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飛
【摘 要】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人類已進入“微”時代。本文將從學校如何運用微信、微博、微課,嘗試進行家校溝通的一些做法,以及取得一些經驗與成績進行闡述。
【關鍵詞】微信;微博;微課;家校溝通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微”產品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與喜愛,比如微信、微博、微電影等。我校利用微信、微博、微課等便捷載體,搭建家校溝通新渠道,開啟家校共育的“高鐵時代”。
一、以微信為主陣地,家校共育孩子成長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網絡的普及,人類已進入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時代。再加上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班級微信這個“微”時代新興產物已成為家校共育的主陣地。
開學伊始,學校就要求各班級建立好班級微信群,家長、教師可以通過微信進行溝通。當然了,這種聊天方式可以一對一,也可以一對多,還可以多對多。根據實際情況,有目的、有選擇性進行交流。遇到家校共性問題,教師、家長們群策群力,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智慧。比如:每學期的班級文化的布置,我都會先在微信群里征求家長們的意見,考慮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長,充分發揮家長們的智慧,鼓勵家長們參與班級的管理與建設中來。同時,在微信群里,家長們還經常進行育子經驗的交流,比如:“我孩子經常拖拉,學習效率不高,怎么辦”“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應該如何教育”等,諸如此類的話題經常在討論,家長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發表意見,教師們也會依據自己的專業進行指導,所以每天微信群里是非常熱鬧,教師、家長們樂于為孩子的成長出謀劃策、保駕護航。
同時,我班還建立了微信公眾號“萌芽學習”。經常性地推送前沿的育子經驗、近期的孩子的精彩的表現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給家長,并且定期策劃家校互動話題,家長們可以通過公眾微信進行評論、點贊、投票等。目前該公眾號已經有粉絲近700人,其中“尋找月亮”這個話題,直接吸引了330000多位家長點擊或參與,江西都市頻道、上饒頻道、上饒日報道、上饒晚報等多家媒體爭相報道,成為當時最熱門的話題。
二、以微博為拓展,家校關注孩子成長
微博作為一種信息的快速傳播通道,迅速成為人們喜愛的交流與學習媒體。微博的“微力”已不知不覺蔓延到教育領域中。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有很多家長特別樂于在微信朋友圈里曬娃、曬照……但朋友圈有一個局限性,一定要是雙方是好友才能查看,沒有達到學習、共享的目的。于是學校有意地將家長們往微博上面引領。比如:學校網站上已建好每個班級子頁面,而班級子頁面上則要求建立每個孩子的微博。學習期間,教師可以將孩子的在校精彩表現往微博上寫,比如:演講、講故事、作文競賽等。家長也可以將孩子在家故事往微博上寫,比如:幫媽媽洗碗,寫作業等。一個個微博都好似孩子們成長的檔案,見證孩子們的成長。并且微博具有延續性,可以從一年級寫到六年級,甚至初、高中都可以。
此外,微博作為一個向全體網絡成員公開的溝通平臺,家長可以通過微博了解孩子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教師可以把每日作業發布在微博上方便家長參與監督,家長還可以看到教師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并可以通過留言或私信的方式與教師溝通,探討子女的具體的問題。
三、以微課為延伸,家校牽手孩子成長
微課,這種新穎的教育教學方式,它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
我校則利用騰訊智慧校園,教師定時將教學重點、難點制作成微課形式發送給家長、學生,學生、家長可以根據教師微課的指導,有目的、有計劃進行預習或復習,徹底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學校還利用微課對家長進行微型培訓,比如:根據大部分家長對心理健康知識及育子理念缺乏。學校要求每個心理咨詢師每周要制作一節心理健康微課,通過騰訊智慧校園、微信公眾向廣大家發送。一條條建議改變了傳統冷冰冰模式,以生動活潑的視頻發送家長,這樣,家長也更易于、樂于接受。比如:何如老師一節“讀懂孩子行為背后的語言”的微課,從源頭解析孩子的行為習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不再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一經發布,就得到廣大家長的贊揚,有些家長并馬上付諸于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者,學校還利用微課挖掘家長資源,開辟了學生的第二課堂。比如:余小輝爸爸是縣里有名的書法家,平常工作比較忙,學校多次邀請他到學校授書法課,但一直抽不出時間。于是學校派計算機老師上門為余爸爸講授微課知識,幫助余爸爸學習制作微課。余爸爸則通過騰訊智慧校園將書法微課進行分享。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家用利用課余時間跟隨余爸爸一起學習書法了。現在余爸爸在我們第二課堂的已有鐵桿粉絲達到400余名了,全校掀起學習書法的熱潮。
還有吳媽媽的手工課、孫爺爺的鎖吶課、葉爸爸無人機航模課等都是孩子們的最愛。因此,建構微課的家校互動平臺,對家長、教師、學生而言都是雙贏。
總之,無論何種家校溝通方式,都是為了實現家校合力的目標。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多探索以網絡為平臺,依托信息技術,拓展家校溝通的渠道,將學校、家庭、社會構建成三維為一體的家校共建模式。
注:本文系江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農村家校合作模式構建與創新》(編號:2017--X--1--63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