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貴榮
【摘 要】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課程標準》中強調:“科學學習要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又是科學學習的目的,而實驗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把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科學探究活動有機結合,實現獲取知識、鍛煉技能、培養興趣的目標。新課程改革,核心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在《科學》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因而做好實驗教學十分重要。
【關鍵詞】搞好;實驗教學
新課程改革,其核心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在《科學》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幾乎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而做好實驗教學十分重要。
小學科學實驗根據實驗的環境可分為實驗室實驗和家庭實驗。根據實驗人員的不同可分為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
那么如何搞好科學實驗教學呢?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認真做好科學實驗教學的課前準備
1.課前認真檢查實驗器材
實驗器材要逐一檢查。如酒精燈,需檢查酒精的劑量是否足夠,燈芯是否完好,是否可以點燃。如小燈座,要保持內部接觸良好,能讓燈泡亮起來。只有器材完好,才能保證實驗順利進行。
另外,要提高科學實驗教學效果,指導學生進行熟練地實驗操作,教師必須在課前試做實驗,體驗一下效果,使自己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進行規范而熟練地,并得心應手地指導學生的實驗與觀察,從而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必要時還可對教材進行處理。如《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課中對第二個實驗是用燒杯加熱煮熟雞肉,這個實驗需要時間太長,不適合課堂實驗,可改為烤五花肉。這樣試驗時間縮短,實驗變化加大,更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鼓勵學生參與實驗準備
讓學生自己動手準備實驗,不僅能彌補教學器材的不足,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食物的營養》實驗中,教師只負責準備鐵架臺、托盤、酒精燈、碘水、鑷子、培養皿這些必須要用到的器材。所有的食品——包子、白菜、米飯、雞蛋、黃瓜、蘿卜、瘦肉等都由學生自己準備。事實證明,準備過程中學生積極性高,他們完全按照教師要求準備好各種各樣的食品,這樣不僅減少了教師準備實驗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實驗效果非常好。
3.教師必須具有處理實驗中突發事件的準備
在實驗過程中,通常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教師必須在準備實驗時充分考慮解決方法。如演示《食物的營養》中,小刀要保持干凈,以免引起食物混合,造成實驗結果錯誤。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氧氣瓶中需要加少量的水,以免水星四濺炸裂集氣瓶底部。
二、科學實驗中應注重的幾個內容
(1)《科學》課不同于語文、數學,它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探究性課程,要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為今后進一步的學習和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豐富學生的觀察手段,使學生掌握科學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
(2)注重科學實驗中的科學猜想。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有一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明和發現。”太陽系的家族中,冥王星是一位姍姍來遲的小弟弟,它的發現和命名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本世紀初,美國著名天文學家佩西華爾?洛費爾認為,天王星和海王星運行軌道的誤差是由于受到一顆離太陽更遠的未知星體的影響。并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軌道,最后被年輕的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通過天文觀測證實。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科學猜想能力的培養。在學生提出了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或假設,要讓學生從各個角度去思考。
(3)注重科學實驗中實驗報告的填寫和匯報工作。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這門課程不僅要求學生親歷以觀察、實驗為主的探究過程,而且還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報告單將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記載下來。這一環節是對實驗過程的再現和總結,既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新的科學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一個實驗做完之后,教師必需了解學生是怎樣做的,看到了什么現象,有什么發現和疑問,這就有了交流匯報的環節。這一環節既是教師檢驗實驗教學效果的需要,也是學生填寫科學實驗報告單的需要。實驗匯報是學生發現事物本質、科學真諦的必要途徑。實驗匯報力求做到“求同存異”。
如在教學《花、果實和種子》一課時,讓學生解剖油菜花,發現同學們的實驗報告單上雄蕊的數量有的小組填的是6,有的小組填的是5或4,匯報時同學們就雄蕊的數量產生了爭論,我沒有制止學生的爭論,也沒有馬上把正確的數量說出來,而是讓學生再仔細觀察幾朵油菜花,說說有6個雄蕊的油菜花與只有5個或4個雄蕊的油菜花有什么不同?同學們說有6個雄蕊的油菜花開的很好,只有5個或4個雄蕊的油菜花已經開始凋謝了。我又提醒學生觀察這幾朵油菜花的雌蕊有什么不同?同學們仔細觀察后說:“只有5個或4個雄蕊的油菜花的雌蕊要粗一些。”“喔!我知道了,油菜花本來是有6個雄蕊,是后來掉了的。”我聽著同學們的討論最后總結說:“植物的花擔負著產生種子、繁衍新生命的任務。花朵傳粉后,雄蕊的任務已光榮完成,這時花朵枯萎,花瓣、雄蕊凋謝,植物把更多的營養提供給果實,使果實長得更好。”學生很高興,覺得收獲很大。
(4)認真做好教學反思,提高科學課堂效率。科學實驗后要認真做好教學反思,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啟迪是否得當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讓學生參與設計實驗,自主探索
學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教材中的實驗方法不一定完全符合學生思維,學生在實驗中可能會想出一些新辦法,這些辦法有的需要進一步改善,有的則可能較為合理。因此,要充分地讓學生“玩”,不要怕“亂”。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這些實驗之前,可以將實驗原理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依照有關原理設計實驗,然后交流匯報;也可以先讓學生探索,遇到疑難時,教師再幫助他們分析原因,然后指導學生應怎樣繼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不要把該怎么實驗布置得一清二楚,而是發揮集體的力量,人人動腦,個個動手。如,在上《種植我們的植物》那節課時,讓學生準備了足夠的材料,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去播種。有些小組直接仿照家人的做法和自己的已有經驗動手操作。也有的小組先在書上查找相關資料,明確播種的步驟,再開始操作。還有的小組還不知如何下手,操作過程七拼八湊的。實驗時教師要隨時巡視,適當引導。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有高低不同的智力水平,在同年齡的學生中也會存在這樣的差異。如在《種植我們的植物》的實驗教學中,有的小組僅用幾分鐘就播種成功,有的小組卻要在教師的啟發下或觀看別的小組實驗后才能完成實驗,這種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允許的。教師巡視指導的任務就是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啟發學生,糾正錯誤。教師就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去幫助那些進展較慢的小組,以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在活動中學有所得,縮小與其他小組的差距。只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就一定能做好科學實驗教學,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獲得更高的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