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軼
【摘 要】教師在銜接教學中,除了要做好知識的銜接、結構的銜接、學法的銜接外,還應特別注意心理的銜接.要做好學生過渡時期的心理銜接,教師只有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選取適合其心理需求的教學方案,優化教學過程,才能進行高質量的銜接教學。
【關鍵詞】中小學數學;銜接;探討
中小學順利銜接是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任務,在中小學各科的銜接工作中,數學的銜接問題由來己久,對此問題的研究雖然成果頗多,但現實依然嚴峻。
一、做好小學、初中數學的銜接工作,幫助學生盡快度過“適應期”
1.學習習慣的養成
要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勤學好問習慣、上課專心聽講習慣、質疑的習慣、及時復習的習慣、歸納提升的習慣、總結反思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等。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度過銜接階段。
2.學習方法的指導
如觀察與思考、理解與分析、綜合與應用是初中教學的難點所在??梢圆捎脝栴}討論法、自學指導法、類比推理法、假設法、實驗輔助法、預習——聽課——復習(練習)——總結歸納的學習方法,將學與問、學與練、學與思、學與用有機結合起來。
3.自學能力的培養
授之以魚,莫如授之以“漁”。努力教會學生自學,培養自學能力,是教學之根本,數學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初一學生剛接觸數學素材的閱讀時,也許讀不順,讀不細,讀不實,讀不準,教者可以閱讀線索、制定閱讀目標,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邊分析,如概念、法則的理解與應用、定理的分析、探究與應用、知識結構的歸納與梳理,都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主探究、自我感悟,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中小學數學銜接的解決對策
1.對于興趣的銜接
小學教師在講課中有意識地適當減少重復,加大密度。在講課中有意識地多講多問幾個為什么,引導學生多思考,以提高他們的能力。要多注意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引導學生多思考,這樣才能為學生升入中學的學習搭好階梯。對于中學教師要多用生活案例來給學生講述,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2.內容的銜接
小學數學教師要明確,所教授內容有怎樣的拓展與延伸,即了解“什么知識是什么知識的基礎”,并知道這種拓展與延伸具體在教材中是如何編排的;中學數學教師要明確,所教的內容是由什么內容拓展與延伸而來的,并知道這種基礎具體在教材中是如何編排的。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對中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從教材的整體入手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每部分內容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知識內容上,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創沒,在思想方法上相機滲透與延伸,注重發展學生的準變量思維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能力的銜接
小學數學在內容上主要是算術,而在數學思維方式上傾向于程序思維;初中數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是代數,而在數學思維方式上更傾向于關系思維。介于小學算術程序思維與中學代數關系思維之間的是準變量思維,它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算術中所隱含的代數關系和結構,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算術程序思維與代數關系思維的聯系和區別,注意用“代數的眼睛與耳朵”來思考算術和問題,為學生提供準變量思維的材。同時,教師應將數學知識進行有機的拓展和延伸,以此激發學生的準變量思維,從而實現算術程序思維與代數關系思維之間的有效銜接。
4.學法的銜接
小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教師的組織、引導,獨立學習的能力處于起步階段。初中數學教師則應重視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但不能操之過急。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原有基礎出發,采取一些過渡措施。如學生不會看書,教師可從領讀、教讀開始;學生不愿復習,教師應當指導他們有計劃地安排時間并加強督促;學生不善于獨立思考,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讓他們去研討;要逐步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改進學習的方法,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同時應增加一些自學的時間。加強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對小學數學奧林匹克的建議
一些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初中數學非常有用,例如:列表,計數,圖的一小部分,面積計算,操作簡單,典型的應用程序的標題,追及問題,工程問題,多個問題,容斥原理,加法和乘法原理,極端最優化問題的原則,重疊,利益的問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整除的納入和排除的原則,還有一些內容沒有使用初中數學學習,如:雞兔同籠,消除問題,替換問題,利潤和虧損問題,復雜的倍數(分數,平均),恢復問題。因此,我建議,可以考慮實施一些內容競賽輔導或在一個正常的課堂教學滲透,為優生和后續初中數學學習,數學競賽,數學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等非常積極的。當然,過高的要求,不利于學生學習,將增加他們的學習和家庭的負擔,弄得不好會適得其反,不利于后續初中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孫玉璽.淺談中小學數學銜接[J].教育教學論壇,2013(1):145-146.
[2]賀欣新.銜接得法教學得益——試論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有效銜接[J].文理導航旬刊,201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