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好奇、好問和好動是幼兒的顯著特點,習以為常的東西在他們眼里都顯得神秘,會本能地探索其中的奧秘。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幼兒的成長是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成長具有隱形教育的作用,對開發幼兒智力和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方面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幼兒園要重視幼兒生活環境的創設,積極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世界,為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生活環境;幼兒;主動探究
主動探究式學習可以培養幼兒的情緒情感,完善個性品格,不斷增強自身的行為觀念,幼兒在自主探究學習中獲得的成功體驗和產生的愉悅情緒直接決定著其未來的學習態度與情感。因此,幼兒學習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引導幼兒自主探究學習,從而培養幼兒學習探究的興趣,促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和思考習慣,這是幼兒學習能力培養和提升的關鍵。幼兒園教師要注重幼兒生活環境的創設,為幼兒主動探究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這對幼兒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發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設問題探究環境
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兒童求知性強的特征創設問題探究環境,如在校園內放一些平面鏡、凹透鏡、哈哈鏡和凸透鏡來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為什么不同鏡子所出現的影像有所不同,幼兒通過實際操作和實踐,不滿足于靜靜觀看,他們會將鏡子放在水中來觀察鏡子的折射,或者是利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射同伴,通過幼兒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會使問題更加深化,雖然幼兒們聽不懂科學的解釋,但是幼兒老師通過創設問題探究情境,增強了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欲望。
二、創設科學探究環境
在實際的幼兒教學中,一些幼兒教師總是依照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回答幼兒的各種問題,如先看見閃電而后聽到雷聲是因為光速傳播速度比聲音快,并不是由于耳朵長在眼睛后面,將問題的答案直接告訴幼兒,不利于激發幼兒探究問題的興趣。創設科學探究環境,激發幼兒探索疑問的積極性,促使其主動探究抽象事物,如在創設“物體沉浮活動”情景時,讓幼兒獨自思考使物體下沉的方法,充分發揮兒童的創造性思維,用手按、裝水和裝石頭等方法是幼兒時常想出來的方法,通過親身試驗,使幼兒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此時幼兒教師可以引出生活中常見的情景,沉的東西會下沉,輕的東西會浮上來,輪船那么重怎么不會下沉呢?這個問題的引出進一步增強了幼兒探究的積極性,要想了解其中的原因,他們會進行更加深入的試驗,最終得出結論:重的東西做成扁平狀或者盒子狀,就不會沉在水中??傊?,科學探究環境的創設,能夠喚起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欲望,幫助幼兒獲得科學常識和探究經驗。
三、創設材料探究環境
材料是創設教學環境的重要基礎,不同材料的組合會有不同的效果,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喜愛探究陌生事物的特征,逐步引導幼兒深入材料環境,促使幼兒的探索欲望轉化為探究能力。如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開展材料環境創設時,事先準備一些美術圖畫,空白紙和彩色筆等,先讓幼兒熟悉美術圖畫,了解畫畫的方式方法,隨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嘗試著畫出自己的作品,適當的時候可以讓幼兒大膽嘗試一些新奇的圖案畫法,按照自己的思維去描繪圖案,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新性思維,而且能夠增強他們的獨立思考和面對困難的能力,促使幼兒成為探索未知世界的主體。
四、創設生活探究環境
幼兒的教育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幼兒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是在長期的生活和探究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在幼兒的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要善于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創設生活探究環境,促使幼兒保持探究熱情。如在幼兒中開展“摩擦起電”的探究活動時,大部分幼兒或許不熟悉這種自然現象,老師可以采取玩“魔術”的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引導幼兒利用塑料棒、玻璃棒等材料使小紙屑“飛舞”,給幼兒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間,獨立思考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并鼓勵幼兒尋找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這樣不僅培養了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能力,還幫助幼兒積累的生活常識,對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結論
綜上所述,生活環境與幼兒的成長有著密切的聯系,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求知欲強的特點,積極運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現象創設教學環境,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興趣,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更為幼兒終身學習探究能力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鮑向明.創設生活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學習[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08):45.
[2]朱夢寧.如何激發幼兒在生活環境和科學探索中的興趣點[J].科普童話,2017 (08):7.
作者簡介:
王曼瑩(1989~ ),女,漢族,籍貫:吉林省長春市,職務:教師,學歷: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