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教育屬于基礎教育階段,這一階段關系到小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因此要打好學生的基礎,就要狠抓教學管理。教學管理是小學管理的重要環節,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就要轉變管理理念,堅持“以生為本”的管理思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然而,我國小學教學管理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小學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就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以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工作,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小學教育 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042-02
當下我國正在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傳統教學管理工作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這就對小學教學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學教學管理比較落后,依然沿用傳統的管理制度,阻礙了我國小學教育管理體系的改革,影響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這一現狀,學校要采取積極的措施,對教師、考試和管理制度等進行改革和完善,以適應小學教育發展的要求,提高教學質量水平。
一、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素質教育體系不健全
盡管國家加大政策支持推進新課程改革,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管理理念還沒有轉變,依舊沿用以往的教學管理體制,致使素質教育在普及過程中遇到重重阻力,制約了我國小學教育的發展。這就使得素質教育只是一個口號,在執行時缺乏強有力的制度支持,新課程改革趨于形式主義。
(二)家庭教育和小學教育相脫節
現在的小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由于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改善,許多家長把所有的愛傾注在孩子身上,十分溺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致使孩子缺乏獨立性[1]。家長難以正確的對孩子進行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不利于小學生的未來成長。
(三)社會環境影響小學生價值觀形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同世界的溝通交流加強,同時西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思想也傳入中國,社會風氣也發生了改變。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時期,而這一年紀階段的小學生由于社會經驗少、心理不成熟,缺乏正確的判斷力,容易受各種文化思想的影響,不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小學教學管理改革策略
(一)完善小學教學管理體系
學校要正確認識到當前學習教學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這樣才能更好的采取積極的措施,改革和完善教學管理體系。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和教師轉變管理觀念,加強理論創新,結合學校的客觀實際,建立符合小學管理需求的管理機制,為教學管理活動的實施創造良好環境[2]。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個行業都發生了巨大改變,行業之間的競爭也容易激烈,為了在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管理改革已經成為必要的發展途徑。因此,學校也要堅持與時俱進,創新教學管理理論和實踐,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教學管理體系,提高小學教學水平。
(二)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學生早期行為習慣都是對家長的模仿和學習,在小學生身上經常可以看見家長的影子。因此,家長也要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學校和教師也要積極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隨時了解學生的動態,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提高教學質量,和家長一起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例如,有的小學教師利用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建立學生家長群,將所有學生的家長集中在一個群里,實現與家長的實時交流。家長也可以在群里互相討論學生的學習情況,交流教育心得。通過溝通,家長和教師的互動性加強,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成長狀況,當學生出現異常可以及時糾正,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引導小學教學管理良性發展
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小學教師要正確認識到輿論的重要作用,并合理利用輿論,避免社會風氣影響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學校要充分發揮“育人”的職能,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學生在健康的校園環境中學習和成長。
結語:
綜上所述,強化小學教學管理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學校要不斷地完善教學管理體系,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引導教學管理向良性發展,讓小學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園中學習和成長,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郭士英.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258.
[2]曹希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文信息,2017(3):205-206.
作者簡介:
田守臣(1960—),遼寧省西豐縣人,中師,小學高級,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