異。旅游市場具有一定的自發性和滯后性,在縮小旅游經濟區域差異中,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17]。北京市政府部門應從全局出發,統籌規劃,梯次、有序地發展旅游產業。各區縣政府應全面衡量該區域的產業分配,確定旅游產業的產業地位,促進旅游業發展。此外,各區縣政府還應努力營造適合本區域旅游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促進旅游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促進各區縣旅游產業合作:目前北京市內各景區普遍存在“景區相對獨立”的狀態,因此各區縣之間的旅游企業應加強合作,鼓勵大型旅游企業、知名旅游品牌實現跨區經營、區域合作[18],走全域旅游之路,提升北京市旅游產業的綜合素質和整體競爭力。各區縣之間的旅游企業應當相互扶持,加強相互間的溝通與交流[19];通過施行景點和旅行社之間的互惠互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聯合經營的形式加強合作。此外,可推出有利于各區縣旅游產業合作與交流的新型旅游產品,如將同類主題的旅游產品結合起來,串起一條特色旅游路線;也可對同一條線路的各類企業、景點進行聯合促銷。如景點利用旅行社的網絡,旅行社利用著名旅游景點的知名度,兩者相互利用,聯合促銷,創造更大的價值等。這些方法較好地結合了旅游業內各企業的長處,使資源發揮出更大的效益,能被充分的利用,聯合促銷還能有效降低企業成本。
積極開發各區縣品牌旅游項目:在旅游項目不斷開發過程中,一定要發揮該區域旅游資源的比較優勢,努力打造品牌產品、名牌產品,培育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特色景區和企業[20]。在上述研究中,我們得出順義區、石景山區和通州區等是旅游產業經濟績效排名較靠后的區域,因此這些城區更應抓住自身優勢,努力建立起品牌旅游項目。順義區是北京東北部發展帶的重要節點、重點發展新城之一,曾獲得過“國家衛生區、全國綠化模范城區、全國食品安全示范區”等榮譽稱號,未來順義區可試圖創造獨具特色的綠色旅游品牌,以田園旅游產品為重點發展對象。石景山區是北京市城區中綠化覆蓋率最高、山林資源最豐富、人均擁有公共綠地最多的城區,蘊藏著眾多人文名勝,應當重點發展商務會展、文化創意、休閑娛樂等旅游產品,建設首都現代文化娛樂休閑區;通州區著名的旅游景區有京杭大運河文化廣場、宋莊、韓美林藝術館等,今后可大力發展運河文化旅游、以宋莊為例的文化創意產業等,促進通州區盡快發展為現代化、國際化的城區。
構建有利于旅游欠發達區域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區域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對該地區的旅游經濟發展與旅游業綜合實力有著深刻的影響。一些區域的旅游產業在該區的各大產業中地位雖然較高,但旅游經濟發展水平卻較低,如昌平區、大興區、懷柔區,這些城區擁有豐富且頗具區域特色的旅游資源,能夠形成一定的資源優勢,但該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旅游產業的綜合實力也較弱。旅游產業的地位與旅游經濟發展水平之所以不能同步,根本原因在于該區域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旅游產業的發展僅僅依賴于優秀的旅游資源是行不通的[21],想要縮小北京市各區縣之間的旅游發展差異,使旅游產業欠發達地區能有較好的發展,改善當地的宏觀經濟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本文以北京市16個區縣作為研究對象,選擇旅游總收入、接待游客總人數、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各地區常駐人口、人均GDP等作為評價體系的指標,構建了旅游經濟區域差異評價體系,利用2014年北京市16個區縣的數據,通過統計分析,對北京市16個區縣的旅游產業進行了經濟區域差異分析和評價;闡述了目前北京市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制約因素,提出了縮小北京市旅游產業經濟區域差異的建議。即:加強政府主導力度;促進各區縣旅游產業合作;積極開發各區縣品牌旅游項目;構建有利于旅游欠發達區域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
本文構建了北京市旅游產業區域差異評價體系,但由于數據收集等條件的限制,評價指標不夠全面,有一些指標沒有計算在內,如旅游從業人員、旅游資源質量、旅游企業數、游客周轉量等。另外,在研究北京市旅游產業區域差異時,也沒有考慮到旅游業發展給當地社會、經濟與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在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對當地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如由于過度開發、扶持旅游產業導致區域產業結構失衡、旅游目的地物價上漲、旅游目的地環境遭到破壞問題,這些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做進一步的完善。
[1]翁科維奇,著.達州譯.旅游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2]Zhang Y.Tourism and Regional Imbalance in Yunnan(China)[C].CAUTHE National Research Conference,2001.
[3]Baidal,JAI.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An Assessment of Their Evolution and Effects on the Spanish Tourist Model[J].Tourism Management,2003,(24)∶655-663.
[4]Bichaka Fayissa.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frica[J].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Wording Paper Series,2007,(8)∶1-21.
[5]Wang Shu-xin,He Yuan-qing,Wang Xue-ding,etal.Regional Disparity and Convergence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Economy[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1,21(6)∶715-722.
[6]汪德根,陳田.中國旅游經濟區域差異的空間分析[J].地理科學,2011,31(5)∶528-536.
[7]張佑印,顧靜,黃河清.中國區域旅游產業結構變化的空間差異分析[J].經濟地理,2012,32(4)∶157-161,174.
[8]鐘家雨,柳思維,熊曦.旅游業與城鎮化協同發展的區域差異分析[J].經濟地理,2014,34(2)∶187-192.
[9]孫鈺波.新疆旅游經濟區域差異實證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10]李青.云南省旅游經濟區域差異及其對策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11]黃橙.江蘇省旅游業發展區域差異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4,(10)∶89-90.
[12]王來.北京市旅游產業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13]國曉麗.北京市旅游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分析——以2001—2013年數據例證[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4,(6)∶110-114.
[14]陸林,余鳳龍.中國旅游經濟差異的空間特征分析[J].經濟地理,2005,25(5)∶406-410.
[15]張廣海,王佳.我國旅游產業競爭力及其區域差異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報,2012,(1)∶32-39.
[16]高志剛.新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若干問題探討[J].經濟師,2003,(2)∶229-230.
[17]周成,肖雁,畢劍.山西省旅游經濟區域時空差異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4,(1)∶115-119.
[18]彭文英,李俊,張卓棟.北京旅游環境承載力評價及區域差異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7,23(7)∶598-602.
[19]羅文斌.試論跨行政區域旅游經濟合作[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3)∶82-86.
[20]廖晨.四川省旅游經濟績效評價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1]王洪橋,袁家冬,孟祥君.東北三省旅游經濟差異的時空特征分析[J].地理科學,2014,(2)∶163-169.
EmpiricalResearchonRegionalDifferenceofBeijingTourismIndustry
MA Hui-qiang,LIU Mei-qi,GONG Zhi-gang
(Tourism Management College,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The rich tourism resources of Beijing which made it has a very broad marke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an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ed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Based on the Beijing tourism industry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system,this paper buil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tourism industry.Using relevant data of 2014 of Beijing tourism industry,by means of 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this paper found the difference of 16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Beijing tourism industr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One the basis of the result,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each district and county of Beijing.
tourism industry;regional difference;empirical research;Beijing
2016-11-28;
2016-12-19
國家體育局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編號:2225SS1511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編號:15BGL16);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項目2015。
及通訊作者簡介:馬慧強(1984-),男,山西省大同人,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地理、旅游經濟與旅游產業。
F592.7(1)
A
1005-8141(2017)01-01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