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綸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是直接實施美育的一門學科,在《教育規劃綱要》引領下,《課程標準(2011版)》堅持在音樂課程的全部教學活動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規劃綱要》的“戰略主題”第一項內容即明確指出:堅持以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對學生實施德育滲透。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208-02
小學音樂教學是直接實施美育的一門學科,它不僅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高尚的情操,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而且還可以通過以聲傳情,以情感人,影響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對學生實施德育滲透。
1.在欣賞教學中滲透德育。
小學階段的欣賞課中主要應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即培養美的判斷能力。通過對事物及其屬性比較、評價,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趣味,引導學生從美好的事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從勞動、生活、藝術中去理解創造美好的東西。
欣賞《黃河大合唱》這部我們引以自豪的大型聲樂套曲,它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這部作品名揚全世界,在有些國家如前蘇聯、日本每年還舉行冼星海的音樂會,并演唱這部作品。在教學中,我向學生介紹了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主題是抗日救國的。它以黃河為背景熱情地歌頌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品格,歌頌了具有悠久歷史的偉大祖國,為我們描述了抗日前后黃河兩岸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人民遭受的沉重災難,揭露了敵人的殘暴,勾畫出人民群眾抗擊敵人、保衛祖國的豪壯情景。整個作品自始至終充滿了激動人心的情感及堅定的革命信念,強調最后勝利是屬于中國人民的,中國人民事不可戰勝的。然后分別介紹了全曲的八個樂章及每個樂章的演唱形式及所表現的內容和情感,并運用錄像上出現激動人心的畫面,打動每個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受到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2.將德育滲透于技能、技巧的教學過程中。
音樂教師肩負著弘揚祖國民族文化,培養音樂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教學中注意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加強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老師要向學生講述學好音樂、掌握好演奏技巧的目的與意義。其一:通過音樂課的學習可以使我們了解一門藝術,學會一種樂器,可以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其二:可以通過對技能、技巧的學習培養自己刻苦學習和堅毅的性格。其三:可以掌握一門本領來為人民服務。同時通過學習音樂,可以促進智力的發展,對其它學科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在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我及時樹立了一些好的典型,課堂上,我邀請各班一些利用課外時間刻苦學習演奏樂器的同學展示自己的演藝才能,讓同學們學有榜樣。這樣不僅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地把音樂課的各項內容學好,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思想品德。
3.以歌曲內容、藝術形象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情感。
在教唱愛國主義題材的歌曲時,通過教師的分析、講解,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歌曲內容,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再給學生講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的愛國精神和他們的作品一樣永世長存,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忱。又如:在教一年級學生學唱《拉勾勾》、《國旗國旗真美麗》、《同唱一首歌》、《大家來勞動》等歌曲時,我非常注意在教學中向學生進行關心集體、與他人友好相處、熱愛祖國、熱愛勞動、懂禮貌等教育。當學生學會唱歌曲后,便請一年級的小朋友自己找好朋友進行分組討論,內容有:
①用故事的形式把歌詞的內容講述出來。
②歌曲的主題是什么?
③ 我們應當怎樣做等。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講解,加深了對歌曲主題思想的認識,同時,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勞動、關心他人、懂禮貌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演唱時,還引導學生邊唱邊動用恰當的動作和舞蹈把歌詞的內容表現出來,使學生有了一種形象化的感性認識。這樣就把形象的美與以音樂的美,把樂曲的情感與思想上的認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既享受到了藝術的美感,又得到了思想上的升華,陶冶了情操。
總之,音樂教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塑造人們美好的心靈、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音樂課的特點,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滲透進音樂教學中去,不斷提高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此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中國音樂教育》,人民音樂出版社
[3]《小學音樂教學攻略》,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