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課堂是老師教、學生學的陣地,課堂教學則是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和共同進步的一個過程。而現實中的許多課堂往往是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心不在焉,數學課堂更是如此!所以對數學課堂上師生互動的特點和方法進行實證分析,不僅符合當前教育研究的潮流,更是提高課堂效率,培養智慧課堂、趣味數學的現實需要。這一研究對診斷與改進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模式,最終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
數學課堂沒有語文課堂的華麗辭藻,能給人以語言美的享受;也不像英語課堂,可以進行情景對話,營造熱鬧的課堂氣氛。枯燥的數字、難記的公式,難免讓人覺得索然寡味。但如果我們能潛心研究教材,精心設計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活動,并最終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課同樣可以很精彩。所以,上好數學課的關鍵是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課堂。
一、認真用心備課,用精彩的導入抓牢學生的注意力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如一篇文章要有一個精彩的開頭,一幕戲劇要有一出誘人的引子一樣,上好一節數學課亦是如此。一個精彩的導入,不僅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能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所以,老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喜好,精心設計導入部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生喜愛的導入方式有游戲導入、圖片導入、動畫導入和故事導入等,采取這些生動、有趣的導入法,是讓學生的思維跟隨教學步驟的第一步。走好這一步,往往會在課堂開始就抓牢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是向40分鐘要效益的關鍵所在。
二、豐富教學手段,用直觀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思維
傳統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老師講、學生聽,也就是常說的“填鴨式”教學。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不僅視覺疲勞,更會感到枯燥乏味。尤其在遇到一些“空間與圖形”課程時,老師即使拿出渾身解數,學生也未必聽得懂。這時候,幻燈機、投影儀、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則讓數學課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教學中,我經常使用這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我的數學課增添樂趣,讓原本抽象、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直觀、易懂,易學,學生也自然愛學了。
三、及時鼓勵表揚,努力發現并激發出學生們的閃光點
老師總喜歡那些反應快、勤動腦的學生,而那些天生資質較差的學生,往往被老師忽視,有的老師甚至放棄了這些學生。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們更需要老師的肯定與鼓勵。我們班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腦子反應慢、學習能力差,雖已六年級了,100以內的加減法算起來,還要大半天。但偶然間,我發現了這個孩子的空間想象力還不錯,作圖能力也很好。于是,我把他的作品在班上展示,學生們非常驚訝,都不約而同的為他鼓掌。得到了老師與同學們的表揚和鼓勵,從未被重視過的他既激動、又高興,眼睛都濕潤了。之后,這個孩子開始關注并愛上數學課了,課堂上簡單的問題也能主動舉手回答了。
四、當好課堂引領者,讓學習思路在學算練講中養成
新課程標準要求“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這就是說老師要大膽放手,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學過程中,我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經常鼓勵學生當“小老師”。較難的題目讓能力較好的學生講解,簡單一點的題目讓學習能力較差一點的學生講解。雖然有的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磕磕絆絆,措辭也不是很標準到位,但基本都能講清楚,學生也都能聽懂,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思路梳理和培養的過程。有的學生非常聰明,他的方法甚至比老師的還要簡便易懂。這樣幾次下來,我發現學生的積極性明顯比以前大多了,在學、算、練、講中,學生的自信心倍增,有的甚至自己初步摸索出學習數學的有益思路。
五、引導學生推導,激發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中,除了課本上出示的公式以外,我還引導學生推導補充出一些常用的公式。這些公式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輕松地解決問題,尤其是對那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非常實用。比如,在講解“半圓的周長”和“圓周長的一半”時,學生們特別容易混淆。我就讓學生們對照圖形,引導他們推導補充出“半圓的周長”公式(C=兀d÷2+d=兀r+2r)和“圓周長的一半”公式(圓周長的一半=兀d÷2=兀r)。這樣,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學生只要認準圖形,運用公式,就能很快地解答,即使是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記住了公式,也基本能正確地解答。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也自然愛學習了。
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近八年的數學教學經驗也告訴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具體教學中,我始終在尋找撬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支點。以上六點教學經驗和體會,可能還不夠系統、完善,但我相信,我將從課堂出發,努力為孩子們愛上數學尋找更,多的支點,與他們一道創造智慧課堂、分享趣味數學。
參考文獻:
[1]孫智.新課程中課堂管理的目標與建構[J].文教資料.2006(28)
[2][楊豫暉.數學教師教學決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
[3]盧正芝,洪松舟.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提升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