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男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江蘇 南京 210038)
基于翻轉課堂的“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藥物護理”教學設計
吳亞男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江蘇 南京 210038)
以“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藥物護理”翻轉課堂為例,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以及課后反思3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
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2000年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經濟學時采用的教學模式,當時并沒有提出翻轉課堂的概念。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化學教師Janthan使用視頻軟件錄制PPT并上傳網絡,給一部分缺課的學生補課,不久他們做了更多的嘗試,以推動該模式的發展。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翻轉課堂在全球流行起來。目前認為翻轉課堂是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中,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課前完成對各種學習資源的學習,課堂上師生共同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教學模式[1]。
本文以“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藥物護理”為例,基于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設計,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教師提前一周在E-learing學習平臺針對本次課程的特點上傳相關學習資料,具體見表1。

表1 課前學習資源
教師上傳的相關教學資料除了教學視頻外,還包括文本、視頻、文獻等多種類型的學習資料,視頻中還可以增加互動和簡單的學習反饋。在此過程中,學生根據自身學習能力合理安排學習計劃,比如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相關教學視頻加深理解;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根據E-learing上的知識鏈接,探求更深層的內容,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翻轉課堂的特點之一就是課前完成知識傳授。由于學生需在上課前完成教學內容的自主學習,故教師的教學設計就顯得非常關鍵,而這一環節的實現必須依靠另一個載體,即學習任務單。本次課程的學習任務單設計如下:(1)討論消化性潰瘍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2)列出出現這些問題的可能原因(包括患者因素、護士因素、藥物因素、其他因素)。(3)討論消化性潰瘍常用藥物,并說明其藥物機理、不良反應、護理要點。(4)討論如何使患者參與到自我藥物管理中。
以上是學生需在課前一周準備的內容,是傳統教學中教師課上講授的知識。學習任務單不是單純課本知識的重復,而是通過設置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
整個課堂安排包括課前問題導入、針對學習任務書的討論、重難點梳理、護理操作練習等環節。課堂上,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互動,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各個學習小組討論,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表現和知識掌握情況,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
教學評價主要有3方面:(1)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包括學生視頻觀看次數和時間、資料下載記錄和在線測試成績、課堂參與度以及學習效果;(2)學生課堂討論以及學習任務單完成情況;(3)課后作業完成情況。
翻轉課堂顛倒了傳統的“課上教師講授,課后完成作業”的教學安排[2],突破傳統課堂的束縛,改變教師獨白式的教學方式,實現學生自主性、個體化學習,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也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通過重構學習過程,使信息傳遞在課前完成,而“吸收知識,內化知識”通過課堂討論來完成,以此實現課堂翻轉。
[1]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2]陳怡,趙呈領.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2):49-54.
G424.2
B
1671-1246(2017)23-0033-01