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新課程標準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了與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小組教學能夠有效的改善傳統教學方式及學習方法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溝通的方式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深受廣大師生及家長的好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實踐應用中存在諸多的問題有待解決。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教學;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小組合作教學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提出的新型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教學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之中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合作技能,提高了學習效率,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加強了交流溝通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本文針對小組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并提出了一些解決策略,以期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一點借鑒。
一、小組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淡薄
由于當前的社會狀況,社會競爭較為激烈,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在學校中也會存在競爭意識,另一方面當前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極其溺愛甚至是有求必應,以至于孩子養成了目中無人、自私自利、孤僻的性格,導致很大一部分孩子不僅僅是不愿意與人合作而是缺乏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意識在于建立,能力需要培養,在當前多數多孩子都是生活在養尊處優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并沒有建立起他人合作的意識,只要孩子想要得到某樣東西,或達成某個愿望,父母都會傾盡所能的滿足孩子幫助孩子實現,因此導致孩子產生了“無需與他人合作父母自會滿足我的想法”此外父母常會灌輸給孩子一種理念“只要用心讀書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吃穿用有需要盡管和父母說。”在學習方面教師常常將學生與班級里的優秀生進行比較,再加之傳統的教育模式,學生很少有機會合作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多的時候由教師進行理論或公式的講解,學生進行長時間的模仿。小學生絕大部分的思想理念來源于家庭和學校,家庭與學校在小學生合作意識培養方面比較薄弱,因此導致學生上了大學乃至步入社會團體意識合作意識較差,不會與人合作共進。
2.教師對小組合作缺乏正確認識
當前仍有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認為用什么樣的授課方式并不是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另一方面很多的老教師自認為已經執教很多年,經驗比較豐富,教學方法應用的也很嫻熟,一旦讓其轉變教學模式,會持懷疑態度,即便接受了新的方法也會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干擾。教師對小組合作教學仍然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一部分教師雖已經意識上去了但行動上還是滯后。因為在新的教學模式推廣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傳統課堂上沒有遇見過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困境時會有一部分教師選擇適度的放棄,當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教師根本就不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從而導致教師的理念與能力參差不齊,小組合作開展遇到阻礙。
二、小學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提升小學生的合作意識
學生合作能力差主要是由于合作意識淡薄,另一方面對于如何進行合作不掌握正確的指導方法。此時需要教師進行恰當的指導,讓學生意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當教師提出較難的問題時,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來解決難題,有時孤身奮戰是無法戰勝困難的。此外還應讓學生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對于教師所分配的任務并非時刻都感興趣,如果教師下達小組合作的任務之后,小組成員對任務不感興趣,不知道如何開展合作,就會造成“冷場”的現象,如果多次冷場,學生會對教師分配的小組合作任務產生冷漠的態度,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曾提到的,人的內驅力來自于人最本質的需求,如愛、關心他人、歸屬、影響他人、合作等等,這就意味著教師一個從學生最基本的需求著手,引導學生使其能夠輕松自主地融入到合作的氛圍中。例如學習《面積測量》時,可以進行班級面積測量,有的學生會覺得無從下手,此時可以展開小組合作,首先小組內部進行探討測量方法,這過程中教師可以放手學生自行討論,教師針對每個小組的探討進程,對不合理的意見給予指正,并且在測量之前進行合理的分工,每個組設定好測量員、記錄員以及數據整理員、數據計算員等等,避免測量在測量過程中出現無序的亂場現象。給學生制定好測量時間,必須在規定時間完成,測量完成后每組依次匯報測量結果,教師不急于點評,每組結果匯報完成后由全班集體點評,之后教師進行補充。通過這樣的測量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合作的額重要性,小組中每名成員都能夠認真負責,小組任務就會完成的又快又好,如果小組中有一名成員疏忽大意就會影響到整個小組的測量結果。活動結束后讓學生進行反思,對合作過程是否滿意,對于組員表現的評價,使其在同學間相互點評中感受合作的意義。
2.更新教師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教師要想拓展學生對知識的視角及掌控能力,首先就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及自己的角色定位,有傳統教學中數學知識的支配者、掌控者、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合作者、輔助者,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活動中,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及合作者。作為小學教師應充分的做好自身觀念及角色的轉變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生活中數學知識的搜集,引導學生將已有的知識經驗運用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自主探究的習慣,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及時的學習反思。每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及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然而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在哪里呢?此時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反思,搞清楚問題的根源,及時進行解決這對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學活動開展一段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階段性的反思,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成果的自我反思,將反思的結果進行記錄,同時讓學生寫反思或總結。經常開展這種反思活動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習慣,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三、結語
當前的數學小組合作教學在應用中仍存在諸多的問題,因此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及一線教師不斷的實踐探究,進行合理有效的解決,使小組合作教學成為學生高效的獲取知識的手段,從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高玉潔.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的應用探討[J].中小學管理,2013,(17)
[2]常鳳杰.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教學研究,2014,(11)
作者簡介:
李彩梅(1973~ )女,工作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回民小學,從事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